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10)申请公布号 CN 1071998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7.09.26
(21)申请号 CN201710146077.3
(22)申请日 2017.03.13
(71)申请人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广岛县
(72)发明人 平川太一 石仓一孝 织田匡树 二关隆
(74)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高迪
(51)Int.CI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汽车罩
      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57)摘要
      一种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通过简单的构造来防止后侧开闭体与碰撞物的直接撞击。在比车厢(7)更靠后的车体后部设置有可开闭的车顶罩(10),在车体后部设置有后轮罩(13)的顶部(130),该顶部(130)因后方碰撞所导致的车体变形而相对于后保险杠(131)或后端板(133)等车体后端部向上方移位,在该车体后部的、相对于顶部(130)而言的铅垂上方位置或前侧位置,车顶罩(10)以能够从车体后部向上方传递载荷的方式被支承。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在比车厢更靠后的车体后部设置有可开闭的后侧开闭体,
在所述车体后部设置有上方移位部,在后方碰撞时,该上方移位部因后方碰撞所导致的车体变形而相对于车体后端部向上方移位,
在所述车体后部的、相对于所述上方移位部而言的铅垂上方位置或前侧位置,所述后侧开闭体以能够从所述车体后部向上方传递载荷的方式被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所述上方移位部是上方弯曲容易部的顶部,
所述后侧开闭体在比所述上方弯曲容易部的顶部更靠前方的部位被支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所述上方移位部是轮罩的顶部。
<Claim>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设置有能够将所述后侧开闭体可开闭地支承到所述后部车体的连杆机构,在该连杆机构的基部具有使所述上方移位部容易向上方移位的弯折促进部。
<Claim>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设置有能够将所述后侧开闭体可开闭地支承到所述后部车体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具有相对于前后方向载荷容易进行弯曲变形的弯曲变形容易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该连杆机构具有相对于前后方向载荷容易进行弯曲变形的弯曲变形容易部。
<Claim>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设置有能够将所述后侧开闭体可开闭地支承到所述后部车体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将关闭状态的所述后侧开闭体支承在构造上的可活动范围的下限位置或下限位置附近。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该连杆机构将关闭状态的所述后侧开闭体支承在构造上的可活动范围的下限位置或下限位置附近。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该连杆机构将关闭状态的所述后侧开闭体支承在构造上的可活动范围的下限位置或下限位置附近。
<Claim>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
所述后侧开闭体在敞开时,与关闭时相比整体位于上方。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在车体后部设置有对顶棚收纳室的上方进行开闭的车顶罩、以及对车厢的上方进行开闭的后侧顶棚等的可进行开闭移位的后侧开闭体。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的后部车体构造,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在车体后部具备使作为车顶罩的盖部件(15)可开闭地变动的开闭装置(20)的构造。
该专利文献1的开闭装置(20)包括:驱动机构(30)、通过该驱动机构(30)的驱动而揺动的驱动臂(41)、以及与盖部件(15)的下部和驱动臂(41)的自由端连结的连杆部件(46)。
在此,在碰撞物从后方碰撞到汽车的后方碰撞时,设置在车体后部的例如后轮罩等车体零件被碰撞物压缩而相对于后保险杠等车体后端部向上方变形。即,在车体后部,如后轮罩的顶部(上端)那样,很多部件具有因后方碰撞而该车体后部变形时向上方移位的上方移位部,例如后轮罩
的比顶部更靠后方的位置,在后方碰撞时成为伴随着顶部即上方移位部向上方移位而后倾的部位。
并且,专利文献1的开闭装置(20)中设置的驱动机构(30),设置在比后轮罩的顶部(上方移位部)更靠后方的位置,盖部件(15)被这样的开闭装置(20)支承(参照专利文献1中的图2)。
因此,例如在后方碰撞时伴随着后轮罩变形为山状而该后轮罩的顶部向上方移位时,在比顶部更靠后侧的位置经由开闭装置(20)而被支承的盖部件(15),容易成为其后部下沉的后倾姿态。即,盖部件(15)在后方碰撞时可能会成为容易与从车体后方进入的碰撞物直接撞击的姿态。
假设盖部件(15)在后方碰撞时碰撞到碰撞物,则该盖部件(15)可能会破损或者从车体侧脱离,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将盖部件(15)进一步向后方延伸而体积变大,或者进一步配设在车体后端附近。
在这样的后方碰撞时,为了防止盖部件(15)与碰撞物的撞击,可以想到将后侧开闭体在更高的位置支承的支承构造,但是后侧开闭体的重心变高,可能会变得不稳定。此外,由于将后侧开闭体在比车体安装位置更高的位置支承,为了确保相应的支承强度,需要对构成后侧开闭机构的连杆部件(46)等进行加强,但是这样的话,会产生开闭装置(20)变重变大的问题。
特别是,带收纳式顶棚的汽车多数偏重于运动性和个性化,为了减小空力阻力或者提高设计的运动感,有降低车高的需求,如果后侧开闭体变大,则在后方碰撞时与碰撞物直接撞击的可能性更高,并且,如果为了在后方碰撞时防止与碰撞物的撞击而将后侧开闭体在高的位置通过连杆部件支承,则该连杆部件的负担也变大,对于上述的课题更加需要采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