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腊英女,
一天到晚忙不到头。
早起迎寒霜,
晚睡斜北斗。
吃饭不讲究,
衣裳无添头。 汽车保险多少钱一年
一天里无数趟来回奔走,
每日里无数次热汗流......
这是新编现代戏曲剧本《高平好人毕腊英》里的唱词。毕腊英,女,1963年生,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伯方
村人。作为一个以养猪为生的普通农家妇女,一名普通的基层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养猪、种地的同时,累计为教育事业捐资30余万元,资助优秀教师和贫困学生近千人,不张扬,不后悔,无私奉献,持之以恒,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扶贫贡献奖、五好文明家庭奖等众多殊荣,被誉为"高平好人"。其真实事迹被改编成现代戏曲搬上舞台。
朴实无华的生命
位于太行山西南边缘的高平市,是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为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的故址所在,属晋城市管辖。太行女儿,性格纯朴、豪爽,毕腊英也不例外。
初见毕腊英,是在2011年4月13日的中午饭后。出高平市中心,一路坦荡,车行无阻,很快就到了寺庄镇伯方村村口。跟大多数高平市的村庄一样,近在眼前的首先是一个高大的村牌,旁有雕塑陪衬,颇有几分新农村的感觉。
穿过村牌就是喧闹的街道,直行不多远,右拐进入一条小巷,远远可以望见毕腊英赖以生存的养猪场,猪场旁边就是她的家。是日,伯方村赶集的日子刚过,街道两旁摆摊的小贩稀稀拉拉仍在做着买卖,刚刚从晋
城市两会归来的毕腊英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热情地为记者众人拿来当地的可口可乐"夏普赛尔"黄梨汁罐装饮料,一阵忙乎。
趁毕腊英里里外外忙碌的时候,记者粗略打量了一下这个朴实的家。普通的农家小院,看得出是近些年才盖起的,红的砖块,敞亮的玻璃,不似当地老式的五间或三间平瓦房建筑,看起来具有一股新气象,然而,特别之处也没有,这样的建筑如今比比皆是。
客厅里,普通的茶几、沙发、组合柜、电视机一应俱全,只是略显陈旧。除此之外,最引人瞩目的是组合柜上那十几枚大大小小的奖牌,并非真金白银,却浓缩了毕腊英从二十岁左右的大姑娘到年近五十岁中年妇女的似水年华。尽管青春不再,但毕腊英无怨无悔,"又不是人家叫咱做的,是咱自己愿意做的",落座后,毕腊英朴实爽朗的声音在客厅中回荡。
红的上衣,是毕腊英去年花83块专门为今年到晋城开两会而买的;略显洋气的灰靴子,是临时借来女儿的穿。"咱也不出门,穿不出好坏。"毕腊英快言快语,浑身洋溢着农家女儿气息,格外亲切。
继承遗志的决心
多年来,毕腊英一直养猪、种地,坚持捐资助学。说起养猪,"从我父亲就开始了,时间长,规模不大。我是比较胆小,我怕贷上款,遇到瘟疫不好防治,来了瘟疫挡不住,还不上国家贷款,你总不能去坑人家国家,自己哪怕少挣点,拿力气挣钱是保险,费点力气不要紧,本钱还在。"毕腊英地道的方言,如话家常,"我们是收入不大,说起来还败兴呢。"
毕腊英的父亲名叫毕生财,1992年不幸出车祸去世。"我父亲是全国人大代表,他是个农民,没有文化。"毕腊英说。
毕生财,生前是闻名当地的养猪能手,劳动模范,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女儿眼中"没有文化,好劳动"的毕生财,出生在当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好劳动",觉得"劳动没罪",年轻时就时常出去做小买卖,但为当时社会所不允许,结果进了牢房,"出来后要伸冤,没人给他写状子",毕腊英说,那时候的父亲开始深深体会到有文化的重要性。
"1982年平反了。"毕腊英谈到,在一次信访中,父亲偶然听说晋城一中有个学生学习特别好,但因为家里穷上不了学,于是,父亲开始承诺要资助她念完大学。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
不久以后,这个靠养猪发家致富的"养猪能手"更是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与山西省经济管理学院达成意向,每年资助5名贫困大学生读书,首批5年共25个。
当然,父亲的做法一度引来女儿的不解。那时的毕腊英"学习不很好",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和父亲一起办起了家庭养猪场。一家人辛勤劳作,经过几年的艰辛打拼,毕腊英家就成了当地的首富。家里有了钱,一家人计划把住房装修得漂亮些,再购置几件新家具,买台彩电。不过,父亲的行为却让人想不通。"咱辛苦挣来的钱,平白无故地给了别人,图个啥?"
"闺女,咱啥也不图,就图的是为国家培养一个农民大学生。"时隔多年,现在的毕腊英不仅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做法,而且这几十年来她也从不与别人比吃比喝比穿戴,"我就是跟我父亲攀比。"毕腊英的父亲毕生财生前因为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写一份状子还得多次求人。他谈不出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但深知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毕腊英父女准备扩大养猪规模,打算挣更多的钱,资助更多贫困家庭学生上学之际,不幸突然降临了这个家庭。1992年2月18日下午,毕生财从县(当时,高平还未撤县建市)里参加完劳模大会,火急火燎地骑着自行车,前往邻村亲戚家商量抚养孤儿的事。不幸,在返家的途中,被一辆疾驶的汽车卷到了车轮下身亡,匆匆离开了人世。
毕腊英是家中的独生女,是年29岁。忍着巨痛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亲戚们都劝她不要再养猪了,那活儿太苦太累,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不过,未及"而立"之年的毕腊英却暗下决心,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完成父亲的
遗愿――继续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父亲生前资助的学生有的还没有完成学业,我不能让他们再次失学。"没有豪言壮语的毕腊英,这样的事,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直到今天,她也年近半百。
无怨无悔的帮助
当年5月,毕腊英将猪场的活儿托给别人代管后,就乘火车到了省城太原,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磋商,决定用父亲生前留下的9000元积蓄,加之自己积攒的卖猪收入共计11250元,设立"毕生财奖励基金会",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
1993年4月,毕腊英将父亲遇难后的事故补偿费10000元,全部捐给了本村的中、小学校,并设立了"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会",每年从基金中拿出部分钱奖励2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
1997年3月,在高平市妇联组织的"扶贫结对"活动中,毕腊英与8名失学儿童结成对子,每人每年300元......
2001年9月,毕腊英在自家的原宅基地上,投资5万余元建起了"腊英幼儿园";
2007年,毕腊英在高平市教育局设立的基金会一次性注入1.6万元;
2009年,毕腊英在寺庄镇设立了助学基金。
在此期间,一些生活困难、主动上门来求助的,毕腊英三百、两百拿出来的更是不计其数。即便是少数看起来"穿的也好,不像有困难的",毕腊英也给个五十、六十的路费。"困难和不困难,说话都不一样。"毕腊英除了自己到处打听,察言观,也通过妇联等多渠道了解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
渐渐地,毕腊英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播。1994年,毕腊英被授予第一届国际家庭年"五好家庭"金奖,1997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扶贫贡献奖",省劳模、市劳模、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荣誉接踵而至。
1995年7月1日,毕腊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几年,尽管生猪价格跌入低谷,别人又一次劝她不要干了。可毕腊英始终不愿放弃养猪事业,硬是咬着牙度过了难关,再困难也未停止捐资助学。
如今,毕腊英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摆设,只有一家人共度难关,相处和睦。毕腊英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仍在坚持给毕腊英夫妇做饭,以便减轻他们的劳动负担;毕腊英的丈夫终日里老黄牛一样干活不停息,瘦如麻杆,"我们家的人,不用吃",毕腊英乐观地呵呵笑着说;毕腊英的女儿也逐渐地像毕腊英当年理解父亲一样,开始理解她,支持她。
毫无疑问,毕生财过世后,毕腊英已是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核心。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父女两代
人,1986年至今,毕腊英一家共拿出了30余万元,资助和奖励贫困学生、三好学生800余名,奖励优秀教师达650余人。"咱庄户人没有别的本事,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孩子们能上学心里就舒坦。"毕腊英曾如是说。
辛苦中的坚持
毕腊英的普通一天,在别人看来是异常辛苦而忙碌的。"早晨,最迟、最迟6点钟起床,常常是5点半起",毕腊英说,磨粉、喂猪、打扫猪圈等,有时还要去地里干农活,起早贪黑,数十年如一日,"我觉得不苦,坐着才难受呢。"
当地人都说:"腊英的钱是一勺一勺舀出来的!她捐的不是钱,是血汗,是一颗滚烫的心!"毕腊英养猪的方法非常传统,主要是靠磨粉。为了省钱,所有活计要靠毕腊英和家人自己干。
每天,毕腊英和丈夫要将数百斤的玉米磨成粉面,再把磨粉残留的渣滓搅拌成猪食,喂给猪场的几十头猪。喂猪和磨粉都是重体力活,现在毕腊英夫妇的日均磨粉工作量只有原先的一半,"原来可以扛起一袋的玉米,现在就是一个编织袋了。"毕腊英谈起丈夫和自己力不如前,指着养猪场里堆放着的待磨玉米说。
除了磨粉之外,有人还计算过毕腊英一天的喂猪工作量,她一天平均从猪食缸里舀到桶里,再从桶里舀到猪槽里,至少要来回舀7200多瓢。
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一年365天,毕腊英就这样在家与猪舍之间忙活了二十多年。对此,毕腊英虽然也觉得愧对丈夫和女儿,但她却曾说:"咱是共产党员,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才真的叫幸福、叫充实。"
当然,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于毕腊英,也有人说她抠出自己的血汗钱给别人,是为了出名,她花钱买"代表"当。"我就是很普通的一名共产党员,不要有人骂咱是坏人就好了,也不要说咱是好人。"毕腊英说。
陪同记者的当地寺庄镇党委书记表示,"她不是创业典型,是在精神上的典型。"这日,毕腊英晋城开会回来,颇有点尴尬,其他与会人员都是车去车来,好不自在,唯独毕腊英要蹭车,"有时,我都不愿意去开会,还丑呢,还有人笑话我,五朵金花数你最穷了。"毕腊英抢着话头有点激动地说。"其实吧,也无所谓,主要是人家都会挣钱,咱自己不会挣。我又不讨吃,反正有吃有喝就行,什么叫穷。"
毕腊英不攀比,也从不主动去领导寻求帮助,"我去领导,是给人家麻烦。咱有什么苦,咱不能给领导麻烦。"
同行的人有的说,就是这种精神才可贵,应该上中央电视台。"咱这么大的规模,还上中央电视台呢?"毕腊英连连说,"不敢,不敢。宣传多了,咱的收入少,(孩子们来)答复不了,压力大,等于说假话、做假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