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园林景观的逐渐规模化,大众的破坏行为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分析大众破坏行为的类别、特点及产生原因,提出通过合理引导、优化设计、合理规避等方面避免大众对园林景观的破坏行为,从而保护园林景观和城市环境。
关键词:破坏行为;策略;园林景观
一、大众对景观的破坏性行为原因
1.1环境诱导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环境因素比如高温、空气污染、设施不全、昏暗的光线、噪声、人流量大、拥挤等,会引发大众的焦虑、恐慌、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这种不良情绪极易导致人的破坏行为。其次,行为约束理论认为,低水平的控制感在某些情况下会诱发故意破坏行为,如公共绿地中健身器材安放位置偏僻,远离人,监管不易,容易导致大众的破坏行为发生。
1.2主观破坏
主观破坏行为属于故意实施的破坏行为,破坏者明知该行为的后果而进行的主观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
与破坏者道德素质、心理状态和动机有关,如破坏者对不公平的报复、负面情绪的宣泄、无聊或者为引起他人注意等原因实施的破坏行为。
1.3园林景观设计及管理因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但是不乏在一些设计中存在忽略景观使用者行为学及心理学因素的景观实例,直接导致了公众破坏行为的产生,设计者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大众行为习惯,造成了后期不必要的额外维护成本。
二、保护策略
2.1通过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风景园林是一门艺术,在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迅速的当今中国,也是一门可以很好地为公众提供良好服务的行业。因此,在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行为感受,以方便大众的使用,增加场地的使用率。早期人类的诸多行为,都是从大自然的实践中得出,因此,可以借助园林,对公众进行教育,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大众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2.2合理设计,一切以人为本
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应亲自到场地调研,对场地将来的使用者征求意见,做出合理的场地分析及情感分析,对场地进行准确定位,完成初步设计。之后进行破坏行为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优化化设计,完善施工图,进而建成投入使用。之后还需进行使用后评价,反馈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造或重建。
2.3合理规避破坏
(1)改善环境质量、完善设施。通常优美、安全舒适、设施齐备的环境,能使使用者感到满意,进而主动放弃破坏行为。然而,在脏、乱、差、设施不配套的环境里,很容易招致新的破坏行为等,如垃圾桶等设施量不足,不便于公众使用,就会导致垃圾乱放现象,从而影响景观。(2)警示设施的设置。安全设施、警示、标示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制止和减少破坏的作用,如对易破损、易引发盗窃的设施安装安全护栏、报警器、监控视频等安全设施;娱乐、运动器材设置使用标示说明可以防止游客因误用而损坏,水体附近设置适当数量的垃圾桶及禁止乱丢废弃物的警示标志,来防止游客乱抛垃圾而引起水体污染。(3)自然监视。自然监视是指环境能够被方便有效地监视和控制。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受到陌生人眼光注视时,会因为所产生的心理张力,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行为对照周围环境加以规范。(4)藏匿或隔离。将一些易遭破坏、盗窃的设施或物品有效地隐藏和隔离,如通过种植带刺篱、设置围栏、护栏、水景、巨石等障碍物控制游人人内或使游人不容易觉察,以保护易受到破坏的景观。(5)提高空间控制感。一方面通过控制使用空间的容量,包括活动场地大小、游人容量、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距离,防止
拥挤和人满为患带来践踏等破坏行为;另一方面,明确的场地界限有利于约束大众的破坏行为。(6)选择坚固耐用的材质。对易破损的设施,如标志牌、座椅、栏杆等,增加材料的坚韧度和耐磨度,使用不易受污染的材质,或为破坏行为提供专门场所等。
2.4加强管理力度,通过立法保护
(1)合理宣传。合理的宣传可以起到提升市民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思想意识,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2)加强园林景观的后期养护管理。一方面通过安装安全监控设施、安排巡逻等措施加强监控,另一方面对已遭到破坏的景观或设施,及时修缮和更换,维持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并避免破坏行为的继续发生。(3)加强立法保护。我国现有法律还未涉及景观设计保护的方面,只有各地或各景区自己的管理条例,其中对景观破坏行为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建议建立《城市景观保护法》或其它相关的法律,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投入,惩戒大众的破坏行为,保护园林景观。
三、结论
虽然景观破坏行为有着主观或者客观的复杂原因,但是从园林设计者和园林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合理化的手段进行正面引导、广告宣传、合理设计等手段来规避破坏,通过立法来制止破坏行为的发生。
3.1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使国民素质得到增强
将《水污染治理法》、《水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贯彻执行,同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排放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实施加强,从重处罚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对总量控制实施严格实行;还可以对一定的排污费用进行收取,建立排污权交易费基金,用于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扶持,使企业污水预处理的经费压力减轻,充分调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全民树立以生活污水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使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构建累进加价的水价制度,运用经济杠杆,实现用水节约及排污减少。政府部门对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实施加大,运用政策的改革及扶持,促使污水处理企业向市场化迈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3.2水域和饮用水源管理的加强
对流域用水和排水进行整体规划,而不是仅限于每个城市自己城区河流的管理,对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和河湖疏浚方案进行制定,使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严格按照各地划定的水功能进行执行,禁止排放至饮用水源地内。
3.3传统观念的改变
在人们心里,由于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与水污染代价的控制相比,水污染治理的代价相对较高,所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运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实施深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促使环境
保护深入人心,同时将人们偷排乱排的问题实施改变。
大众公园网3.4对再生水资源和循环用水进行充分利用
由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在50%以下,且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使水资源利用降低,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问题得到加剧。现阶段,通过处理的污水已经在冷却水生产、生活杂用水以及园林绿化等领域得到使用,但使用范围较小,若通过处理再生水,使其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后即可向地下回灌,采用补充水源便于后期运用。对建筑中通过对水系统和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推广的加强,在集中的工业园内,运用生产生活分质供水,使不同水质的利用程度得到提升,从而有效降低水处理的成本。
3.5加强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管理部门在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和管理的同时,可以着重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高强度的整改。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知名企业都违背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战略要求,生态环境破换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破坏。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化工类等重工业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量,强化内部水源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对重度水污染地区进行限期整治,加强对水源状况的检测,完善日常的监督工作,保证水资源的质量。
3.6审批和验收项目的严格化操作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需求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项目得以形成,导致环境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所以,对于新项目,无论规模的大小,都应对可行性和生态进行评估,特别是评估水资源污染状况,会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污染问题形成。当企业无法有效解决时,应将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坚决杜绝。在项目建成并投产之后,应对企业是否存在偷排乱排的现象进行定期检查。
3.7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引入,重点落实在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国外先进水环境恢复技术的运用,与国情相结合,对满足我国国情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及方式方法实施研究。使环保产品与产业的发展进行加速,进一步将水污
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自动控制性能以及成套化得以提升,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成套处理技术进行大力开发。运用生物、物力及化学手段,使水环境恢复过程得到加速。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制度,实现环境处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3.8运用生态补偿制度,通过试点,来对该方面的经验进行探索由于我国的地域相对辽阔。且东西方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相比而言,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东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环境问题相对严峻,现如今东部地区所需的能源及水源大多来自西部地区,若要对西部地区进行保护时,就避免不了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使其发展得到制约。东部地区应适当的对西部地区的生态进行补偿,从而实现东西部的发展目标得到共同实现,促使我国的发展均衡。
3.9构建区域性机构
在对区域性环境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体制的建立来对环境过去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制度的落实,使经济方面的赔偿制度及法律法规得到完善。若一个企业及单位的行为而对他人及公众的健康及经济造成损害时,应对其进行经济的赔偿,只有采用此方式才能使单位及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结束语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它的污染和短缺将给人类带来致命的威胁。保护水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造成现代城市水污染的来源不同,原因也多种多样。为解决好水污染处理问题,应解决防、疏、治的问题,认真落实政府和社会各方的责任,加强水污染的预防工作,有效建设和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加强对违规排污的惩处力度,有效提升水的质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