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高尔夫与旅游发展与规划
09森游      王中意      20093598
摘要:高尔夫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是高尔夫运动和旅游活动这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合。了解高尔夫旅游的概念,认识中国发展高尔夫旅游的条件,发现中国高尔夫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对中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高尔夫旅游;高尔夫
正文:目前,高尔夫旅游在全世界非常盛行,高尔夫旅游是高尔夫运动与特旅游的结合,它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文化概念。但对于中国这个旅游产业和高尔夫产业发展还不甚成熟的国家来说,高尔夫旅游还是一个新概念。关于高尔夫运动的起源,记载最多的说法是高尔夫运动起源于古代苏格兰牧羊人用鞭子抽打小石子入洞的一种竞技活动。高尔夫旅游的形成是高尔夫运动产业化的结果。高尔夫运动传人中国是1898年,英国人在上海英租界修建了中国第一个九洞高尔夫球场,也是中国现代高尔夫运动的起源。2004年,世界高尔夫旅游界把中国评为最值得前往的高尔夫旅游待开发国家。我国高尔夫的发展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随着
时间的推进,我国高尔夫的迅速发展为高尔夫旅游积累了丰富的优质资源,而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大促进了高尔夫及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并且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一、 高尔夫旅游的概念及中国发展高尔夫旅游的主要条件
(一)高尔夫旅游的概念
高尔夫旅游(Golf Tourism)是高尔夫运动和旅游活动这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和,它属于高端运动旅游形态,即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前往异地(异国)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参会、交友以及从事相关的旅游活动等。高尔夫旅游的发展与人们的度假浪潮具有非常高的关联度。度假旅游、打高尔夫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时尚,许多人度假旅游的目的就是打高尔夫。国际旅游组织早已把高尔夫旅游界定为专项旅游产品。高尔夫旅游也属于健康旅游,健康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在中国,高尔夫与旅游的结合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也在相当高的程度上促进了高尔夫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高尔夫起步是1984年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当时一起建设的还有北京国际、珠海国际、深圳高尔夫等三个球场。中国高尔夫真正发展是1992
2000年,我们称为发展期,中国的高尔夫球场从4个发展到138个。高尔夫运动发展近2O年,球场数量增长了5O倍,随之而来的也是高尔夫旅游业的崛起与蓬勃发展。
(二)中国发展高尔夫旅游的主要条件
  1、高质量的球场环境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组合,为高尔夫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当高尔夫运动越来越盛行的时候,各种类型的高尔夫球场也随着人们的需求应运而生,中国目前已经拥有200多个高尔夫球场。为了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大多数的球场都建在风景优美、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或在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和海滨,有的甚至建在高档的旅游度假区内,这些优美的环境让在此打球的人留连忘返。三亚的高尔夫球场就是这种类型,它地处国家级度假区内,环境优美,娱乐设施完善。高尔夫爱好者在尽情享受运动休闲时光的同时还一边领略自然环境的秀美,这对消费者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种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化的高尔夫运动对旅游市场的开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广博的客源形成了巨大的潜力市场
目前,中国参与高尔夫球运动的人口估计达140万,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广州、
深圳、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增长率达到25%左右。此外,还有大量韩国、日本、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尔夫旅游者来内地打球,保守估计,一年有3O5O万人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公布的信息,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以每年1%的比例增长。1999年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比重为15%,2004年达到20bydg6%。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不算9亿农村低收入人和3亿中小学生,目前有能力进行高尔夫消费的人口近2000万,每年将增长20万潜在高尔夫消费,2020年可能突破新车保险多少钱5000万人,这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为高尔夫旅游提供潜在的客源。
suv车型大全3、价格优势为我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我国高尔夫旅游的主要客源是韩国、日本以及港澳台的游客。韩日两国国内的高尔夫消费价格较为昂贵,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我国的高尔夫球物价消费相对比较低,因此一些游客就选择来中国打球,因为他们往返一次以及打场球的费用比在当地打一场球还要便宜。另外,因为港澳台毗邻珠江三角洲,有在大陆创业的港澳台人士,经常往来于两地,加上港澳台的高尔夫市场消费水平较高,所以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他们更愿意在深圳、珠海、广州等地打球。正因为这些优越条件和价格优势给我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商机,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 中国高尔夫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发展高尔夫旅游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契机。高尔夫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也将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它会以特旅游为先导,依托高尔夫运动和宣传的媒介优势,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繁荣,带来积极的影响,但不可避免地,高尔夫旅游由于是刚刚成熟起来,必然会存在缺陷和弊端,所以也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见下表)
主要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
推动当地旅游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
缺乏整体行业导向和政策支持
提供就业机会,保障社会稳定
规划管理落后造成的客源市场的萎缩
促进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
高尔夫产品及附带产品价格昂贵
促进经济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经济基础的稳定
旅行社策划“高尔夫旅游”经验不足
社会文化
促进地方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偏向“贵族化”,大众普及程度低
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三菱帕杰罗v97
接待服务能力较差
提升城市形象
球场和度假区社会秩序混乱
地方文化
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量占用耕地及浪费水资源
改善当地土地利用结构
使用化学物质维护景区造成环境污染
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房车生活家景区规划不合理
三、 中国发展高尔夫旅游的规划建设策划
高尔夫旅游在我国是新兴的事物,在发展规划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们旅游需求,必然会取得长足的发展。通过对高尔夫旅游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针对我国高尔夫旅游发展的现状,做出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一)推动高尔夫旅游的“平民化”
我国的高尔夫运动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普通大众对高尔夫的认知度不高。而且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来说还是一项费用昂贵的“贵族化运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难以消费,因此就更难提及高尔夫旅游了。如果要发展高尔夫旅游,最首要的就是要把高尔夫运动“平民化”。为了高尔夫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考虑从管理上如何吸引一般的中产阶层人士参与,壮大高尔夫运动的参与队伍,逐渐将高尔夫变成一项全民健身运动。这样的高尔夫才达到真正意义的产业化,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休闲活动。平民化程度提高就会大大增加高尔夫旅游的客流景,从而加速高尔夫旅游的发展速度。
(二)高度重视多市场策略,加强与有关中介组织的合作
华晨中华4s店从总体上看,旅游市场具有全球性特征。我国高尔夫旅游的客源市场多集中在日、韩和港澳台地区,发展高尔夫旅游应高度重视多市场策略,不仅要吸引亚洲球客,还要把目光放在欧美。尽管与国内和亚洲市场比,欧美的人数目前较少,但是面向全世界的市场策略将能使中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如国内及亚洲旅游市场下降,欧美市场将会形成巨大的支撑。发展高尔夫旅游还要积极与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合作,如国际高尔夫旅游经理人组织以及一些推进公共关系合作的协会等。那些推进公共关系合作的协会社交网络大,层次高,影响力强。与其合作就可通过他们来宣传,并向有关企业、组织、特定体进行公关,招揽客源。目前有两类客源值得关注,一是国际会议的高端商务客人,二是国外大企业经常进行的奖励性度假。
(三)合理规划高尔夫球场及附近景区,提高其附加值
  提高高尔夫球场的附加值关系到政府部门对土地使用的科学决策。同时,高尔夫球场的建造还可以改善周围的环境,吸引房地产业的投资、减少政府对绿化的投入以及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外,要引进国际化管理,吸取国际上先进的管理规划经验。随着高尔夫相关法律文件的颁布,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标准逐渐向国际化水平靠拢,同时球会又对球场周边的酒店、度假村、房地产的配套设施加以完善,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高尔夫旅游产品的开发,提高接待服务能力
  早在几年前,国内就有多家旅行社组织策划多条境内、高尔夫旅游线路;但是,与国外已形成的数十亿美元产值的旅游市场相比,国内市场还有待挖掘。多数旅行社在组织策划高尔夫旅游方面经验不足,盈利微薄而形成风险投资。因
此旅行社应多注重加强高尔夫旅游的策划管理,着重培育~批拥有高尔夫专业知识和礼仪的从业人员,得以满足客人对“高尔夫导游”双重身份的需求,旅游相关单位还应重点推出与消费者水平和偏好相符合的旅游产品,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正确进行旅游产品、旅游形象的定位。这将有效地配合我国高尔夫旅游发展的要求。只有整体接待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高尔夫旅游者。
四、 结束语
  20世纪和21世纪,旅游都已经不再是新鲜的事物,它已经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发展,并且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高尔夫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模式,它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并与高尔夫运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对我国高尔夫旅游发展的现状做了系统性的
总结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性规划措施。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中国高尔夫旅游将成为产业中的一个亮点。在体闲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高尔夫旅游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内容将更丰富,规划建设将更合理,势必会产生更巨大的经济价值潜力。
参考文献:[1]郁小平,夏洪胜。高尔夫旅游的产生因素及有效作用分析。开放导报[J]20054(2)108-109
[2]郭鲁芳,虞丹丹。健康旅游探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J]20053):63-66
[3]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4]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