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众需求的现代博物馆5D 技术的应用
欧阳雪珂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通过对5D 技术和博物馆观众需求的研究,探索5D 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给观众带来的差异化体验感,从而分析5D 技术
在未来博物馆展示应用中的优点和缺点,以及5D 技术的潜在发展空间和应用趋势。关键词:博物馆;5D 技术;观众需求
“认知需求”被定义为“一种理解经验世界并使其
合理化的需求”(Cacioppo ,Petty,Feinstein ,&Jarvis ,1996)。认知需求反映的是动机而不是认知能力,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是一种个体参与努力思考的内在动机,因此个体的认知需求主要源于个体的价值观、能力反馈、自我满意度和认知任务完成情况。
在博物馆中,很多展品都是在无保护状态下进行展陈,常常会看到一个现象,有一些人总是不自觉地用手去摸展品,即使旁边有博物馆工作人员和“请勿触摸”的警示标牌也没有用。追溯到人类最初的状态,婴幼儿在成长期间喜欢“吃手”“吃脚”和乱抓东西,是因为触觉是人类早期发育期间与世界接触、交流的一种途径。人需要通过五感对事物产生认知,这是天性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后天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影响,伴随着人们对认知需求的不同程度的增长,便有了不同动机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一度成为学校之外的教育殿堂,可以多方位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学习知识的需求。这基于博物馆展陈的内容普遍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和基础教育意义。
1.2情感需求
人的情感由情绪和感情组成,情绪变化影响着人的情感取向。博物馆的情感需求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走进博物馆的观众人中有青年学生为了增加科普知识,朋友为了增进友谊关系,大人带领小孩增加亲子关系,研究学者为了得到更进一步探索,他们在走进博物馆后,尽管目的不同,但目标相同,为了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博物馆便是增进情感交流功能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博物馆游览过程
中,博物馆展示需要解决如何激起观众对照展品的主动探求与渴望,让观众在游览过程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的情感共鸣,物与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以及人对物的认同感,从而满足博物馆观众的情感需求。
1.3互动需求
人对互动的需求来自于互动对象的好奇心以及增强自身认知的天性行为需求。互动强调的是人与事物之间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良好的互动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博物馆观众通过与展陈事物的互动,
198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立了广为认可的现代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藏、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博物馆带来了丰富的展陈方式和交互方式,也为博物馆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博物馆已经不仅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搜集、展览、教育的功能,现代博物馆逐渐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包含了娱乐、休闲的功能,吸引了更多不同需求的观众前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演变,5D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衍生出来。目前,5D 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影、艺术体验馆、BIM 建筑模型等领域。虽然,随着5D 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将5D 技术搬入博物
馆不是全新的概念和想法;但是,它将给博物馆带来全新的参观模式。目前,有很多博物馆仍持观望态度并未采取实施行动。面临新技术,博物馆需要考虑这种参观模式能否给观众带来新奇感或者能否被观众所认可和接受?5D 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是否具有适用性、可行性?这不仅是对新技术进行分析,也需要进一步对博物馆观众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下,博物馆在后续发展中,除了添加新技术带来的高科技含量展陈方式,还需要考虑博物馆观众的真实需求。
1
博物馆观众需求分析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博物馆未来在发展向好的道路上,必须敏锐地关注到博物馆观众的需求,并满足其需求。博物馆发展到今天,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粗浅陈列,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受众体,它必须深入了解和明确各需求方的矛盾所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最初作为传播文化载体的公共场所,被赋予了科普教育的重要职能,新时代下的博物馆应当贴近生活,就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的现代人的不同需求,将博物馆观众需求分为认知需求、情感需求、互动需求、消费需求。1.1认知
需求
1
06〇
间接实现他们内心的认知渴求和动作执行的目的,同时也是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重要手段。
互动机制对于提升产品粘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体验经济的到来,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旅游模式已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新兴的沉浸式体验,实现主动参与、互动体验的旅游模式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1.4消费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高涨,其中比重较大的就是文化娱乐消费,它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特别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能够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人们更注重消费体验感带给自身的满足感,以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人们对文化消费观念和行为主要受思想认知、经济水平和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消费目标一方面是博物馆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博物馆体验内容的消费。
在国家惠及民生的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逐渐免费开放,以此吸引人们更多主动走进博物馆。随着资本社会的发展,虽然博物馆以非营利性的身份存在,但博物馆仍然受到现代性社会经济理性价值体系的影响。人们在参观博物馆之余,总会购买一些相关产品留作纪念,因此衍生了大量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人们对文创产品的消费需求直接增加了博物馆的知识产品结构和功能,博物馆观众不仅变成了接受科普教育、研究的主体,也成为了博物馆的消费者主体。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微博、新媒体、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营销下促进了大量的消费需求,但背后本质是文创产品的创新优化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消费欲望,并由此诞生一系列“新国潮”趋势,将博物馆文创产品年轻化、流行化。文创产品只是博物馆消费的一部分,如何丰富博物馆的消费项目,需要增添新的符合人们认知、激起人们好奇心的产品。有趣、创新、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和认同感的博物馆产品是满足博物馆观众消费需求的重要内涵。
从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两人合著的《体验经济》中看出,体验经济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博物馆观众的注意力,改变观众的消费行为,并为商品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核心,将商品作为中介来吸引观众融入其中的社会演进阶段。由于服务经济也在逐步商业化,人们的个性化消费欲望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人们开始把注意力和金钱的支出方向转移到能够为其提供价值的经济形态,那就是体验经济。基于观众的消费需求,博物馆应当结合新技术提升体验服务内容。
25D技术的特点
5D技术是近几年在3D基础上改进,增加服务功能衍生出来的新技术产品,它通过采用3D投影技术,增加时间的概念创造4D现场布景,比如利用灯光、烟雾、气泡等工具营造真实环境气氛,再通过增加动感的内容赋予身体真实感受,比如水雾、风雨、撞击等,让体验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下坠、震动和刺激的感觉,这一系列的结合便是完整的5D技术产品。
目前,5D技术给电影服务产业带来了新的观影模式,并且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商场、影院、餐厅中。如何将5D技术应用与博物馆,则需要各方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在博物馆创建合适的5D体验场所,5D内容需要具有叙事性和故事性。如上海迪士尼乐园中的飞跃地平线项目即是以5D电影为主线,让游客坐在椅子上,将椅子升起,伴随着电影的播放,风迎面吹来,再加上现场氛围的烘托,让人有一种迎风飞翔的感觉,游客可以迅速地融入到虚拟情境中得到很好的体验。悦动报价
35D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的可能性
3.1应用5D技术的优势
5D技术产品具有很强的侵略性,给人以生理和心理上很强的冲击感,囊括了人类五感全方位的体验,让人能够更快速地融入到情境中。它所营造的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的展示优点很明显,直观且效果
好。5D技术的应用将为观众带来娱乐性的学习体验,从生理和心理上满足人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
如在科技博物馆中可应用于自然灾害演示,如地震馆、海啸馆、山体滑坡馆等,通过借助声、光、电的布控,借助场地中的动感设置,在虚拟情境中完成真实环境的体验,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灾害的认知,达到宣传科普目的;在人文历史类博物馆中,可以针对重点展出产品设计历史故事内容,还原文物历史意义。在自然博物馆展示中,可以还原史前环境,介绍地球从古至今经历的纪元时代,通过虚拟现实还原真实情境,把恐龙、三叶虫等史前动物搬到观众眼前,形成视觉冲击,激发观众探索欲。
3.2应用5D技术的劣势
由于博物馆受场地限制,5D技术必须在室内空间中实现,无法实现大面积应用,则会造成同时参与体验的观众数量较少,如果遇到博物馆客流量的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排队等待状况。这会影响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心情,也可能会降低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整体质量。
5D技术在先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和筹划影片制作、场地布置和设备运营。其次,后期的
VR
107〇
眼镜、电动座椅、轨道和音响灯光等设备的维护也会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但这些都不是很难克服的困难。针对排队等候的问题,博物馆内可安排不止一个5D展厅,并且注意将这些展厅位置分布在合理的地方,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注意重点和次重点的分流,合理的游览路线和分区布置能够让博物馆观众流连忘返。
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博物馆的“回头率”,这些技术是辅助博物馆“吸睛”的手段,也是丰富博物馆展陈的独特方式。
45D技术应用的价值
博物馆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博物馆游客对文物的可访问性有限,因为展品的脆弱性和独特性,或是展品缺乏展示物体的物理空间。此外,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允许游客触摸展品。
瑞虎tt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存在本质的区别,带给观众的体验感受自然也有区别,技术被认为是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的有效途径,博物馆增加5D技术项目体验对博物馆参观意愿有积极影响。由此,从真实体验和虚拟体验的差异性来分析5D技术的应用空间和价值。
4.1真实体验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多巴胺是将感觉刺激转化为快乐的神经递质,产生快乐的脑结构则是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当人在积极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中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直接通过某事或某物体对身体的刺激也是产生多巴胺的一种方式。在生活中,有一类人总是通过寻求刺激感来满足对快乐的追求。比如体验过山车、大摆锤、跳楼机等游乐项目,观看恐怖片等来刺激多巴胺的产生,在体验刺激的过程中,这种真实感促发了人脑内多巴胺的产生获得生理上的快感,也在心理上满足了人们自我认可的需求。而这种刺激也是被某一类人所厌恶的,他们无法通过真实体验这类项目获取刺激感和快乐的感觉,这源于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危险认知程度带来的精神压迫的紧张,降低危险程度则可以大大减缓这类人对刺激的厌恶。
在博物馆的背景下,真实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研究人员断言,博物馆应该通过坚持真实性来保护其展品的价值,这是博物馆价值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其他场馆的要素。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坚持认为,将真实性与不真实相协调是很重要的,因为不真实的体验也是当今博物馆体验的一部分。现实中,很难坚持真实性,因为自然和人类行为造成的文物退化、经济成本和博物馆使命的一般转变,博物馆从注重收藏到注重游客。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真实性,因为这种技术使游客能够充分探索和欣赏跨越时间、空间和语言障碍的博物馆。
4.2虚拟体验
现代信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的VR和AR技术,给惧怕危险的这类人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既能满足人们对真实事物的好奇心,也能让人们从真实的情境中解放出来,通过虚拟现实的体验达到真实的身体感受。5D技术打造的虚拟情境更是可以满足一些真实情境中无法让人亲临接触体验的项目。例如太空漫步、深海探索、高空速降等高危真实情境。
在历史博物馆中,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能使观众感知到原始真实的文物的图像。事实上,已经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和梵蒂冈城推出了VR,为游客提供很好的沉浸式体验。
4.3两种体验给观众带来的的需求差异化
博物馆观众参与真实体验和虚拟体验活动的程度取决他们体验的欲望。一方面,真实体验会给博物馆观众只传达一部分的信息;另一方面,虚拟体验给博物馆观众带来的是全方位的体验内容。
由于真实体验的局限性,博物馆展示内容无法让观众直接触摸或者近距离接触。同样是一件文物展品,人与物面对面只能观察到局部信息,观众只能通过文字介绍进行了解,而大多数游客在博物馆观察时只会走马观花,一眼掠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这件文物的耐心。虚拟现实可以将实物数字化后呈现出360度的视觉感受,也可实现人与物的互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新鲜度,刺激观众主动探索。
5D技术的应用设备对博物馆观众的体验行为产生影响,随着沉浸式内容对人体五感的“入侵”,直接建立观众的信念,由着时间的推移,体验感逐步提高,心灵和身体仿佛都陷于情境之中。5D技术能够使观众感知5D情境中提供的替代和虚拟体验是真实的。这可以为真实性和不真实性之间的和谐提供一个机会,这是观众在当今博物馆体验的一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游客对不真实的看法。而且,虚拟现实为博物馆观众提供教育和娱乐体验,更加有助于吸引观众,提高博物馆的观众“回头率”。
5结语
5D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博物馆展示方式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丰富了观众在游览博物馆过程中的参观内容和体验内容,5D技术走进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使博物馆的职能和功能发生巨大的变革,博物馆在保留原始的科普教育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广大民众娱乐休闲消费场所,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不同学识阶段的观众前往参观,以求实现博物馆繁荣发展,使博物馆成为人们爱去甚至要反复再去的地方。博物馆不仅是传递历史信息、科普基础知识的公益场所,也可以是促
进108〇
经济发展的商业载体。为民众提供满意的服务,多元化的体验,满足观众个性化的需求是吸引博物馆观众,留住博物馆观众的重要因素。(收稿:2020-10-14
[1]Panayiotis Kyriakou,Sorin Hermon.Can I touch this?Using Natural Interaction in a Museum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J].Digital Applica-tions in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Heritage,2018,12.
[2]Hyunae Lee,Timothy Hyungsoo Jung,M.Claudia tom Dieck,et al.Experiencing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in Museums [J].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9.
[3]吕昌霖,庄松燕.博物馆的价值与需求、供给方式研究[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博物馆协
会博物
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6:25-33.
[4]蓝武芳.观众需求对博物馆的挑战[C].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13:100-110.
[5]许冰彬.试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C].北京数字科普协会、首都博物馆联盟、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专业委员会.融合·创新·发展———数字博物馆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13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数字科普协会、首都博物馆联盟、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专业委员会:北京数字科普协会,2013:313-316.
[6]邓丽俐,汤永隆.快乐的脑机制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04):70-72+82.
保健型植物景观在临时性医院设计中的运用大众速腾颜
牟泳宇1﹡,蔡俐2mulan
(1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2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临时性医院作为城市面对重要灾害与疾病的重要医疗场所,其基地绿化空间的保健型植物设计也尤为重要。通过对临时
性医院景观设计中保健型植物的研究,分析出在特定环境下临时性医院不同功能区域的植物配置在设计中的经验与可能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保健型植物在临时性医院景观中的设计建议。关键词:康养植物;植物景观;临时性医院;植物种植设计
味、形等激发使用者的感官感受,借此达成辅助的
功能效果[3]。我国对保健型植物的功效研究运用十分早,但多为研究其根、茎、叶的药用价值,对保健型植物的景观方向应用研究起步稍晚,目前多为参考国外的实施项目,从而在本土部分地区改造运用,相应的科研成果形式多以调查实际案例,并对其保健型植物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主,目前主要的调查对象有芳香主题公园、高校景观、城市公园、普通疗养院等类型,对于临时性医疗机构的保健型植物应用的调查与研究较为稀缺[4]。
2
保健型植物景观在医院设计中的功能
在一所医院的环境设计中,绿地设计对于医院医疗环境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具备调节环境温度、控制气流速度与空气湿度、隔离城市噪音、阻滞交通扬尘、消灭环境病菌等多种功能效益,这些功能恰恰能为一所医疗机构提供安静有益的景观环境,对病人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都有长足的帮助[5]。在目前的研究之中,保健型植物在医院的主要功能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作用
保健型植物的造型,挥发的气味、物质等能够刺激适用人的五官感受,在其视、听、味、触、嗅多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患者的与康复,并为其提供了除病房外的更为舒适的环境。2.2造景作用
医院是集中收治病人的主要场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除了满足病人基本的医疗需求之外,病人对于医院环境的康养需求也日益突出。而在临时性医院景观设计中,保健型植物的运用对于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舒缓医护人员情绪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将保健型植物合理地运用在传统医院植物景观设计之中,将成为未来医院植物设计的重要内容。以临时性医院为研究对象,对保健型植物在临时性医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与讨论。
1
汽车油耗
康养植物景观及其研究现状
许多植物能合成释放带有芳香气味或者含有抗菌素和抗病毒作用的化合物,当这些化合物扩散到空气中被人体吸收,能够起到强健身体的功效[1]。而此类植物散发的气体被人体吸收,能让人产生放松和舒缓的效果,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人们将其称为保健型植物。
世嘉报价
保健型植物与其他常规的园林植物不同,它能够在园林环境中正常生长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康养的功效。因此,这类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具备非常大的功能效益和基本的观赏价值[2]。
国外的景观研究者对保健型植物的应用研究集中在康复、园艺疗养方面,主要运用在普通医疗场所以及特殊人,如军人、儿童、残疾人等主要活动人的场所之中,部分研究结合了人类神经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向学科研究,主要利用保健型植物的、
1
09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