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观察见真行
作者:***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2年第12期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大纲和特点。教师想要组织好活动,就必须认真、耐心地观察研究幼儿。观察和评价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师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佐藤学的“三只眼”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与评价,聚焦游戏。
        一、佐藤学的“三眼式观察”
        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的“三只眼”指三种观察视角,即“飞鸟之眼”“蜻蜓之眼”和“蚂蚁之眼”。他的教育研究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这“三只眼”之间的转换与融合。
        (一)“飞鸟之眼”:高瞻远瞩,浮光掠影
        飞鸟高翔天空,一目千里。在自然界中,视野最为开阔的莫过于它们。它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但是由于它的视角多是俯瞰,虽然开阔,并不集中,而有的因高悬空中,所有事物在
它们眼中都是渺小且不甚清晰的。因此,“飞鸟之眼”是宏观视角。以游戏为例,其有利于教师把握游戏的整体情况。
        (二)“蜻蜓之眼”:视角下移,蜻蜓点水
        蜻蜓也善于飞翔,但与飞鸟不同,蜻蜓飞得低得多,而且常常会停下来歇息,更接地气。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蜻蜓之眼”所聚焦的不是宏觀,而是思考、反映中观层面的问题。以游戏为例,其更多地关注游戏材料的使用、同伴交往,以及孩子的语言表达、学习品质、生活经验等。
        (三)“蚂蚁之眼”:所见有限,精确细致
        蚂蚁个头不大,四肢短小,每天成结队地在地表或地下爬行、忙碌。看似最不起眼的它们却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它们最为亲近泥土,亲近自然,每天都在用身体丈量着土地。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其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聚焦游戏中的“哇时刻”。
        二、“三眼式”捕捉“游戏心瞬间”
        (一)“飞鸟之眼”:宏观视角关注整体游戏
        1.兴趣引领,寻“自然味”
        自然教育是要儿童回到自然的生长节奏,回到真实的、复杂的生活,将教育置于真实的生活。教师创设开放的“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游戏世界,营造出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和氛围。
        车,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他们几乎每天都坐车。幼儿园周边的停车场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一次偶然的关于车展的聊天,点燃了孩子们之前积累的“车的经验”。
        幼1:我看到奔驰、宝马等好多品牌的汽车
        幼2:要是我们幼儿园也有那么多车就好了。
        ……
        汽车马上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点,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园大多数幼儿的家里都有汽车。随后几天,孩子们从家里拿来了自己的小汽车,彼此分享游戏。有些孩子在建构区
搭建了停车场,有的在美工区画各式各样的车子,还有人卖起了汽车,“谁来买我的汽车”声不绝于耳。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又以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
        教师:大人买了汽车后还需要干什么?
        幼1:还得加油。
        幼2:车子脏了,需要去洗车。
        幼3:还可以开车去旅行。
        幼4:车子坏了需要修。
        经过商量讨论,孩子们一改传统做法,我放手将游戏还给他们,鼓励他们参与游戏环境的设计、材料的收集与装饰。以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嘟嘟汽车城”应运而生。
        2.基于课程,品读“儿童味”
        在小公民素养启蒙课程背景下,我园基于儿童发展所需,打造了高仿真的微型小社会——
奇E公民村,以幼儿为主体,甄别、优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且具有教育价值的场馆资源,带领孩子体验公民生活。小班年龄段的游戏场馆为“童趣乐园大街”,孩子们在有趣的小场馆中体验生活,充当独立小公民。“嘟嘟汽车城”游戏涵盖了小公民素养启蒙课程下的三种公民素质:悦美乐创小公民——设计喜欢的汽车,生活创想小公民——汽车销售、汽车清洁、汽车加油,奇思妙想小公民——汽车维修、汽车建构。这个游戏符合融合整体性教育的理念,遵循了“给孩子以完整的眼光”的教育主张,呈现出真正以幼儿为主的“儿童味道”。
        (二)“蜻蜓之眼”:多维度关注游戏进程
        通过关注游戏中的材料使用、同伴交往、建构水平、语言表达、学习品质、生活经验等,教师为孩子设计了专属定制卡及观察记录纸,见证他们的游戏。
        情境一:
        2021.4.20
        “嘟嘟汽车城”里一派热火朝天。姜博和六六在建构区搭建自己的小汽车,他们这里弄弄
、那里弄弄,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姜博和六六两个小朋友虽然离得很近,但是各搭各的,两人之间并没有沟通和交流。旁边的颢辰由于之前积累了搭建经验,不一会儿他的汽车就诞生了。姜博和六六开始模仿颢辰。搭建完之后,三个小朋友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一直在积木周围徘徊。
        观察分析: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搭建的目的性较弱,随意性较强,在建构游戏中很难确立明确的目标,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搭建什么,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游戏居多。因此,在游戏开始后,并没有几个孩子在搭马路或者汽车,大多是单纯地将一堆积木堆在一起。但是,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看到别人在搭建车子,他们也想搭建。
        教师支持:
        1.投放相应的辅助材料,如汽车、马路、树木等游戏材料,创设汽车城。小班孩子建构游戏具有盲目性的特征,教师让孩子观察马路上还少什么,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马路上还少了汽车,能够自己主动搭建,完成任务。
        2.发挥家园作用,鼓励家长带孩子去看看各种汽车,了解汽车的构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都有汽车,教师发动家长带孩子看看自己家里的汽车构造,如车身是什么形状的,轮胎又是什么形状的,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做到心中有车。
        3.投放汽车玩具,组织讨论可以用什么积木搭车身,车头怎么搭,策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得多,教师适当后退半步,把孩子当作评价的主人,发挥能力强的孩子的引领作用。
        情境二:
        2021.4.25
        姜博会用长方体积木做车身,半圆体积木做轮子。简单的小车就这样下线了。不过,新的问题出现了,旁边路过的小朋友总是不小心踩到他搭建的汽车。碰倒之后,他便重新搭建。可是,建构区来来往往的孩子时不时会把小汽车碰倒,反反复复,倒了搭,搭了倒,孩子们不停地重复着游戏。最后,姜博有点不耐烦了,“我想搭一棵树”。这时,行之说:“我们可以把它围起来。”“可是没有栏杆怎么办?”这时,姜博提议:“不如我们用积木来搭一个防护
栏吧!这样汽车就不会被碰倒了。”若月和行之非常赞同,三个小朋友开始搭起了防护栏,把之前搭建的小汽车牢牢地保护起来。完工之后,三个小朋友兴奋地请我来给他们拍照合影,还在作品前开心地摆起了造型。
        观察分析:
        姜博的搭建技能有了很大提高,他会与材料互动,会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进行简单组合搭建。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他会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能与同伴商量,初步出现了简单的社会交往行为。
        教师支持:
        1.在建构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孩子们讲述自己的发现,分享自己的经验,并且对同伴的问题提出看法,有助于提高所有幼儿的建构水平。比如,在本案例中,姜博发现自己的小汽车一直被碰倒,就想了两个办法。教师请他说一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样有助于幼儿以后搭建时借鉴。
        2.组织幼儿讨论:“围起来的样子像什么?”引导有经验的孩子调动原有经验,潜在地指
向围起来的东西像停车场。
        3.观看停车场照片,观察其构造。
        4.鼓励家长带孩子参观停车场,进一步了解停车场的构造及细节,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5.以“乘客”的角身份回应孩子。比如:你的车通往哪里?我应该在哪里等车?引导孩子搭建车站,丰富游戏情节,提升游戏水平。
        (三)“蚂蚁之眼”:微观聚焦游戏“哇时刻”
        孩子們总是给我们无限惊喜,一个小小的瞬间会让我们发出“哇”的感叹。在生活中,在孩子的游戏中,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孩子的全身心只停留在那一刻,弥足珍贵。
汽车彩贴        情境三:
        2021.5.8
        姜博搭建完之后,把停车场上的小汽车都拿了下来,让玩具小汽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感到很奇怪,但是并没有介入,想要再等一等,看看究竟有什么秘密。这时候,旁边的昊昊轻轻地走过去,问:“哎,这是怎么回事?汽车怎么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是堵车了么?”“是的,这些汽车都没油了,要准备加油。”姜博说。“那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加油站啊!”昊昊兴奋地举着木块说。“那我们开始吧!”姜博回应道。于是,他们俩拿来了泡沫砖,只见姜博先在底层铺上两块泡沫砖,然后昊昊便往上堆砌,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搭了上去。最后,姜博用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当作加油站的顶,一座崭新的加油站便出现了。但是,他好像还不是很满意,走来走去,挠挠头不知道在什么。随即,他跑到美工区拿来了两根毛根,慢慢地插进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泡沫砖里,开心地说道:“大功告成!这样就可以加油了!”原来,他用毛根做了加油的管子。给汽车加油时,他的嘴里还发出“嗤嗤”的油流淌的声音。
        观察分析:
        小班幼儿在不知不觉地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游戏中,如姜博搭的加油站可能就是平时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给汽车加油的时候真实发生的事情,孩子默默地记在了心里。从中也可以看到他的原有经验。在游戏中,孩子出现了初步的合作能力,但仍处于比较基本的初级合作水平。在没有管子的情况下,姜博选择用毛根替代,说明他以物代物的能力开始发展。
        教师支持:
        为孩子提供更大的场地,实现区域联动。比如,区域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讨论,孩子们不满足于在建构区搭建加油站,想到能不能有一个大的加油站供大的汽车加油。教师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请小麦妈妈做了一个大型仿真加油站,“嘟嘟加油站”游戏也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