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论坛
shi dian lun tan
187
探究青年人更易产生场所依恋的城市公园特征
——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为例
◎郭雨蕊
摘要:城市公园是青年人接触自然、丰富生活的重要场地,起着传播文化、调节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勘察和问卷调研,运用李克特量表法研究青年人对城市公园的场所依恋的程度,并对易于使青年人产生场所依恋的城市公园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青年人对城市公园的依恋程度处于中上水平,对具有临水、地域文化特的场所依恋性更高,并据此提出建造更好的亲水景观、功能丰富的植物景观等途径来提升青年人对城市公园的场所依恋水平。关键词:青年人;城市公园;场所依恋
一、引言
近年来,城市公园建设逐步发展,城市绿化率逐渐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市公园数量已达到723740个,总面积达到3047108公顷,较1998年增长了308%[1]
,城市生活逐渐朝生态化、绿化发展,城市公园作为亲近自然的最好选择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刘英锋等人的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系统在引导人们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丽的景观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可以调节情绪,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发灵感。自然景观给人安全、回归的感受,有镇静安神作用,对焦虑情绪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2]中国国家统计局将青年定义为15—34岁的人,根据2019年人口普查数据,青年人占总人口27.3%[3],体数量庞大。近年来,青年人使用城市公园的频率逐渐升高,在城市公园中进行锻炼、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的活动。基于以上,本文旨在研究契合青年人心理的、同时能够激发青年人社会兴趣的城市公园特征,即能够让青年人产生场所依恋感的城市公园特征,这对城市公园建设有着指导性意义。
大众公园网二、相关概念
丹尼尔·威廉姆斯和约瑟夫·罗根巴克于1989年正式提出,场所依恋指的是人与场所之间基于感情、认知和实践的一种联系。[4]
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为场所依恋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且都认同场所依恋体现在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方面。塞萨·洛和欧文·奥尔特曼认为场所依恋融合了很多类似的概念,如场所依赖、场所认同、恋地情结、“根基”感、内部感,“依恋”则来源于情感、认知和实践等方面。
[5]
黄向和保继刚将场所依恋解构为人文地理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三门学科的交叉研究,是人与特定场所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情感联结关系,这种特殊的联结关系在人文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上表现为人对场所的认知与行为表现,在社会学上表现为人在场所包含的社会环境中的情感与行为。[6]
丹尼尔·威廉姆斯和约瑟夫·罗根巴克于1989年最早提出了场所依恋的经典二维结构,认为场所依恋包括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7]场所认同是一种情感性依恋,指在该场所中产生的情绪、价值观、信仰、人生目标等;场所依赖是一种功能性依赖,指用该场所中的设施、环境来满足自身活动需求的支持度。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发散出了更多的场所依恋维度,杰勒德·凯尔等强调有意义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场所依恋的三维结构,即场所依赖、场所认同和社会纽带[8]
;威廉·哈米特等提出了五维结构,即场所依赖、场所认同、场所熟悉性、场所归属感和根情结五个维度。
[9]
国外大部分场所依恋研究成果以居住地的“邻里依恋”和“社区依恋”为主,近年来有向游憩场所转移的趋势。格雷戈里·布朗等测量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奥特韦区景观价值和场所依恋之间的关系
[10]
;杰勒德·凯尔
等调查了一个城市公园附近居民到公园的动机是否能促进该环境的依恋[11]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一)样地选择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建于2014年,占地166.85公顷,其中绿地面积59
万平方米。公园整体布局形式为“一核一轴一环”,西北部为“东坡岛滨水绿环”,在多处小面积岛状绿地中设有婵娟亭、儿童嬉水乐园等节点;中心为“东坡皓月核心绿地”,以“东坡水月”为中部轴线,设有音乐水舞喷泉、月相栈道等多处东坡文化特突出的景观。选取月相栈道、音乐水舞喷泉、阳光大草坪、儿童嬉水乐园等多个景观节点为空间样本。
(二)调查人
调查共向15-34岁人发放1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95%。
(三)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利用SPSS22.0中Scale 模块的可靠性分析功能考察测量场所依恋的陈述项。信度反映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Cronbach 系数作为信度系数,其值介于0-1之间,信度系数越高表示该测验结果越可靠。场所依恋总量表的Cronbach 系数为0.947,其中测量场所依赖的项目信度为0.879,测量场所认同的项目信度为0.916,该量表信度良好。调查数据的KMO 检验值为0.910>0.6,Bartlett 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612.203,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5),因此拒绝Bartlett 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量表的效度结构好,适合做因子分析。
四、青年游憩者对公园整体感知情况
表1 青年游憩者公园场所依恋测量
整体依恋(α=0.947)
场所依靠(α=0.879)
相关系数
0.785显著性.000样本量133均值  3.515场所认同(α=0.916)
相关系数
0.807显著性.000样本量133均值
3.41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作为眉山市最大的绿地,场所类别丰富全面,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来此游玩。对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场所依恋程度研究的调查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用数字1~5依次代表“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一般”“赞同”“非常赞同”。
青年游憩者对公园整体依恋程度平均数为3.5,呈中上水平。说明大部分青年人对城市公园有一定的依恋感和认同感,能够将对公园绿地的回忆与个人经验紧密联系,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情感态度较为积极,喜爱城市公园,并且与公园有着活跃的行为互动与使用,这对于城市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从场所依靠和场所认同两个方面来看,反映场所依靠的因子“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活动与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有关”“比起其他场所,我更愿意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休闲”均值3.515,体现出青年人在城市公园中时常进行活动;反映场所认同的因子“我对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比较依恋,会常常思念它”“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能让我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我对东
试点论坛
shi dian lun tan
188
坡城市湿地公园比较认可,认为它无可替代”均值3.41,低于场所依靠的均值,反映出目前青年人对于城市公园有一定的情感上的依恋,但场所依恋仍偏重于功能性依赖,情感维度上的依赖稍显弱势,还处于功能性依赖向情感性依恋转移的阶段。
五、影响场所依恋城市公园特征分析
问卷中对青年人认为的公园中依恋感最强的场所进行评选,前六名的场所结果如下:
表2 青年游憩者场所依恋最高的场所统计
场所人数比例排名场所特征
音乐水舞喷泉
26.32%
1
临水、地标性建筑物、音乐喷泉、
地域特浓
儿童嬉水乐园21.80%2
亲水景观、互动性强、空间类型丰富、
光照充足
月相栈道15.04%3
临水、景观视线开阔、造型独特、
文化氛围独特
阳光大草坪11.28%4
植物景观丰富、光照充足、景观视
线开阔
婵娟亭  6.77%5
临水、植物景观丰富、景观视线开阔、
有较为私密的空间
月浪广场  6.02%6
亲水性景观、植物景观丰富、有较
为私密的使用场所
从结果来看,影响场所依恋感的因子大致可分为亲水性、文化性、功能性、植物性和光照性。
(一)亲水性
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决定了亲水性的场所能够激发场所依恋感的产生。再者,亲水性场所游人参与度高,多维度体验感丰富,大脑中的兴奋阈限激活度更高,记忆感较强,促进了场所依恋的形成。例如月相栈道,高视点观景台与沉水步道相结合,在高处可赏月、观远景,在沉水步道之中可戏鱼、观水
底之景,在各感官上都有丰富的体验。
(二)文化性
地域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更易让青年人产生场所依恋感。场所提供浓厚的地方特文化体验,获得青年人的认同和情感依附,促进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形成。整个公园皆以“东坡水月”文化为基底,在此之上将各文化元素融入月浪广场、婵娟亭等节点之中,例如,在音乐水舞喷泉处,能观赏地标建筑“远景楼”,每周固定的时间会放送音乐喷泉,观赏音乐喷泉已经成为眉山市人民晚饭后的固定娱乐项目,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活动,在此处游览时产生的记忆会更加独一无二,代表了眉山人的一种生活风格,因此,场所的不可替代性更强,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场所精神”,进而刺激青年人在情感维度上的场所依恋感增强。
(三)功能性
功能的完备性是决定场所依靠感的重要因子,满足青年人的活动需要才能够增加场所使用度,从而增加关于场所的记忆,进而影响场所依恋感的形成。丰富的空间的设计能够使青年人在其中有更多的生活情感投入,促进场所依恋的形成。在儿童嬉水乐园中,设计了很多能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一些人在陪伴孩子玩耍时达到与亲子、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在这些空间中满足近距离社交心理的需求,体会到社会的和谐性,从而建立起场所依恋感。在月浪广场和婵娟亭之中,设计了高私密性的小空间,青年
人喜欢在这类场所中阅读、休闲,这些场所成为他们特定记忆的背景,在情绪的作用之下,产生独一无二的记忆,进而激发场所依恋感。
(四)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也会影响场所依恋的产生。植物参与景观
空间感的营造、彩的调和、嗅觉上的补充等,利用植物搭配与周围的空间进行配合,营造出更舒适、更特别、更具体验感的场所,也影响着场所依恋感的形成。另外,有研究表明,植物遮阴效果越好、绿视率越高、季相变化越丰富则越能吸引人进行活动。[12]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空间在颜上选用了大量木春菊、马鞭草等黄、紫、红的开花植物,在心理上给人带来热烈、奔放、温暖、浪漫的感觉,情感体验非常积极,契合青年人的心理,并在多个空间中搭配大型遮阴乔木,使得空间使用率大大提升,进而促进场所依恋的形成。
(五)光照度
光照的丰富度与面积大小主要影响景观视线和环境舒适度,在良好的光照之下能获得更积极的心情、更好的景观视线,对于体验周围环境的细节有积极意义。在阳光大草坪上,冬季能获得良好的光照,能够提供晒太阳的空间,从而提供社交的空间,可以满足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多类社交需求,对于帮助青年人到社会定位有积极意义,从而促进场所依恋的形成。
六、结论
分析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的场所整体依恋感,发现青年对于公园的场所依恋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场所认同感略低于场所依赖感,体现了场所在功能上与青年的需求较为契合,在文化氛围上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地域代表性,在青年体中有一定的认同感,但尚较为浅显,场所认同感不强。
研究认为在规划设计能够使青年人产生场所依恋的城市公园景观空间时,要加强场所认同感的营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更良好的、更具地方文化韵味的亲水性景观,促进青年的独特的场所记忆的形成,进而提升文化认同与依恋;二,注意开放性和私密性的结合,利用丰富的植物景观打造不同的景观空间,满足青年多样化的需求,带来积极的、富有变化的心理体验,进而促进场所依恋的形成。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作者简介:郭雨蕊,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景观心理与儿童友好。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1998-2019.
[2]刘英锋,郭广会,李晓燕.景观与心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5):330-331.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
[4]丹尼尔·威廉姆斯,约瑟夫·罗根巴克.测量场所依恋:一些初步的结果[M].第三届资源管理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1989:70-72.
[5]塞萨·洛,欧文·奥尔特曼.场所依恋:一个概念性的探究[M].场所依恋.纽约Plenum 出版社,1992:1-12.
[6]黄向,保继刚,WallGeoffrey.场所依赖: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6,21(9):19-24.
[7]丹尼尔·威廉姆斯,约瑟夫·罗根巴克.测量场所依恋:一些初步的结果[M].第三届资源管理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1989:70-72.
[8]杰勒德·凯尔,测量休闲场所的场所依恋维度[J].环境与行为,2005,37(2):153-177.
[9]威廉·哈米特,贝克伦德·E ·A,比克斯勒·R ·D.休闲场所的场所联结:概念与实证发展[J].休闲研究,2006,25(1):17-41.
[10]格雷戈里·布朗.场所依恋与景观价值的关系:走向地图化的场所依恋[J].应用地理学,2007,27(2):89-111.
[11]杰勒德·凯尔.场所偏好与地点意义的关联:场所动机与场所依恋关系的考察[J].环境心理学杂志,2004,24(4):439-454.
[12]刘瑞雪,许晓雪,陈龙清.基于使用行为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调查研究——以深圳湾滨海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4):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