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9071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18
(21)申请号 CN201210012050.2
(22)申请日 2012.01.13
(71)申请人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工业大街东
(72)发明人 彭小勐 杨春雷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彭家恩
(51)Int.CI
      G01R31/12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电流耐受能力检测方法和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将极柱端子与电源串联,串联后的回路与大电流放电测试装置连接;将温度测试装置的监测端连接到极柱端子上需要测试温度的部位;开启大电流放电测试装置进行放电,通过温度测试仪观察放电过程中极柱端子的温度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阈值,则极柱端子不合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方法和系统,极柱端子无需先组装为蓄电池,即可直接进行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从而大大的缩短了电池设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低。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步骤:           
将极柱端子与电源串联,串联后的回路与大电流放电测试装置连接;           
将温度测试装置的监测端连接到极柱端子上需要测试温度的部位;           
开启大电流放电测试装置进行放电,通过温度测试仪观察放电过程中极柱            端子的温度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阈值,则极柱端子不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为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至少两个铅酸蓄电池组,还包括将至少两个铅            酸蓄电池组串联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电流放电测试装置的放电电流为电源输出电流的3~5            倍。           
邦赛电动汽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为2伏系列铅酸蓄电池。           
6.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            括电源、极柱端子、大电流放电测试装置和温度测试装置,所述极柱端子与所            述电源串联后的回路连接到所述大电流放电测试装置上,所述温度测试装置的            监测端与极柱端子上需要测试温度的部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相互串联的至少两个铅酸蓄电池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端子与所述电源通过连接铜排串联,所述铅酸蓄电            池组之间通过连接铜排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电流放电测试装置的放电电流为电源输出电流的3~5            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流耐受能力检测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为2伏系列铅酸蓄电池。           
说  明  书
<p>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柱端子大电        流耐受能力检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进行大电流放电时,由于放        电电流较大,极柱端子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熔断,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火灾,因此        在设计验证时必须对其设计的极柱端子进行大电流耐受能力测试,而传统的做        法是将设计的极柱端子组装成电池后再进行测试,这样就导致电池设计周
期变        长,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作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