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收处理电动汽车电池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46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效推动了绿低碳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的短缺问题,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有使用期限,电池退役后如果处置不当、随意丢弃则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也会造成钴和镍等资源浪费,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的不合理处置将比燃油汽车带来更严峻的安全问题和环境风险。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有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不含危险废物经营)”一般事项经营范围,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材料拆解回收循环利用。前者可将新能源汽车淘汰下来的电池进行拆解改造,但是现阶段却存在技术壁垒难以解决。后者是将电池进行彻底分解并资源化回收利用但当下材料拆解回收利润很低,而且部分材料回收的危险性高、污染大,这就更加变相地增加了回收成本导致回收企业积极性不高。当前汽车厂家对废旧电池普遍采取的方式是招标售卖的方式,这可能导致专业的回收企业难以保证货源,而一些小规模的、不正规的回收企业通过高价拍得废旧电池。不少电池流入了不正规企业,随之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现阶段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最有力的支撑政策法规是《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汽车企业的主体责任,但政策并非强制性的且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实施细节和处罚措施也没有明确,电池的生产、使用和回收等各级主体没有构成支撑力和约束力。在实践中我国汽车企业很少有直接回收电动汽车电池,大部分都是采取委托回收的方式,这导致整个供应链中责任主体与回收主体不统一,同时除了整车企业之外,“相关企业”的责任界定也不清楚。
建议提高电动汽车电池行业的技术水平,通过市场监管局个私协会、知识产权科牵头进行专利补贴购买、个性化技术帮扶,兄弟企业技术共享等各种方式,实现行业良性竞争,提高整体行业利用率和利润水平。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引导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自主创新从而推进技术升级,增强回收利用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完善回收利用网络与规范电池回收链,建设数字化管理体系。依托销售网络建立以生产厂家为责任主体的回收站,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街道、社区和乡镇设立回收点形成全域覆盖的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渠道,方便众就近就便进行处理。汽车蓄电池加快回收服务网点布局进一
步完善以溯源信息为基础的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溯源、追踪、回收一体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完善行业相关法律体系,严格市场准入与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的管理,加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资质监管力度,加强对非法回收、拆解动力蓄电池商家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动力蓄电池回收企业认证认可名单公示制度。对动力蓄电池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并“一对一”扫码,并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通过严规严管严治起到规范动力蓄电池回收市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