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
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恵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现代a7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1.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
4.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七、答案:1.第①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表现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对雪的喜爱和强烈的盼望之情。
3.【示例】眼前的雪:雪花只有几粒,近乎尘埃和细沙;雪后的地面是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让人扫兴。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纯洁、晶莹、清寒,激发人的情思。
4.有必要。结构上,写记忆中的雪和雪后,既是对以往那些大雪的追忆、钟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内容上,将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的美景与现实中的缺雪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解析:1.此题考查开头与段的作用。其作用有: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有的开头就是设置悬念的单一作用,有的和上述结合在一块。由“格外盼雪”可知,第一段为全文定下了对雪的赞美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
2.此题考查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从修辞、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句连用三个“盼那……”,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的特点,表达了“我”对雪的喜爱和盼望之情。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根据第六段和第九段的内容,可概括眼前的雪的特点,围绕“雪花只有几粒,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让人失望”来回答。根据第八段和第十二段的内容可概括梦中的雪的特点。围绕“纷纷扬扬、纯洁,能激发人的情感”来回答。
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写记忆中雪和记忆中雪后的美景,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内容上,与现实中的缺雪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