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S1期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Vol.33No.S1 2020年12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Dec.2020
张海兵,庄杰,薄祥许,张体春
(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7)
摘要:2018年12月,苏州市正式被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公交发展进入“后公交都市”时代,形成独具苏州特的“苏式公交”名片。建设“苏式公交”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部署,是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城市发展愿景的关键环节。苏州公交的发展思路以及战略举措包括:赋能城市发展,协调共享打造一体化公交;服务个性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多元化公交;立足科技前沿,开拓创新打造智能化公交;瞄准功能定位,以人为本打造公益化公交;夯实发展根基,精耕细作打造精益化公交;勇立行业标杆,争优创先打造品牌化公交。在“后公交都市”时代,苏州致力打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符合城市建设需要、符合人民出行要求的“苏式公交”,为交通强国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公交都市;苏式公交;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U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270(2020)S1-0029-05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江苏省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基础上,印发了《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践行公交优先理念、提升城市公交吸引力的要求。苏州市围绕交通强国战略,继续贯彻公交优先发展,积极开展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力争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交通强市”的目标。作为公共交通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苏州公交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如应建设怎样的公共交通,常规公交应当如何引领和匹配未来的城市发展,如何让苏州市民有更好的乘车体验等。进入新时代,苏州公交人将以先进的理念、前瞻的目标以及踏实的奋斗精神,赋予“苏式公交”更加卓越优质的新内涵。
1苏州常规公交发展现状
公共交通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诞生于1928年,曾先后成立戊辰汽车公司、国营江苏省苏轮汽车运输公司。1959年苏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自1999年起,苏州公交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推荐、交通运输部批准,苏州成为国家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之一。同年年底,苏州市政府、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对市区公交资源进行整合,以“国有控股、多方参与、统一管理、集约经营”为管控目标,建立了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过五年的建设
和发展,2018年苏州市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评审验收,成为首个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的地级市。在此期间,苏州常规公交快速稳步发展,在达成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独具苏州特的“苏式公交”发展模式。
1.1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持续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经历“公交都市”创建的五年,苏州公交已经形成健全的公交优先发展机制。一是健全财政资金保障制度,给予常规公交财政支持和保障。苏州自2010年实施《苏州市购买公交服务与成本规制办法》以来,财政补贴力度逐年加大,截至2020年,每年对常规公交的补贴资金已经超过20亿元。二是推进公交路权优先,创新性地设置了路口优先、信号优先、单行道优先、“公交蓄水池”等灵活的路权优先形式。目前,苏州市中心城区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总里程超过200km,公交信号优先和路权优先交叉口280个。三是建立场站建设保障机制。按照“公交都市”创建规划引领策略,苏州市从规划、建设和使用三个层面建立了公交场站配套和保障机制,目前正在推进场站管理一体化体制改革。
2020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30
1.2立足全局统筹资源,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2013年苏州常规公交整合后,苏州公交积极转变管理职能,立足苏州市区,对各项线网资源、保障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公交管理走向规范化、一体化,推动公交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末,苏州市区常规公交共拥有营运线路403条,线路总长度达到7486.8km,其中包括快线10条、夜线10条、社区巴士55条、高峰线16条、假日线3条、村村通51条,服务范围覆盖姑苏区、相城区、吴中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拥有运营车辆5353辆,100%为空调车,其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71%;拥有员工9919人,其中驾驶员7637人;年度运营里程约2.85亿km,客运量约4.76亿人次,其中刷卡客运量占比达到88%。
1.3科学有序优化线网,交通体系日趋成熟
近年来,苏州公交以“线路短型化、车辆小型化、布局区域化、轨道喂给化”为线网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持续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工作。一是主动接驳轨道交通,为配合轨道交通充分发挥主骨架、长距离出行的优势,按“服务社区、接驳轨道、填补盲区、保护古城”的发展定位开展社区巴士建设。截至2019年末,苏州市区共开行社区巴士55条,80%以上的社区巴士与轨道交通换乘距离在200m以内;同时配套轨道交通1、2、3、4号线及支线优化周边公交线路,实现90%以上线路与轨道交通相接驳。二是积极提升线路效率,撤并部分古城区长线复线公交,以节约存量里程投入增加城市外围服务覆盖,提升公交线路和站点覆盖率,创新运力组织模式,形成以快线、主干线、次干线、支线、微循环线、特殊线路为核
心的六小类层级清晰的线网结构,提升运营效率。2014年至2019年,苏州市区常规公交行业累计新辟线路135条,优化调整线路710条,累计新覆盖盲区约425.7km。
1.4始终聚焦出行体验,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苏州公交不断强化公交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组建“”受理社会监督渠道对于公交的各类诉求,组建“监控(稽查)中心”将车载监控视频作为技防手段,督促驾驶员自觉遵守操作规程。二是先后修订出台《公交各类监督渠道诉求信息受理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公交服务投诉评审办法》《驾驶员违章考核办法及相关规定》《驾驶员记分制考核》等10多项服务管理机制,配合苏州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出台《市区公交服务质量考核办法》,从制度上约束驾驶员的服务过程。三是推进车容车貌管理,严格落实公交服务“四统一”标准,即统一车辆外部颜和车身广告、统一车内服务标志和服务设施配置、统一管理车辆保洁工作、统一行业的车辆保洁和检查标准,实现了服务软硬件标准的统一和提升,有效促进公交车容车貌的整体改善和提升。四是加大硬件投入,促进车辆提档升级。近年来,苏州公交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扎实推动新能源车辆发展应用,淘汰所有排放国Ⅲ标准以下公交车,不断加大新能源车辆的采购和调配力度。2014年至2019年,苏州公交累计采购新车4245辆,其中新能源车辆占比89.4%,已于2019年底实现中心城区新能源车辆全覆盖的目标。此外,常规公交的乘客满意度逐年提升,2019年达到85.1%,较2014年提升9%。
1.5积极探索前沿科技,智能应用成果显著
首先,自2016年智能调度中心建成并启用以来,苏州公交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整个系统具备实时监控、实时交互、应急调度、实时客流、场站管理和信息发布六大基础功能,推动了苏州公交的管理变革,实现了公交运营的动态管理和实时调度,为运营组织优化和公交线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其次,积极应用智能化设施装备车辆,苏州公交已经实现车载卫星定位、车厢监控视频全覆盖,并通过“今日苏州公交”、电子站牌等为乘客提供精准的实时车辆运营信息。再次,推行G-BOS超速预警平台,在新购车辆上统一配备防疲劳、防碰撞、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以及电子反光镜、自动喷淋装置等主动安防设施,以科技手段不断强化公交出行安全保障。最后,主动推进智能驾驶试点工作,联合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建设智能驾驶环线示范工程,完成线路站点设置、无线充电桩设置、车辆试运行等相关工作,基本实现智能交互、自主巡航、换道、避障等功能。
1.6夯实企业文化体系,扩大品牌影响
苏州公交持续提升员工素养,定期开展星级驾驶员、品质班组、星级线路等评级和评审,每年对安全行驶里程达到“50万”“80万”“100万”的驾驶员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开展基层员工操作技能大比武,开设公司安全服务“大讲堂”,引导员工自觉提升素质技能。多年来,苏州公交培育了以顾玉琴为代表的全国劳动模范、
张海兵,等:新时代“苏式公交”发展的思考31第S1期
以钱伟雅、吴银红、谈心华为代表的省部级劳动模范以及“市级劳模”“行业标兵”“服务标兵”“五星级驾驶员”等先进典型超过160人。2018年12月,苏州公交倡议并推出全国首创的“守护车”项目,用公交车为迷路老人和儿童打通一条资源融合、警民联合、衔接畅通的守护服务渠道,已累计为600余人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以“守护车”“守护行”“守护家”为主要项目的“守护者”党建品牌矩阵,获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优秀党建品牌。
2建设新时代“苏式公交”的意义
进入“后公交都市”时代,苏州市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公共交通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苏州常规公交正面临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新时代打造更高品质的“苏式公交”是苏州公交的必然选择。
2.1建设“苏式公交”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部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深刻阐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属性,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苏州市推进轨道交通多网融合示范、绿便民智慧公交提升示范等交通强国公共交通示范项目,是落实交通强国的重要部署,也是建设“苏式公交”适应新形势的战略要求。
2.2建设“苏式公交”是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2019年4月2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更高层面、以更高质量加快推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州、无锡、常州、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基于此,苏州市提出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这一更高的坐标系中提升发展标杆,全力打造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的“头部城市”,大力推进沪苏同城化、苏州市域一体化、苏锡常一体化、苏通跨江融合一体化、飞地发展一体化。因此,苏州公交需要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公共交通体系,适应城市能级的提升,引领并配套经济发展,积极响应新时代要求。
2.3建设“苏式公交”是实现城市发展愿景的关键环节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对城市能级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工作,“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明确提出“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城市发展愿景。在交通体系方面,苏州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要坚持“国际性枢纽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先行区、交通创新发展示范高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积极构建“开放立体、创新高效、协调共享、便捷优质、绿智能、安全经济”的具有苏州特的现
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国际国内通道联通、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交通动能强劲有力”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发展交通已经成为实现苏州城市发展愿景的重要环节,而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建成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3新时代“苏式公交”的展望
3.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部署要求,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以公共交通重要参与者的身份,进一步巩固“公交都市”建设成果,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
3.2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古城保护理念和科技创新理念,优化平衡资源配置,积极倡导绿出行,构建以
2020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32
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公共自行车及慢行为延伸、共享交通和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致力为乘客提供更为安全、便捷、高效、绿、智慧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努力实现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1)适应古城,协调发展。结合苏州城市空间特点,精准定位交通出行需求,参与打造广覆盖、多模式、系统化的公共交通出行网络架构,实现公共交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2)安全便捷,经济优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流公交行业标杆,全力打造高品质、人性化、特化的公交出行服务品牌,实现公交吸引力和乘客满意度的稳步提高。
(3)创新智慧,精细高效。牢固树立创新理念,主动探索前沿科技革新,积极打造高水准、智慧化、精细化的现代化公交发展模式,实现公交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的双重提升。
3.3新时代“苏式公交”建设的思考
(1)赋能城市发展,协调共享打造一体化公交。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城市发展愿景和长三角交通发展规划,深入谋划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支撑苏州城市能级。一是推进公共出行结构一体化,在未来轨道交通完全成网的形态下,公交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市民
出行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公共交通分担率达50%以上,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公共自行车及慢行为延伸、共享交通和出租汽车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二是推进服务标准一体化,实现乘车支付体系、信息服务端口、司乘服务标准的逐步统一,搭建统一的公交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加快毗邻公交布设,扩大公交客运覆盖面,提升跨区域公共交通直达和通达水平。促进毗邻公交和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促进市域公交融合发展,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四是推进公交体制一体化,打破当前苏州市区区域限制,推动公交企业体制进一步改革,统筹谋划线网建设,实现常规公交“一盘棋”操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服务个性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多元化公交。在苏州轨道交通持续加快建设并形成网络的基础上,一是丰富多元化公交服务类型,探索建设公交中运量线路,补充轨道交通未覆盖的客流走廊;增加公交快线布设,基本覆盖城市快速道路;优化现有公交存量线路,提升干线客运量和载客能力;持续打造社区巴士品牌,实现微循环线路常态化发展。二是创新多元化公共出行模式,推进公交和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形成“轨道+微循环”“慢行+公交”“快线+微循环”等不同的出行模式。三是推进多元化运营组织模式,推进公交供给侧改革,提供通勤班车、大站车、高峰线、假日线、夜线等多类型、多层次的特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四是探索多元化公交业务经营,提升公交造血能力,控制并缓解政府财政资金补贴压力,利用公交车辆资源,积极探索开通定制公交线路,完善定制公交的服务模式和市场票价管理机制,推动定制公交从试点线路走向常态化、规范化;探索部分客流不足的线路与定制公交实现动态管理,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
以及常规公交线路与定制公交相关转化机制;利用公交企业现有车辆资源、维修资源、场站资源和充电资源,探索观光旅游、通勤包车、对外维修等多元业务经营。
(3)立足科技前沿,开拓创新打造智能化公交。随着5G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苏州公交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将技术应用于公共交通。一是倡导“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积极配合并参与涵盖服务需求管理、服务过程管理、服务售后保障全过程的MaaS智能服务平台。二是利用实时全量的多元公共交通数据资源,搭建智慧公交云平台,分析需求与供给能力,形成涵盖人、车、站、线的智慧公交出行网络。三是推动5G+公交技术深度应用,健全公交智能感知体系,提升运行监测能力,完善公交运营信息采集手段,形成涵盖车辆、客流、路况、驾驶员等核心要素在内的公交运行状况监测体系。四是优化公众出行服务平台,建设一体化的公交出行服务体系,支持多种电子支付手段,实现便捷化的公交移动支付,扩展出行信息服务渠道,通过“苏周到”App、网站、、车载终端、、电子站牌等渠道发布信息服务。五是探索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智能监控、车路协同等技术在公交领域的应用,初步实现智能驾驶线路运营。
(4)瞄准功能定位,以人为本打造公益化公交。“苏式公交”的公益性重点体现在民生和社会。一是继续推动公交绿发展,在苏州市区新能源车辆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纯电动车辆的投入和应用,三年内基本实现公交车辆无排放;探索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公交车在苏州公交的试点应用,利用氢能源车辆清洁高效、燃料加注时间短、续驶里程长等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二是关注残疾人、老人
、儿童等弱势体,
张海兵,等:新时代“苏式公交”发展的思考33第S1期
加大公交车型和车厢设施设备的提档升级力度,为各类乘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公交服务和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交服务配套保障机制,争取可持续的公交财政补贴政策,持续实施公交低票价和换乘优惠政策,强化公共出行需求引导,吸引市民绿出行。四是配套城市扩容和发展,关注新建小区、医院、学校等出行热点区域,进一步增加公交优先设施,提升公交在城市外围的覆盖水平和出行效率。
(5)夯实发展根基,精耕细作打造精益化公交。一是推动企业提升管理品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合理投放车辆,做到公交需求和供给平衡、运力和运量平衡;科学采购车型,加大社区巴士布设,推进公交小型化;合理投入总量里程,控制低效和无效里程,持续做好降本增效。二是优化公交服务品质绩效考核与管理,推动公交服务品质与企业绩效、各级管理人员收入分配挂钩,持续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完善服务标准和评价标准。三是强化公交安全管理,建立公交驾驶员技能评价模型和心理健康评价模型,通过驾驶速度、安全系数、报警设置分析,督促驾驶员安全行车,促进驾驶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四是建立健全企业人才管理制度,重视营造人才成长氛围,逐步转变国有企业传统用人模式、改善人才结构,对不适应企业发展、无法胜任岗位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发挥“人才兴企”战略优势。
(6)勇立行业标杆,争优创先打造品牌化公交。一是打造特出行服务品牌。扩大以社区巴士和微巴为代表的微循环公交线路规模,灵活组织线路走向,打造微循环出行服务品牌,实现市民“最后一公里”便捷出行;以出行大数据为主,市民出行需求调研为辅,合理打造精品公交线路,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二是树立优秀典范。持续打造“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党员示范岗”等品牌线路,争创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总结推广“劳模工作法”的先进服务经验,通过弘扬劳模风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企业内部更多的优秀员工成为安全行车的领头羊、文明服务的引领者、公交形象的代言人。三是强化“守护者”党建品牌。在取得众赞誉、社会认可的基础上,拓展“守护者”党建系列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以公交车作为流动媒介,主动与市区的小学、社区对接,采用课堂讲解、现场活动等方式宣传“守护车”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品牌效应,从根本上增强苏州公交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周继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