新闻传播广告学,传播学名词解释
广告名词解释
1.广告:是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商品(产品、服务和观念)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和劝服性的非人员信息传播活动。
2.广告的目的:是通过反复的告知活动使受众产生有关产品、服务或者观念的认知,进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态度,最终使受众产生有利于广告主的行为意向。
3.产品广告: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售,利用与销售或产品直接有关的表现形式,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信息传播活动。
4.企业广告: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维持企业信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间接达到销售产品目的的广告形式。
5.广告活动:就是设定广告目的,制定广告策略,然后在市场上执行这些策略的过程。
6.营销:是一种组织职能以及一系列创造、沟通、传递顾客价值,并以使组织和利害关系者共
同受益的方式管理顾客关系的过程。
大众广告背景音乐7.整合营销传播:简称IMC,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的渠道,以直接营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
8.欺骗性广告:由于广告的表述,或由于未能透露有关信息,给理智的消费者造成错误印象,而这种错误印象有关系到所宣传的产品、服务的实质性特点的,均属欺骗性广告。广告发布者要对直接表述的不真实信息、暗示的不真实信息以及恶意隐瞒或忽略掉的对消费者至关重要的信息负责任。
9. 虚夸:是一种一般读者、听众、观众不太在意的、夸大的主观表述。
10.消费主义:是指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传统意义上实际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在一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
11.流行:指新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社会体成员中逐渐普及形成的集合现象,它可以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中,都有流行的现象。
12.广告环境:整个广告存在和发展所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含着对广告发展有巨大影响力的诸种因素。
13.文化:指在体经历中产生的代代相传的共同的思维与信仰方式,它是一个社会的思维方式以及适用于其成员的知识、信仰、习俗和技能。
14.广告主:指为推销商品或服务,自行或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15.广告代理公司:简称广告公司。广告公司是站在广告主的立场制定广告方案并根据这个方案购买媒介、实施广告活动的机构。
16.创意工作室:一种有限服务的广告代理公司,其业务集中于为顾客开发具有高度创意的广告讯息。
17.广告代理制度:是处理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关系的制度,广告代理制的实质是广告公司对广告媒介和广告主的双向代理。就是在广告活动中,广告客户、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介之间明确分工,广告客户委托广告公司实施广告宣传计划,广告媒介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
告业务;广告公司处于中间地位,为广告客户和广告媒介双向提供服务,起着主导作用。
18.广告受众:广告的实际客体就是所有通过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媒体接触到广告的媒介受众,我们称他们为“广告受众”。
19.广告诉求对象:广告的目标客体就是广告诉求所针对的特定的目标消费体,我们称他们为“广告诉求对象”。
20.消费者:狭义的消费者指消耗商品(服务)的使用价值的人;广义的消费者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1.社会阶层:指社会中按层次排列的较同质且持久不变的体,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和行为。
22.满意: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以后的一种主观感受,我们经常用消费者满意度来衡量这种主观感受的水平。
23.消费者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一种产品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其期望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感或失望感。
24.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一个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那些由可识别、具有相同欲望、购买能力、地理位置、购买态度和购买习惯的人构成细分市场。
25.定位:定位就是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使目标市场顾客得以理解和正确认识本企业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特征,并在目标顾客心目中为企业及其产品塑造有利的形象的活动。
26.产品:指企业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任何东西。产品不仅仅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商品,还包括无形的服务。
27.品牌:品牌是指名称、专有名词、标记、标志、设计或者将上述综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且使之同其竞争的商品、服务区分开来。
28.广告运作:指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发起、规划、执行的全过程,是广告主体的主要行为。广告主、广告代理商、广告媒介密切合作,环环相扣,分别扮演不同的角,承担不同的任务,形成现代广告最为基本的运作模式。
29.营销调查: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态度,以市场和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为调查研究的对象,
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从而为明确事实和制定各项营销决策提供基础性数据和资料。
30.广告调查:是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活动,它提供广告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帮助广告公司制定或评估广告战略,并对广告效果做出评价。
31.广告策划:就是根据广告主的营销计划和广告目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是制定出一个与市场情况、产品状态、消费者体相适应的经济有效的广告计划方案,并实施之,检验之,从而为广告主的整体经营提供良好的服务。
32.广告计划:是实现广告目标的行动方案,它是一个行动文件,侧重于规划与步骤。
33. 广告目标:就是广告主通过广告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34.广告定位:就是广告代理和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关注点和偏爱,确定准备宣传的商品的市场定位,也就是在市场上树立产品的恰当形象,确定其扮演的角。
35.“头脑风暴法”:是广告公司激发集体智慧的常用方法,它是一种由广告创意人员参加的形式自由的集体研讨会。
36.媒介策划:是指在广告活动推出之前,针对媒体的选择,媒体的刊播时间以及广告量在各媒体上的分布等,所做的通盘性计划。
37.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活动或利益,并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它的产生既有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联系。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共通的意义空间:指的是传受双方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似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3、社会信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具有与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
4、传播障碍: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容易产生传播障碍。传播障碍
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5、传播隔阂: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容易产生传播隔阂。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体的隔阂、体与体的隔阂、组织与组织的隔阂、世代与世代的隔阂、文化与文化的隔阂等,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6、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以发展的社会。
7、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指的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8、信息环境: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体或体接触可能的信息以及传播活动的整体构成的环境。日本学者后藤和彦曾经给它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信息环境,即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并且,它主要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
9、拟态环境:由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有学者称之为"似而非环境",拟态环境不是真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0、控制研究: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内部制度对信息生产、加工、传播活动的制约。
11、极权主义:极权主义又称为权威主义,现在也有人译为威权主义。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极权主义者主张社会事物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为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上下之间的绝对支配和服从关系。
1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律的自由企业。
13、社会责任理论: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提出,著作《自由与负责的报刊》,社会责任理论
是强调大众传播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一种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
14、媒介技术:媒介技术又称为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15、电视人: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广播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出的行为方式是"跟着感觉走",这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林雄二郎提出。
16、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他们对任何强制或权威都采取不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由中野收提出。
17、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特点:①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可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社会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18、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是一种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于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
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然会将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想国。
20、把关人: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传媒组织形成一个"关口"的组织行为是把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