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5.27
【字 号】晋政发〔2021〕17号
【施行日期】2021.05.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
晋政发〔2021〕1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现将《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21年4月30日
 
 
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目  录
  一、“十三五”回顾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5
  二、面临形势   7
  (一)发展机遇   7
  (二)严峻挑战   10
  三、总体要求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3
  四、发展重点   15
  (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   15
  (二)半导体产业   16
  (三)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   18
  (四)光电产业   19
  (五)光伏产业   20
  (六)碳基新材料产业   21
  (七)特种金属材料产业   22
  (八)生物基新材料产业   24
  (九)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25
  (十)煤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26
  (十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27
  (十二)通用航空产业   29
  (十三)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30
  (十四)节能环保产业   3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五、主要任务   33
  (一)创新驱动引领工程   33
  (二)企业主体培育工程   35
  (三)产业链现代化工程   36
  (四)产业集壮大工程   37
  (五)产业数字化工程   39
  (六)品牌市场开拓工程   40
  (七)人才引进培育工程   41
  (八)开放合作深化工程   43
  六、保障措施   44
  (一)加强宏观统筹协调   44
  (二)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45
  (三)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   45
  (四)强化项目落地支撑   47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47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专篇   54
  工业是实体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十四五”时期,山西将聚焦“六新”突破,实施培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构建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为构建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奋力开创全省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局面。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部署,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时期,山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转型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1.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转型动能快速凝聚
  “十三五”以来,山西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快于规上工业3.2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营收突破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围绕“网、智、数、器、芯”,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加快构建,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产业从无到有、成长迅速,成为全面汇聚能源流、数字流、业务流,有效促进优势转换的先锋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加速突破、全力赶超,电动、燃料电池、甲醇、燃气整车为牵引,上下游配套协作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自动驾驶、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持续构建。新材料、光伏、光电、煤机智能制造等产业提质拓面、势头强劲,一大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关键支撑。
  2.创新生态架梁立柱,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山西坚持“创新为上”,把创新驱动作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把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产业创新生态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推动创新工程体系基本构建,“111”“1331”“136”三大工程全面实施,关键技术、创新
项目、试点示范三个百项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全覆盖基本实现。推动创新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在全国率先实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为科技创新赋能减负。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建成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从无到有,共有31个国家级、37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14个。推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太钢碳纤维、笔尖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太重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中车永济电机强迫内通风的永磁电机直驱驱动等技术世界首创;中电科二所碳化硅,中科晶电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百信和华为共同研发基于鲲鹏CPU的百信太行计算机和“恒山”服务器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台商业规模的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晋华炉)获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3.集培育成效显现,链式发展深入推进
  “十三五”以来,山西以提升产业链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把开发区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积极培育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立足市场需求与产业升级需要,巩固发展煤机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光伏等产业集。聚焦引领性、带动性产业,积极培育以整机制造为牵引、上下游填平补强
的信创产业集,以应用生态为牵引的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以垂直整合形成产业优势的光电产业集和以关键材料创新为突破的半导体产业集。围绕产业市场潜力,布局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集聚地,省级以上工业类开发区达到69个,其中国家级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