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及其启示
1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基本理念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借鉴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来思考我国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从而标明了这种课程最关注哪些方面。”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传统的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以新的课程理论观念来阐释课程的本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是预先设定的目标或计划,是由一系列材料所组成的静态文本,是文化传承的工具,也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构和创造文化的过程。
多尔是以后现代主义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吸收皮亚杰的生物学观点、杜威的经验认识论和对以“泰勒原理”为典型的现代主义课程模式批判的基础上,在其著作《后现代
课程观》中用课程的“4R”标准取代传统的“3R(读、写、算)”标准。所谓的“4R”,是指丰富性(richness)——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回归性(recursion)——课程并没有起点的终点,任何课程活动的终结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关联性(recursion)——课程结构的内在联系,以及课程之外的文化或宇宙观的联系;严密性(rigor)——它与诠释性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即有目的地寻各种可能的选择方案。多尔的课程理论具有建构性特征,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世界的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发现的,而是通过我们的反思行为得以不断地扩展和生成。
2 教材幼儿园教材
现代a7教材是课程的物化形式,不仅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也具有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和经验的功能。传统的教材体系可以说也很完整,内容也很丰富,框架结构也很有逻辑性,语言文字表达和叙述方法也很严谨。教材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教材的编制应该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思考,从而有利于师生互动。
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园教材具有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特点。传统的幼儿园
教材的定义为:“幼儿园教材是幼儿园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的材料。包括教师用书、幼儿用书、挂图和录音磁带等。”由于国家并未对幼儿园教材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幼儿园教材与教材之间在学科的设置、内容的安排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幼儿园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师,教材上所承载的信息不仅包括幼儿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对教师教学的具体指导,从教育目标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环境创设、到家园合作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幼儿园教材的研究是必要的,然而在现实中,人们似乎更偏向于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而疏忽对课程、教材的研讨,因此教材的研究在我国幼儿教育界也就相对滞后,研究成果偏少。
3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幼儿园教材编写的启示
3.1 幼儿园教材的编写应具有开放性
丰富性体现了课程开放性的特点,在多尔看来,每一门学科都应该也能够发挥丰富性,不过需联系自身的学科背景与特点,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丰富性。幼儿园教材编制应有利于幼儿改
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和引导幼儿的观察,同时也要提倡从多元角度来看待问题,使其教材内容更具有丰富性,更易于被幼儿接受。
3.2 幼儿园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重视背景与情境相结合
回归性意味着将人类思想回转到自身的能力,是一种思考的环形运动,体现了人类创造意义的重要方式。在提倡、支持、利用回归性课程中,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在幼儿园教材编制过程中,回归性要求编写者在整个编写过程中不断反思、关注并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促成自己形成新的结论。关联性也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不仅要关注教育系统内部的各要素,而且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等同样不可忽略。所以幼儿教材编写者要重视研究背景与情境相结合。例如幼儿对教材的态度、教师对教材的评价标准等原有观念都会影响到资料最终呈现的结果。编写者要做的是把大的背景和小的背景联系起来,通过反思提取。回归性与关联性为完善教材编制的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3 幼儿园教材的编写应具有严密性
幼儿园教材对于绝大多数幼儿来说是他们知识获得的重要来源。教材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和无序的经验变得有序化和系统化。所以幼儿园教材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幼儿时期是幼儿处于特别好奇和渴望知识的阶段,教材编写者不仅要注意教材对幼儿的吸引性,尤其要注意知识的严密性。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 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复杂、丰富的环境中研究幼儿园教材的编制,而且要把研究的内容与这种复杂的背景相联系,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开放性鼓励变化、接纳差异、允许错误,把外界的各种刺激当作促进课程发展完善的手段。可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为教材的编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动态性、多样性、可质疑性也是在教材编制中应该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