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a7请简要阐述一下现代学前教育的课程反思。
    学前教育的课程反思
    学前教育的课程反思,关键是要在理解“学前教育”和“课程”的基础上来讨论,即:如何定义学前教育,为什么要制订学前教育课程标准,有哪些价值追求,以及怎样才能使学前教育课程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本人认为,首先应当明确:所谓学前教育,其实就是广义的学校教育,只不过是一个阶段性的界定而已。无论是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还是杜威的“做中学”的方法,其共同点都在于:它们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教育理念,而是以对儿童、对儿童发展的了解为基础的。所以,儿童是课程的主体,但他们自身并没有完整的、独立的知识经验体系,因此,教师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前教育的内容必须建立在儿童的兴趣之上,而且这种兴趣不是来自于外部强加给儿童的东西,而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需要和天赋,是儿童通过游戏和玩耍积累起来的。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在游戏和玩耍中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如果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应当让孩子专注于该项目,直至他能够自己去探索。如果教师刻意安排,很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兴趣,造成孩子对某件事物厌倦。因此,学前教育的内容,不应该有大的框架,而应当是由浅入深的、由简单到复杂的。
    学前教育的课程反思,还应包括有哪些价值追求,即: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应坚持哪些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又是如何在课程标准中得以体现的,以及怎样的课程才能真正反映时代的要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课程,除了“综合活动”以外,还缺少像“幼儿园课程指南”、“纲要”那样对儿童发展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纲领性文件。在理解了“学前教育”和“课程”的含义后,再来讨论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问题。有的专家认为,我国应当尽快颁布一部幼儿园课程标准,这种观点值得肯定,但问题在于,我们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比如说,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十分复杂,既有健康类课程,也有社会类课程;既有语言类课程,也有艺术类课程;既有平衡的课程,也有不平衡的课程;既有健全的课程,也有残缺的课程;既有预设的课程,也有生成的课程……各种课程之间往往相互矛盾,从而使得这部幼儿园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显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