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发表日期:2001-04-28
字体大小:大中小 |
| 保护视力: | ||||
2001年,面对世界经济增势放缓、外需拉动明显减弱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努力克服困难,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环境面貌实现“三年一中变”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68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73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136.51亿元,增长1
2.7%;第三产业增加值1452.59亿元,增长13.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97:43.44:52.59调整为3.57:42.33:54.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8万元,增长10.5% ;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586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物价水平相对稳定。2001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1%,其中消费品价格水平下降3.1%,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升4.0%。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等价格下降较大,其降幅分别为2.4%、3.7%和5.3%。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1%。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5%,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4%。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200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07.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38.6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4万人。年末职工总人数172.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07万人;全市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2.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2万人。年末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 %广州汽车零部件展。全年已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7.77万
物价水平相对稳定。2001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1%,其中消费品价格水平下降3.1%,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升4.0%。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等价格下降较大,其降幅分别为2.4%、3.7%和5.3%。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1%。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5%,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4%。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200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07.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38.6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4万人。年末职工总人数172.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07万人;全市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2.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2万人。年末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 %广州汽车零部件展。全年已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7.77万
人就业。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广州农业逐步从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产品种植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全年花卉产值达8.39亿元,增长9.6%,目前花卉苗木已成为广州市农业的新增长点。全年蔬菜总产量328.74万吨,增长7.3%;水果总产量34.93万吨,增长6.0%。肉类总产量31.55万吨,下降3.7%;生猪出栏量193.12万头,增长0.9%;牛奶总产量4.74万吨,增长14.3%。水产品总产量33.53万吨,增长3.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1年,全市完成标准化农田建设8.54万亩。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43.08万亩。生态林业建设进一步强化。已建成森林公园11个,农林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广州农业逐步从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产品种植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全年花卉产值达8.39亿元,增长9.6%,目前花卉苗木已成为广州市农业的新增长点。全年蔬菜总产量328.74万吨,增长7.3%;水果总产量34.93万吨,增长6.0%。肉类总产量31.55万吨,下降3.7%;生猪出栏量193.12万头,增长0.9%;牛奶总产量4.74万吨,增长14.3%。水产品总产量33.53万吨,增长3.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1年,全市完成标准化农田建设8.54万亩。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43.08万亩。生态林业建设进一步强化。已建成森林公园11个,农林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8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乡镇企业总产值1753.37亿元,增长9.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0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98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工业总产值3391.04亿元,增长14.9%。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89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重工业总产值1499.05亿元,增长20.9%;重工业增速继续高于轻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5.79%和44.21%。在工业总产值中: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453.80亿元,增长20.1%;“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917.33亿元,增长18.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946.65亿元,增长17.8%;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1571.58亿元,增长14.1%;市属企业工业总产值3014.15亿元,增长16.5%。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08.69亿元,增长30.7%,占全
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目前,广州市已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天河软件园被评为国家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通过结构调整,支柱行业不断壮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学工业三大工业支柱行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48亿元,增长31.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1%,成为广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7.11%,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为2729.34亿元,增长12.6%;实现利润139.08亿元,增长26.7%。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7.42%,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建筑安装工作量582.49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7.11%,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为2729.34亿元,增长12.6%;实现利润139.08亿元,增长26.7%。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7.42%,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建筑安装工作量582.49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在“九运会”场馆建设、“三年一中变”工程、城市公用事业重点项目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带动下,投资需求不断扩大。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17.63亿元,增长2.9%;更新改造投资175.41亿元,增长10.7%;房地产开发投资380.99亿元,增长7.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9.5%,是拉动投资稳步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01.00亿元,增长32.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业完成投资18.25亿元,下降12.9%;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完成投资150.09亿元,增长49.3%;地质勘察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6.86亿元,增长40.3%;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完成投资5.37亿元,下降9.9%;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19.38亿元,增长17.4%;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完成投资30.52亿元,增长13.9%;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5.17亿元,增长47.1%。
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2001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137.50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的比重为27.9%。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占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9.37%、30.17%、39.07%和6.78%。广州新机场迁建工程、地铁二号线工程、新机场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北
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2001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137.50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的比重为27.9%。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占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9.37%、30.17%、39.07%和6.78%。广州新机场迁建工程、地铁二号线工程、新机场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北
二环高速公路、广州体育馆、广州本田汽车整车项目、广州五十铃客车、南方高科手机、广州宽带主干网络首期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技术进步,改善城市环境,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增的生产能力和效益主要有: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103.0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万伏及以上)长度101.74公里,新建公路40.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40公里),改建公路67.1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1.20公里),程控交换机83.74万线/年,光纤通讯电缆90820.70芯公里,移动通信设备519个/年,客车制造400辆/年,轿车制造2万辆/年等。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4.6%。按行业分,贸易业零售额871.18亿元,增长11.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39.92亿元,增长15.3%;其他行业零售额132.8亿元,增长2.9%。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大型零售商店有32家。
新增的生产能力和效益主要有: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103.0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万伏及以上)长度101.74公里,新建公路40.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40公里),改建公路67.1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1.20公里),程控交换机83.74万线/年,光纤通讯电缆90820.70芯公里,移动通信设备519个/年,客车制造400辆/年,轿车制造2万辆/年等。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4.6%。按行业分,贸易业零售额871.18亿元,增长11.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39.92亿元,增长15.3%;其他行业零售额132.8亿元,增长2.9%。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大型零售商店有32家。
商品购销增长。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297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商品销售总额3171.90亿元,增长7.2%。多种业态商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以产权改革为核心,推进国有商业战略性重组。以百货业为突破口,全面重组国有优良资产,整合为友谊和广百集团两大百货板块。目前全市有350多户商业小企业完成了以体制创新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多数转制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增长较快。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04.15亿元,增长13.8%。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保持一定规模。2001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为230.37亿美元,其中,海关进口总值114.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海关出口总值116.24亿美元,下降1.4%,其中市属出口总值91.86亿美元,增长0.1%。在全市海关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44.16亿美元,增长3.8%;加工贸易出口70.53亿美元,下降4.6%。从产品分类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增幅为10.9%;机电产品出口略下降0.1%。传统出口商品基本呈微幅增长或下降态势。从出口市场来看,主要的出口市场亚洲和北美洲出口额分别下降0.7%和6.0%,拉丁美洲、欧洲也分别下降0.5%和0.9%;其余两个洲有不同程度增长,非洲增长20.5%,大洋洲增长8.2%。
外经贸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2001年我市共有143家企业被赋予进出口经营权,其中民营企业为109家,占76%。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在连续3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的高位上,2001年广州实际利用外资为3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6.8%;合同利用外资20.06亿美元,增长 22.7%。2001年共有49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州投资,来自美、日、欧的合同外资已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的25%。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广州的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及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全年制造业利用外资合同项目856个,合同外资金额11.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5.5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8.7%、58.8%和46.8%。
外经贸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2001年我市共有143家企业被赋予进出口经营权,其中民营企业为109家,占76%。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在连续3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的高位上,2001年广州实际利用外资为3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6.8%;合同利用外资20.06亿美元,增长 22.7%。2001年共有49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州投资,来自美、日、欧的合同外资已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的25%。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广州的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及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全年制造业利用外资合同项目856个,合同外资金额11.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5.5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8.7%、58.8%和46.8%。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2001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均有较大发展,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487万美元,增长2.7%;派出工程劳务人员1088人次,增长59.1%;年末在外人数2247人,增长22.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各种运输形式竞相发展,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2001年全年货物运输量2.49亿吨,增长1.3%,其中公路运输1.33亿吨,铁路运输0.21亿吨,分别增长5.9%和1.7%;航空运输18.74万吨,水路运输9142.54万吨,分别下降5.8%和4.5%。旅客运输量2.45亿人次,增长4.4%,其中公路运输21056.40万人次、航空运输536.85万人次,分别增长5.5%和17.1%;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分别下降3.9%和21.5%。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35亿吨,增长8.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3.78万标箱,增长21.5%。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1382.93万人次,增长8.1%;机场货物吞吐量53.16万吨,增长8.1%。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电话机数达375.98万部,新增46.6万部,增长14.2%;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84.85万门,新增135.52万门,增长38.8%;移动电话用户新增292.21万户,增长97.2%,年末总用户数达592.7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3.89户/百人。至2001年末,通过市电信部门网络线路作为出口的因特网用户达153.83万户,新增71.24万户,增长86.3%。城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达到137部/百人,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旅游业较快发展。广州旅游业紧紧依托城市建设管理“三年一中变”的成果,抓住三个“旅游黄金周”和“九运会”的契机,推出多种线路,吸引了众多珠三角及港澳游客来穗旅游。2001年接待过夜旅游者 2511.6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 442.37万人次,增长5.1%。旅游者在穗平均停留时间为 2.08天。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 455.23 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16.52 亿美元,增长7.0%。“广州一日游”逐步成为享誉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一个品牌。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旅游业较快发展。广州旅游业紧紧依托城市建设管理“三年一中变”的成果,抓住三个“旅游黄金周”和“九运会”的契机,推出多种线路,吸引了众多珠三角及港澳游客来穗旅游。2001年接待过夜旅游者 2511.6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 442.37万人次,增长5.1%。旅游者在穗平均停留时间为 2.08天。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 455.23 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16.52 亿美元,增长7.0%。“广州一日游”逐步成为享誉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一个品牌。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运行健康有序。2001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6228.04亿元,比年初增长12.6%;新增存款696.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新增206.4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336.50亿元,比年初增长11.8%,新增贷款458.49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长21.5%,短期贷款比年初增长4.8%,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项外币存款余额为77.47亿美元,贷款余额为33.69亿美元,比年初分别增长0.2%和1.8%。2001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2640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行和办事处达33家。
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至2001年末,广州市在深、沪两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14家,股票15只。国债发行和兑付工作顺利完成,全年广州地区国家银行发行国库券43.44亿元。
保险业务继续增长。全年保费收入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2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6.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58.2%。至年末止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117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公司和代表处达22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至2001年末,广州市在深、沪两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14家,股票15只。国债发行和兑付工作顺利完成,全年广州地区国家银行发行国库券43.44亿元。
保险业务继续增长。全年保费收入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2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6.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58.2%。至年末止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117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公司和代表处达22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用于科技经费支出达100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达37.60亿元,增长14.9%。工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共获得重大科技成果 130项, 其中已投产应用115项。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6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全市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96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1万人。科技中介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全市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约1220家。
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全年登记的技术合同金额3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市受理专利申请6006件,批准授权3553件。
科技产业基地和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广州科学城首期4平方公里已开发完毕,南方高科和光宝电子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已进园建设,部分企业已经投产。国家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的天河软件园入园软件企业达730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70%。全市已建成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进驻广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科技企业达64家,孵化项目269项。留学人员广州创
业园入园项目65个,企业注册资本为4195万美元。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2001年,全市共有小学1604所,在校学生78.86万人,比上年增长4.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7.58%。普通中学421所,在校学生45.81万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35.12万人,增长5.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7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中在校学生10.69万人,增长17.3%。
高等教育加快发展。200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81万人,在校学生达到24.4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32.2%。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2个,招收研究生7080人,在学研究生1715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37.3%。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所,在校学生达到21.15万人。成人高等学校27所,招收学生6.18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5.48万人,分别增长8.4%和7.9%。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2001年,全市共有小学1604所,在校学生78.86万人,比上年增长4.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7.58%。普通中学421所,在校学生45.81万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35.12万人,增长5.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7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中在校学生10.69万人,增长17.3%。
高等教育加快发展。200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81万人,在校学生达到24.4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32.2%。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2个,招收研究生7080人,在学研究生1715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37.3%。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所,在校学生达到21.15万人。成人高等学校27所,招收学生6.18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5.48万人,分别增长8.4%和7.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18个,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各艺术院团共获国际奖项11个,全国奖项20个,省级奖项21个。《紫荆勋章》、《土缘》等四部佳作均获“五个一工程”奖。在第11届星奖评选中,广州五部参选作品全部获得金奖。文物博物工作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进行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儿童公园地块的发掘、番禺先秦沙丘遗址、棠下施工工地考古和广州百货大厦施工现场考古工作等。营造良好的文化、娱乐、宣传、教育环境。全市现有广播电台8 座,电视台5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8%,电视人口覆盖率99.5 %。全年发行各种新影片102部。全年出版各类杂志2.09亿册,比上年下降7.3%;报纸27.08亿份,图书2.66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0.6%。
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257个,其中医院253个。医疗病床3.94万张,比上年增长1.7%;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63万人,其中医生2.39万人,分别增长1.1%和1.9%。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以迎接“九运会”为契机,掀起了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建设了一批体育设施,出完成18个竞赛项目的承办和闭幕式工作。九运会中广州籍运动员取得金牌比第八届全运会增加了13项。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明显。2001年,广州市以加快实现城市面貌“三年一中变”为目标,以“九运会”配套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强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城建投资142.70亿元。城市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面积达4273.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3%。广州体育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等城市标志性工程和景观工程建设有新的进展,新白云国际机场和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城市供水、供电、供气能力不断增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490.16万吨/日,供电量达224.54亿千瓦时,煤气销售量达15053.90万立方米。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住和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广州市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
城市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2001年全市结合“三年一中变”、迎接和承办好“九运会”工作,全面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广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73毫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比率已达97.0%,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市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1个,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18个,覆盖率达64.1%。全市废水、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广东省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达28.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8%,分别比上年提高2.2个和0.5个百分点。汽车尾气达标率达82.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继续扩大。全年共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58.32公顷,新增公园7个。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4663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263 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7平方米,增长16.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4.4%,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7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1万人。其中常住户口人数705.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3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56‰,人口自然增长率4.2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1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38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广州市职工平均工资达22141元,比上年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94元,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60.4台、空调器161.8台、家用电冰箱100.8台、家用洗衣机99台、组合音响63.2套、家用电脑60.8台、移动电话109.4部、家用汽车0.6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446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7台、空调器23台、家用电冰箱59台、家用洗衣机61台、摩托车113辆、淋浴热水器63台、固定电话机85部、移动电话68部。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00.4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日益显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467元,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2.
6%下降为40.0%。以住宅、汽车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启动。汽车类销售额增长19.0%,居民人均用于居住类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总额的13.4 %。旅游、教育、信息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扩大。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讯类和娱乐文教服务类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总额的22.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上年末的13.13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13.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末的29.28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30.4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有一部分是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按公安部门统计口径,未包括外来人口。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上年末的13.13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13.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末的29.28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30.4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有一部分是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按公安部门统计口径,未包括外来人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