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标准最新中⽂版(2019.10修订)
汽车 IATF16949
质量管理
体系标准
汽车⽣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国际
汽车
推动⼩组――――――――――――――――――――――――――――――――――――――――――――――――――――――――――――――――――――――――――――――――――――――――――――――第⼀版
2016年10⽉1⽇
引⾔
0.1 总则
0.2 质量管理原则
0.3 过程⽅法
0.3.1 总则
0.3.2 PDCA 循环(计划-执⾏-检查-处理循环)0.3.3 基于风险的思维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 范围
1.1 范围-汽车⾏业对ISO9001:2015的补充
2 规范性引⽤⽂件
2.1 规范性引⽤标准和参考性引⽤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汽车⾏业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 理解相关⽅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3.1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补充
4.3.2 顾客特定要求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
4.4.1.1 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
4.4.1.2 产品安全
4.4.2
5 领导作⽤
5.1 领导作⽤和承诺
5.1.1 总则
5.1.1.1 公司责任
5.1.1.2 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5.1.1.3 过程拥有者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针
5.2.1 制定质量⽅针
5.2.2 沟通质量⽅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3.1 组织的作⽤,职责和权限—补充
5.3.2 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和 6.1.2
6.1.2.2 预防措施
6.1.2.3 应急计划
6.2 质量⽬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和 6.2.2
6.2.2.1 质量⽬标及其实施的策划—补充
6.3 变更的策划
7 ⽀持
7.1 资源
7.1.1 总则
7.1.2 ⼈员
7.1.3 基础设施
7.1.3.1 ⼯⼚、设施及设备策划
7.1.4 过程运⾏环境
7.1.4.1 过程操作的环境—补充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 总则
7.1.5.1.1 测量系统分析
7.1.5.2 测量溯源(测量可追溯性)
7.1.5.2.1 校准/验证记录
7.1.5.3 实验室要求
7.1.5.3.1 内部实验室
7.1.5.3.2 外部实验室
7.1.6 组织的知识
7.2 能⼒
7.2.1 能⼒-补充
7.2.2 能⼒-在职培训
7.2.3 内部审核员能⼒
7.2.4 第⼆⽅审核员能⼒
7.3 意识
7.3.1 意识-补充
7.3.2 员⼯激励和授权
7.4 沟通
7.5 成⽂信息(形成⽂件的信息)
7.5.1 总则
7.5.1.1 质量管理体系⽂件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成⽂信息的控制(形成⽂件的信息的控制)7.5.3.1 和 7.5.3.2 7.5.3.2.1 记录保留
7.5.3.2.2 ⼯程规范
8 运⾏
8.1 运⾏的策划和控制
8.1.2 保密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1 顾客沟通
8.2.1.1 顾客沟通-补充
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8.2.2.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补充
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
8.2.3.1
8.2.3.1.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补充
8.2.3.1.2 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8.2.3.1.3 组织制造可⾏性
8.2.3.2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 总则
8.3.1.1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开发-补充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
8.3.2.1 设计和开发策划-补充
8.3.2.2 产品设计技能
8.3.2.3 带有嵌⼊式软件的产品的开发
8.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
8.3.3.3 特殊特性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
8.3.4.1 监测
8.3.4.2 设计和开发确认
8.3.4.3 原型样件⽅案
8.3.4.4 产品批准过程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
8.3.5.1 设计和开发输出-补充
8.3.5.2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
8.3.6.1 设计和开发更改-补充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4.1 总则
8.4.1.1 总则-补充
8.4.1.2 供应商选择过程
8.4.1.3 顾客指定的货源(亦称“指向性购买”)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
8.4.2.1 控制的类型和程度-补充
8.4.2.2 法律和法规要求
8.4.2.3.1 汽车产品相关软件或带有嵌⼊式软件的汽车产品8.4.2.4 供应商监视8.4.2.4.1 第⼆⽅审核
8.4.2.5 供应商开发
8.4.3 提供给外部供⽅的信息
8.4.3.1 外部供⽅的信息-补充
8.5 ⽣产和服务提供
8.5.1 ⽣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1.1 控制计划
8.5.1.2 标准化作业—操作指导书和⽬视标准
8.5.1.3 作业准备的验证
8.5.1.4 停⼯后的验证
8.5.1.5 全⾯⽣产维护
8.5.1.6 ⽣产⼯装及制造、试验、检验⼯装和设备的管理8.5.1.7 ⽣产排程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8.5.2.1 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
8.5.3 顾客或外部供⽅的财产
8.5.4 防护
8.5.4.1 防护-补充
8.5.5 交付后的活动
8.5.5.1 服务信息的反馈
8.5.5.2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
8.5.6 更改控制
8.5.6.1 更改的控制-补充
8.5.6.1.1 过程控制的临时更改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
8.6.1 产品和服务的放⾏-补充
8.6.2 全尺⼨检验和功能性试验
8.6.3 外观项⽬
8.6.4 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验证和接受
8.6.5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8.6.6 接收准则
8.7 不符合输出的控制
8.7.1
8.7.1.1 顾客的让步授权
8.7.1.2 不合格品控制—顾客规定的过程
8.7.1.3 可疑产品的控制
8.7.1.6 顾客通知
8.7.1.7 不合格品的处置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9.1.1.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9.1.1.2 统计⼯具的确定
9.1.1.3 统计概念的应⽤
9.1.2 顾客满意
9.1.2.1 顾客满意-补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9.1.3 分析与评价
9.1.3.1 优先级
9.2 内部审核
9.2.1 和 9.2.2
9.2.2.1 内部审核⽅案
9.2.2.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9.2.2.3 制造过程审核
9.2.2.4 产品审核
9.3 管理评审
9.3.1 总则
9.3.1.1 管理评审-补充
9.3.2 管理评审输⼊
9.3.2.1 管理评审输⼊-补充
9.3.3 管理评审输出
9.3.3.1 管理评审输出-补充
10 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2.1 和 10.2.2
10.2.3 问题解决
10.2.4 防错
10.2.5 保修管理体系
10.2.6 顾客投诉和使⽤现场失效试验分析
10.3 持续改进
10.3.1 持续改进-补充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新结构、术语和概念说明A.1 结构和术语
A.2 产品和服务
A.3 理解相关⽅的需求和期望
A.4 基于风险的思维
A.5 适⽤性
A.6成⽂信息
A.7 组织的知识
A.8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附录A 控制计划
A.1 控制计划的阶段
A.2 控制计划的要素
附录B 参考书⽬-汽车⾏业补充
前⾔——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本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中简称为“汽车QMS标准”或“IATF 16949”),连同适⽤的汽车顾客特定要求,ISO 9001:2015要求以及ISO 9000:2015 ⼀起定义了对汽车⽣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正因为如此,汽车QMS标推不能被视为—部独⽴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必须当作ISO 9001:2015的补充进⾏理解,并与ISO 9001:2015结合使⽤。ISO 9001:2015是—部单独出版的ISO标准。
IATF 16949:2016 (第⼀版)是⼀份创新⽂件,着重考虑了顾客导向性,综合了许多以前的顾客特定要求。
附录B 供实施IATF 16949 要求时参考使⽤,除⾮顾客特定要求另有规定。
历史
IS0/TS 16949 (第⼀版)最初由国际汽车推动⼩组(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创建于1999年,旨在协调全球汽车⾏业供应链中的不同评估与认证体系。其后,因汽车⾏业增强或ISO 9001修订的需要,创建了其它版本(2002年的第⼆版和2009年的第三版)。ISO/TS 16949(连同原始设备制造商【本⽂中简称为OEM】和各国家汽车⾏业协会开发的⽀持性技术出版物)引⼊了⼀套适⽤于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共同产品和过程开发的常见技术和⽅法。
在准备从ISO/TS 16949:2009(第三版)迁移⾄本汽车QMS标准——IATF 16949过程中,征求了认证机构、审核员、供应商和OEM的反馈意见:IATF 16949:2016(第⼀版)的创建注销并取代ISO/TS 16949:2009(第三版)。IATF通过延续联络委员会的⾝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保持着强有⼒的合作,确保持续与ISO 9001保持⼀致。
⽬标
本汽车QMS标准的⽬标是在供应链中开发提供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以及减少变差和浪费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认证的说明
获得并保持IATF认可的规则中规定了根据本汽车QMS标准进⾏认证的要求,详细情况可从国际汽车推动⼩组的当地监督办公室处获得。
前⾔
本标准按照G 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GB/T 19000族的核⼼标准之⼀。
本标准代替 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与GB/T 19001—2008 相⽐,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采⽤ ISO/IEC 导则第 1 部分ISO 补充规定的附件 SL 中给出的⾼层结构;
——采⽤基于风险的思维;
——更少的规定性要求;
——对成⽂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
——提⾼了服务⾏业的适⽤性;
——更加强调组织环境;
——增强对领导作⽤的要求;
——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强顾客满意。
附录 A 给出了相对于 GB/T 19001—2008 的更加详细的变化说明。
本标准使⽤翻译法等同采⽤ 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英⽂版)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中国质量认证中⼼、天津华诚认证中⼼、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深圳市环通认证中⼼有限公司、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国培认证培训(北京)中⼼、华夏认证中⼼有限公司、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中质协质量保证中⼼、上汽通⽤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蒙
公司、天津天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造币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易初标准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武、康键、张惠才、李强、任青钺、李明、郑元辉、黄学良、曲⾟⽥、郑燕、梁平、王梅、李平、夏芳、王⾦德、曹华、邓湘宁、裴洁、林创、周红波、李晔秋、李⾠暄、范叶娟、解辉、朱江涛、魏向阳、柳叶、董晓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0300.2—1988
—GB/T 19001—1992
——GB/T 19001—1994
——GB/T 19001—2000
——GB/T 19001—2008。
引⾔
0.1 总则
见ISO 9001:2015的要求。
0.1 总则
采⽤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益处是:
a)稳定提供满⾜顾客要求以及适⽤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
b)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
c)应对与组织环境和⽬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d)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
本标准可⽤于内部和外部各⽅。
实施本标准并⾮需要:
——统⼀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
——形成与本标准条款结构相⼀致的⽂件;
——在组织内使⽤本标准的特定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补充。
本标准采⽤过程⽅法,该⽅法结合了“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过程⽅法使组织能够策划过程及其相互作⽤。
PDCA 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最⼤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限度地利⽤出现的机遇(见 A.4)。
在⽇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当⾏动,这⽆疑是组织⾯临的⼀项挑战。为了实现这⼀⽬标,组织可能会发现,除了纠正和持续改进,还有必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改进,如突破性变⾰、创新和重组。
在本标准中使⽤如下助动词:
“应”表⽰要求;
“宜”表⽰建议;
“可”表⽰允许;
“能”表⽰可能或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