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销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前沿技术的快速突破与融合,以及上中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不仅引领了一个庞大产业体系的升级换代,而且提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全球影响力,推动了整个产业链迈向更高端的领域。
汽车产业的“新物种”
3月15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持续的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培育高素质人才成长,催生高水平开放市场,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新物种”,以高度智能化的方式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将新的产业链串联起来。
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认为,从上游的矿产资源开发提炼,到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再到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产业链上下游合力形成的强大变革潮流,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中国速度”。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也培育了一大批产业链企业。据统计,在A 股市场,与锂电池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已达330余家;直接与新能源车相关的公司接近400家;一个充电桩领域,就有100多家上市公司
新能源车产业链“加速跑”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新物种”,以高度智能化的方式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将新的产业链串联起来
安徽各市都有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企业,一辆新能源汽车可以在3小时车程内配齐所有零部件
涉足。
3月25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比亚迪济南工厂下线,这是全球首家完成此成就的汽车品牌。
从一个电池制造商,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以上游产业链中的钢材行业为例,每辆新能源汽车大约需要1.5吨至2吨的钢材,钢材成本是除电池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钢材成本占总成本的5%至20%。
比亚迪与鞍钢集团2020年签署《鞍钢集团与比亚迪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鞍钢集团实现三基地六品牌协同合作,由原鞍钢单一基地为比亚迪供货,扩展为鞍钢、本钢、攀钢三大基地同时供货,TAGAL (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和本浦品牌也实现了基地认证和批量供货,全年供货汽车钢相关产品占比亚迪钢材采购量的40%,鞍钢集团成为其最大钢材供应商。
鞍钢集团通过项目合作方式在汽车用材供应,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和应用,整车开发技术合作,多基地属地化供应服务,智能制造、工程项目等多维度、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同时,通过与比亚迪开展“绿引领 梦想‘鞍’伴”的客户日活动,推进与比亚迪
本刊记者/李顗
研究院等多部门全面对接,实现了鞍钢汽车钢在比亚迪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双提升”,形成汽车与钢铁企业的品牌强强联合。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对于钢材的需求量带来一定刺激,能让拥有新技术的钢厂受益。”汽车媒体人张智勇说。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2023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售302万辆,首次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新能源汽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生事物在中国市场变革的速度和效率比国外要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伴随研发力度的持续增强,新车的投放数量快速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变革进度持续深入,正在突破迭代的临界点。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徐军认为,过去竞争靠的是专项技术,今天更多要靠“链”。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协同创新,依托技术创新巩固和扩大产业链优势。
“中国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不仅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也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坚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了上游供应链的协同创新和终端商业模式的创新。整车企业也因此完善了产业布局,构建了完整的服务新生态,不断提升市场、用户体验。”
新能源全链条多地发力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带动能力强。近年来,中国车企产品持续迭代,其高性价比受到消费者认可。
一辆普通燃油车的零部件数量大约在3万个,其中发动机类的零部件数量占比就达到了22%。但在电动车上,发动机类以及部分驱动传动系统的零部件都不再被需要。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国多个省市正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下,汽车产业链正在发生变革。
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十足。2023年,该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53万辆,约占全国的26%。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
“从一块钢板开始,到整台车下线,16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部工序。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大规模定制,提
供超过10万种配置选项,25种车定制化混线生产。”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说。
2023年,安徽省将汽车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全年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达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汽车产量达249.1万辆,居中国第2位,同比增长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居中国第4位,同比增长60.5%。
汽车业目前,安徽省已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1200多家。例如,电池领域企业有国轩电池、弗迪科技、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华霆动力、巨一科技、海钠科技,智能网联企业有晶合集成和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陆续集中在安徽,在奇瑞、江淮、比亚迪、大众、蔚来等7家整车龙头企业带动下,建立起汽车全产业链体系。安徽各市都有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企业,一辆新能源汽车可以在3小时车程内配齐所有零部件。
“安徽汽车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安徽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项目组首席科学家叶盛基说,安徽已经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其余各地多点联动的格局,总体涵盖了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各个领域。还构建了纯电动为主、插电混合动力为辅、氢燃料示范的发展格局,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基本格局。
汽车及装备产业是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新春以来,南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新”出发,
新项目描绘产业新面貌,新企业崛起新质生产力,一场意在转换动能、抢占先机的自发性变革,正在快
速发展。
在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江铃新能源工厂中,数百台智能机器人分布在焊接、涂装等工艺流水线,汽车制造行业领先科技以及信息化监控设备的大规模使用,使制造过程全面实现智能化、科技化。
在南昌,以江铃集团为引领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已形成了集整车制造、变速箱、混动发动机、动力电池等于一体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体系。“南昌市于2016年获得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起步较早,但发展步伐不够快,没有享受到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红利。”南昌市工信局装备工业科科长曾庆梅说。
因此,近年来南昌积极探索“链式招商+资本招商”,2023年举办10余场招商活动,重点引进了宁德时代、经纬恒润、赣锋锂电、杭电股份、深兰科技、嘉合电气、挪宝新能源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对应的是产业链的崛起。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已在世界汽车零部件体系占据新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这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摆脱里程焦虑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在电动车最核心的“三电”(电机、电池和电控)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已实现产业链的局部突破和领先。
中国已形成了一大批优质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的零部件企业,新能源产业链基本成形。据不完全统计,在“三电”系统领域中国形成了280余家电驱动企业、1000余家电池企业,350余家电控企业;同时,通讯、大数据甚至AI(人工智能)产业迅猛发展。
伴随着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宁德时代从上游锂电池公司已成长为动力电池产业的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36.8%,连续7年排名全球第一;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为40%,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一。
摆脱里程焦虑,是所有新能源车主的共同心声。在这方面,宁德时代已先行一步。前不久,搭载宁德时代CTP3.0麒麟电池的极氪001千里续航套装在宁德时代总部完成交付,首次将纯电车的续航里程推到了1000公里。
“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时代。”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说,宁德时代之所以拥有全面的电池技术路线布局,以及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快速转化链条,正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充电桩配比不足、充电设施网络不完
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能链智电等企业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车机及能源消费的数字化匹配和精准导流,将有效提升充电设施网络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截至2024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86.1万台,同比增长63.7%。这一趋势预示着中国交通能源领域正经历一场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油电切换”。
对此,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表示:“目前中国能源消费场景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错配,尤其是在城市充电服务场景,表现为整体供给过剩,优质供给不足,充电设施网络仍然存在布局不完善、服务不均衡等问题。”
面对当下充电市场情况,需要逐步向全社会开放,强化与便民出行服务平台、商业导航地图互联互通,实现车、桩、人、路等数据高效交互。
充电桩建设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王阳看来,发展数字化建设至关重要。
“在交通能源‘油电切换’加速的背景下,传统加油站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数字化、品牌化、综合能源化、多元化发展迫在眉睫。而充电站、充电运营商也面临着数字化连接和匹配效率低、有效供给不足、运营商普遍亏损、充电桩利用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王阳向表示,就如以上所提及的,这些都需要专业的
来以“站+终端”为链路,深度链接车、电池、能源、用户,成为工业互联网最大应用场景之一。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调整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继续发挥创新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2023年7月25日,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的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车间内,汽车在生产线上  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
第三方服务商、能源资产服务商进行数字化赋能。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充电网+储能网+微电网将实现深度融合,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新载体,这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场景,包括有序充电、微网光伏、移动储能、梯次储能、聚合售电、调峰调频、车网互动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表示,未来将是“网时代”,当新能源汽车达到5000
万辆,数据价值可能更突显,行业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