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1.05
[摘  要] 《摩天轮》呈现出空间与时间、过去和现在、痛苦和希望,这些截然对立的因素在一片长久的静默中被浑然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奇异而极具感染性的魅力。这是一场逃离、一次稍显残忍的回首,也是一场救赎、一个崭新生活的重启。静默的回忆构成了小说的骨骼,清冷的无声环境奠定了小说的整体基调,但平静湖面下实则波涛汹涌。本文以细致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索作者无声的笔触下传达出的别样时代声音。[关键词] 无声叙述  象征意义  逃离  救赎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5-0019-03
此处无声亦有声
——汤成难《摩天轮》解读
□ 梅  旭扬州大学
作者简介:梅旭,扬州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透红亭”文学社团社员。
一、“真空默片式”叙述角度
“此处无声亦有声”,是在阅读《摩天轮》的整个过程中的强烈感受。在悄无声息里,这个小说为我们讲述一个女人不幸的遭遇。讲述不幸遭遇的方式确实有很多种,比如可以写主人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他人哭诉曾经的不幸,或是借助旁观者的叙述来刻画主人公的悲惨,乍一看,较之本小说采取的“真空默片式”,以上两种充分调动读者听觉冲击力的讲述方式似乎表现力更强,但实则不然。
整个小说宛如被开启了静音模式,鲜有的声音也只是主人公和开摩天轮的老头之间的那几句对话,另外只剩下落雨声和浸在城市暮里路上汽车呼啸而过的鸣笛声。在如此的安静中,主人公借助摩天轮,完成了一次脱离现实生活的真正逃离,高高转动着的摩天轮,在空间上和心理上是一个暂时与世俗隔绝的“真空”,给了她一个彻底回顾自己过去那些痛苦和迷茫的机会。主人公独自一人静静地回忆,在摩天轮上回顾着用时间节点串起来的一个个悲伤片段,鲜有对话,鲜有声音,仿佛这座城市此时此刻已然静止,倾听着女主人公的故事。这种安静甚至是清冷叙述环境中产生的孤独感,更能触发读者的恻隐之心并使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命运中的痛苦和迷茫、绝望中的孤独和希望、城市进程中个体归属感的
缺失和惊慌……
这部小说用静音模式暂时关闭了读者的听觉,让读者在无声中真正用心来倾听小说传达出的精彩声音。与其说这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呈现技巧,倒不如说这是与女主人公浑然相契的独特烘托。
二、“摩天轮”的象征意义
在某种意义上,“摩天轮”隐喻了现代人渴望脱离世俗和现实生活,进行一场彻底逃离的心态,是对每个人一生中“逃离与救赎”的现代化诠释。汤成难将“逃离与救赎”这一宏大的命题呈现为一个悲痛中带着些许希望的凄美故事,以主人公——一个经历过生死诀别在城市中孤独生活的女人为引路者,带领着读者在“雨意犹未尽”的凄凉氛围中走进小说的中心。
面对主人公,我们会感到,这个女人承受了太多的不幸,“腼腆、孤单、不擅长与人搭讪”,她在迷茫中无措地用假装忘记来麻木自己,不敢认真回忆过去的悲痛。与终日蓬头垢面、大哭大闹的不幸者相比,她看上去像是一个在城市中每天准时上下班的普通人。她将自己的悲痛紧紧封锁,但这份佯装的坚强更让读者感到心酸。我们注意到,作者对她在下班路上和风雨作斗争的描写:“她用力蹬脚踏板,纹丝不动。风和人较着劲,
毫不设防地从脖颈窜进去,再一寸寸往里钻,她感到风在身体里兜了一圈,又钻出来,撑在身体和衣服之间。”这是一个在与风雨较劲的上班族,但在偌大的城市中,此时此刻骑着车的她又显得异常特殊,因为路上数不胜数的行人冒雨飞奔是为了赶往各自的家,但她赶往的却是一个遗留着丈夫白手套、掉落过女儿发病时要立即塞进口腔的不锈钢汤匙的冰冷“居住地”。“用力蹬着踏板,纹丝不动”,这个在风雨中没有归属目的地却仍显得外表坚定的女子让人印象深刻。还有一处描写也非常令人触动:“她没有发出抽泣的声音,只是用非常大的水压,使泪水喷泻而出,也没有用袖子或掏出帕子揩拭一下,而任由眼泪流淌。她很久没有这样放肆地流泪了,仿佛刚刚淋的雨渗进了体内,此刻正从眼里溢出、不断地汹涌而出,
她紧咬着嘴唇——久不涂抹口红的、倔强的双唇,颤动不已。”从这一段对她在摩天轮上回忆起丈夫与女儿永远离开而痛哭的细致描写,我们能感受到她真的压抑了太久,她将痛失丈夫和女儿的绝望埋藏在心底,用“坚强”勉强作为自己继续活下去的盾牌。“很久没有这样放肆地流泪了”,因为她之前未曾敢认真回忆起那个被层层叠叠浓雾包裹着的早晨和那条一生中走过最漫长的路。
她对摩天轮有着矛盾的情感,一方面她十分渴望能坐一次摩天轮,但另一方面她又畏惧摩天轮里只有她一个人。于她而言,摩天轮是一种信仰,那是一个可以短暂逃离现实生活的地方,“透过她厨房的窗户,也可以看见摩天轮,她做饭时,总忍不住一阵傻看”,“再后来,更多的高楼破土而出,摩天轮被挡住了大半,只剩下短短的一截,如弓弦。她仍会打开窗户,凝视很久”。她对于摩天轮这种近乎狂热的向往,其实是由于她将摆脱孤独、过上美好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高高的摩天轮上。
小说中有一处细节很打动我。“摩天轮一个人,一个人也会开吗?”同样的问题,她先后问了老头两遍,第一次她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但第二次她却十分渴望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这种前后的矛盾,反映出她内心极度忐忑,一方面她激动于马上就要实现坐摩天轮的梦想,但另一方面又失落于摩天轮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她极度害怕这种令自己窒息的孤独感。
马歇尔伯曼说,“现代生活是种充满悖论和矛盾的生活”。(马歇尔伯曼,2003)乘坐摩天轮对她而言,是一种逃离,更是一种自我救赎。随着摩天轮的缓缓上升、停止、下降,她回忆起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
段与春夏秋冬,在这个狭小的、暂时与世俗隔绝的“真空”里,她“第一次认真地回忆起那个早晨”,她“在黑暗中石碑一样地立着,往事如潮水般涌上来,再退下去”。这次逃离,给了她勇敢回顾悲痛过往的一个机会,另一个盒子里陪伴她一起坐摩天轮的陌生老头,用最质朴的善良在她的生命中透过一抹光亮。“摩天轮继续匀速缓慢地转动”,经过了这次自我救赎,我认为她还是会对摩天轮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只不过不再是狂热的向往,而是把它当作见证了自己一生经历的故人,时常透过窗户仰望。当主人公感受过亲手揭开血淋淋的旧伤疤的极度痛苦后,当那抹亮层层照进她的世界的时候,一个新的生活拉开序幕。
三、主题意蕴的分析
《摩天轮》的作者不是仅仅站在主人公一个人的视点上,而是透过主人公的命运及遭遇来观照每一个社会个体。用最简括的话来说就是:在一生中,每个人心中都有对高高旋转的“摩天轮”的向往,每个人也都将或已经经历“逃离”和“自我救赎”,随着城市进程速度加快,个体归属感的缺失和惊慌愈发明显,偌大城市中个体很难摆脱日益滋生的陌生感与孤独感。
在《摩天轮》这篇小说中,日益发展的城市是一个大的背景,主人公对城市兼有爱惧之情。“她知道这个城市和春天有着很大的联系,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喜欢春天才喜欢这座城市,还是因为城市才更加爱春天”,“她努力叫出每一串项链的名字——淮海路、汶河路、文昌路……她看见那座最高的楼了,她曾在那儿工作,每天都要乘坐一个多钟头公交,头都坐晕了……她总能从长得一样的车队里准确无误地出
那一辆”,她是热爱这座城市的,因为她曾经拥有过的短暂春天和美好的记忆都发生在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她
202021.05
而言,就像亲人一样,留存过槐花、桃花的气息,留存过她和丈夫、患有癫痫的女儿的过往记忆。
但同时,这个广袤无边、飞速发展着的城市也让她感到不安和陌生,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的开头,“建筑物只看得出大致的轮廓,如巨兽一声不吭蹲着,吮吸黑暗,直到身子肿胀了,厚重了,夜也就浓了”,可能作者在这里只是想借建筑物的朦胧表现夜幕降临、天渐暗,但我认为“巨兽般”的建筑物“蹲”和“吮吸”,给人一种狰狞感,暗示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冰冷一面。“路扩宽了,再扩宽,宽得看不清马路对面的人。她想,其实,每个人需要的路面仅那么一点点”,这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暗含着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让她感到的茫然无措。“城市正像一棵蓬勃的藤蔓向四处延伸,她看见了崭新的楼,看见了更多的柏油马路,她不知道那些柏油马路什么时候多如蛛网的,那些高楼又是在哪一天突然就拔地而起了,她像第一次看见这座城市似的,感到惊异和陌生”,这是小说中主人公对迅速发展的城市的一个最直接的态度表达,“高楼”代表着发展迅速的城市,“摩天轮”代表着主人公对逃离的向往,而“高楼挡住了摩天轮”,这两个意象的冲突正体现出主人公日益滋生的陌生感与孤独感。“孤独是一种个体心理体验,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 它还会是一种社会心理状态。”(田晓明,201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焦虑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现代都市居民身上。
四、艺术结构分析
《摩天轮》不仅有上文分析过的立体主人公形象与隐括性思想内涵,而且有着丰富的艺术结构。除了设置悬念以及生动的细节描写外,小说的环境描写、象征意象的设置都十分出彩。
首先,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运用细致的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雨”这一意象在小说中发挥着两种作用,一方面,它作为重要景物,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悲凉压抑的心境。如小说开头“下了一点雨,地面就湿透了,雨丝飘在脸上,雨意犹未尽”,奠定了小说哀伤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由于下大雨,主人公来到了
游乐场躲雨,继而引发了雨中的她对摩天轮的两次回忆,后来雨停了,她有机会坐上了摩天轮,开始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最后得到新生。同时,“光线”的变化映衬着主人公的复杂心理变化。“天暗了一层”和“车灯慌乱地一闪一闪”映衬着下班路上的她内心的茫然麻木;“灯光在身后陆续熄灭,连广告上的霓虹灯也暗了一度”暗示着她既想坐摩天轮又充满恐惧的矛盾心理;“霓虹灯使得满眼都是绚丽彩,红,黄,橙……使人恍惚置身于春天”映衬着她回忆过往点滴美好时的喜悦;“城市夜晚的五彩斑斓变成单一的白”暗示着她回忆丈夫与女儿失去生命时的悲痛;“眼前逐渐明亮了,黑暗慢慢地被银白替代”揭示着从摩天轮上下来的主人公已鼓起勇气开启崭新的生活。
此外,这篇小说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摩天轮”如同一个时钟,刻着她的春夏秋冬、幸福
和悲伤。它的升降和她情绪的变化融为一体。运行中的第一次上升,“一切都在缓缓上升,售票亭、广告牌、路灯,都跑到了树丛”,这时她沉浸在对过去美好春天的回忆之中;第二次上升,“又慢慢爬升,绿愈发浓郁”,这时她回想起和丈夫的幸福时光;第三次爬升,“摩天轮已经到达楼之上”,这时她回想起了丈夫因过度劳累而眉毛变白;静止,“摩天轮停止了,悬浮于夜空”,这时她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第一次下降,“越过顶峰,摩天轮下降了,原本里侧的座位变成了外侧,她已不再害怕,随遇而安了”,这份“随遇而安”,是指不再对独自坐摩天轮感到恐惧,也是指不再害怕生离死别的痛苦记忆;第二次下降,“摩天轮继续降落,四周的黑暗层层叠叠”,这时她回忆起那个迷雾茫茫的早晨;最后“摩天轮继续匀速缓慢地移动”,这预示着她新生活的开始,在鼓起勇气揭开伤疤后,她也获得了“新生”。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
验[M].徐大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田晓明.孤独:中国城市秩序重构的心理拐点[J].学习
汽车鸣笛声与探索,2011(2).
21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