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
来源:《中国自行车2016年第02
        上海自行车联赛(下简称为上海联赛)创办至今已有整整10年了,10年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激情、有热血……无数感人的画面似乎都历历在目。随着联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骑行的世界中来,一同感受着自行车的魅力。谈到这些成绩,联赛创办人汪空军微笑着说:我只是做了内心一直向往着的事情。有时候,坚持意味着信念。对于自行车的这份信念,汪空军一直很坚定。让我们一起走进汪空军的内心世界,听他聊聊对自行车的那份执着。
        Q&A Q:作者 A:汪空军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谈谈自己的经历,比如您第一次接触自行车是什么时候?又是如何与上海自行车联赛结缘的?
        A:和上海很多自行车工作者一样,我最早是以自行车技术组装作为谋生手段来到上海工
作的。1998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间修车铺。生活在上海这个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国经济中心城市,我觉得自己和自行车运动结缘也受到了当时环境的影响。刚开始是一些自行车爱好者有装备上的需求,后来渐渐发展咸大家有结伴骑行的意愿。上海有一外国人经常在固定的周末时间骑车。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公路车,正式加入到当时的骑行队伍中。2004年初,我还正式发起成立了网站论坛,方便大家交流和发布最新的装备,这个网站就是现在的单车之家(bikehome)。
        当时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并且公开征集了俱乐部名称,最后确定为上海起点单车俱乐部,我们以俱乐部名义组织骑行和交流活动。加上我也同时销售自行车的最新装备,通过网站论坛的影响,当时我们俱乐部成为了上海最有名气的自行车爱好者平台之一,聚集了上海很多的车友。我们每周都会和FHL俱乐部一起组织骑行活动,一起参与他们组织的娱乐比赛和交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他们的经验,组织自己的俱乐部自行车比赛以及活动。
        2005年底,我的一个美国朋友Allen,从广州来到上海工作,看到上海的骑行氛围这么好,就倡议发起每月组织一场比赛。我当时代表起点俱乐部参加了发起会议,20064月我们共同决定举办上海联赛的第一场比赛。这就是上海联赛的创办起点。
        Q:车队是如何成立的?运营车队和经营车行,您是如何平衡的?
        A:车队的概念是伴随着比赛而产生的。上海联赛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些个人业余爱好者参加,那时候有名次积分、冲刺积分等制度;后来联赛也学习国际职业赛事引进了黄衫、绿衫等奖项;再后来我们就考虑到选手可以以车队的形式来进行团队比赛,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战术性。在2007年,我们俱乐部也成立了自己的车队——上海起点车队。一开始大家都是以俱乐部的性质在参加比赛,后来渐渐地大家都成立了自己的车队。于是,车店当时在装备上成为了车队主要的后勤支持和保障。随着车队的不断成长,我们也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成绩。上海起点车队是一支比较自然、纯粹的业余车队,并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我们的队友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大家并不以拿奖金为目的去比赛。目前车队有20人左右,车队发展到现在,已经慢慢形成了一种家庭的概念,队友之间的凝结力很强。
        关于车店的运营,很多时候自己都感觉顾不上。目前,我主要运营着2家品牌专卖店和2家起点综合店。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多、很杂,也很难做到很好的平衡。比如,赛事的筹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影响到店里的日常管理。车店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是小资本个人经营性质,并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有时候自己会这样想:
赛事不坚持就没有了,车店少付出点只是意味着回报会少一点,不会因此而关门。其实没有太多的运营方法,更多的是需要坚持。
        筹办比赛、运营车店、管理网站论坛……事无巨细,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我来管理。有时候,觉得自己应该是最忙碌的车行老板。但是话说回来,自己也意识到很多方面没有做得很好,包括自己的家庭,有时候会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Q:比赛是如何举办的?比赛和活动的频率是怎样的?
        A20064月,上海联赛正式打响了第一场比赛。最初2年是一年10场比赛,到2009年改为一年8场。比赛是单场采用积分制度,累计到年度最后一场为总积分。有名次积分、冲刺积分等荣誉(没有爬坡),也有中立圈、禁止比赛听音乐、TT赛禁止跟车等规则,这些都是FHL外国朋友们的创意和设计。后来学习环法,有了黄衫和绿衫等奖项、单车宝贝等制度,这都是后面增加的,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慢慢成长。
        比赛规模有大有小,一般都是年初开始的第一站人最多,后面的场次人会相对减少,参加的体一开始就有江浙的车友。不过不管有多少人参加,比赛从没间断过。
        除此以外,从2008年起,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环上海骑行活动。2015年,我们还与上海市定向运动协会一起筹办了上海市第一届城市自行车定向赛。
        Q:到2015年,上海自行车联赛已经运作了10年。您是如何看待这10年间联赛的发展的?
        A:从2006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年起,上海联赛已经发展了整整10个年头了。这10年间,每年都有8-10场比赛,从不间断。比赛能够生存至今我自己都感到很惊讶,毋庸置疑,它对上海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及对全国性赛事都起到了影响及示范作用。但冷静想一想,即使没有我的参与和坚持,也会有其他人做这件事情。
        我总觉得不论做什么事,社会责任、个人价值以及职业道德都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有时候人活得不能太较真,也不能事事都想要得到回报,有些事只要尽力去做了,慢慢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其中也需要有一定的信念。
        Q:在联赛举办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最大的困难还是场地问题。2006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场上海自行车联赛。那个时候
的上海还有一些比较空的马路和行人比较少的地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比赛场地的选择成为我们最主要的问题。而且在当时,比赛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我记得有好几次,我们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被警察中途拦下劝止。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在浦东机场附近举办个人TT赛,刚开始比赛的时候,警察就过来不让我们继续比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时候我们并没有搭建什么舞台,也没有携带很多道具,只有一辆负责接送志愿者的大巴和一些选手的后备车。后来,我们把大巴开走了,警察也没有再干涉,我们就继续把比赛进行了下去。
        还有最近一次是在临港新城滴水湖的附近,那边有许多新开发的道路,也比较适合举办比赛。确定赛道后,比赛当天,保安又过来进行劝阻,说这条马路刚刚建设好,还没有对社会开放。于是,我们只能现场重新寻场地。好在最后到了,不然比赛又不能举办了。
        在经历了这些事情以后,我自己也在思考,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比赛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们认识了安亭国际汽车城的负责人,2012年和2013年我们有很多场比赛都是在那里的一个汽车博览公园举办的,这在场地上给了我们很大的保障。有了稳定的场地以后,我们才可以搭建舞台、布置赛道、安放道具……然后才能慢慢去
满足赞助商的一些要求,这也给我们寻赞助商带来了便利。
        2013年起,我们开始和上海自行车运动协会合作,许多问题也开始迎刃而解。
        Q:在联赛刚开始还没有赞助商的时候,经费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吗?
        A:上海自行车联赛算是一种车友自发的民间比赛,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对经费要求并不是很高。起初主要的费用就是一些志愿者的费用,但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有很多志愿者都是自发义务来帮忙的,这其中包括一些车友和他们的朋友,甚至是一些家属,他们并不会收取任何报酬。再后来虽然会拉到一些赞助,但是由于我们每年的比赛场次较多,因此一次赞助平均分到每场比赛后也不会有很多资金,这些经费最后主要还是用在志愿者的交通以及食宿的花费上。当然,在经费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也会垫付,但是并不会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