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戈小学 张祥焱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始终震撼、学习、收获、思考着。
首先,北京十一所开放、大气的学校。它好像没有“锁”的概念。校史馆是不上锁的,外来学习人员和在校学生可以随意参观,没有人陪同,没有人讲解,但它巧妙的设计,科学的摆放,可以使人很快了解十一的历史,剖析十一的特点。
会议室是开放的,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参观之余,我们溜到了会议室,迷糊了十几分钟,并在开着的电脑上下载了几个课件和几段视频,人人像是捡到了很大很大的便宜。
十一的教室是开放的。在十一的十几天中,我们可以随便去教室观摩、听课、拍照,老师和学生旁若无人,该传授传授,该学习学习,看来并没受到任何影响。
十一的资源是开放的。十一的校长、老师们,把已经掌握的有关走班选课的方法、流程、技巧无私的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要把十一的经验传授给乐于接受的学校,好在课改的路上有个伴。
十一的老师是敬业的,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孜孜不倦、深入研究、爱岗敬业,每一个老师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这里,我们认识了知识渊博的国际部校长吴凤琴,认识了幽默豁达的“魅力秦爷”,认识了举重若轻,娓娓道来的侯敏华,认识了“四两拨千斤”的王春易,这样的老师太多太多,我们时时刻刻在被他们感染、震撼着!
十一的学生是自由而有序的。他们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
在十一学校,如果简单地用“学生”这一概念来称呼这孩子,那是简单而片面的。走在校园里,你碰到的三三两两的学生,有的可能是校长助理,有的可能是学生会主席,有的可能是小记者,有的可能是出过两三本诗集的小诗人。十一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有自己的定位,大多顶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光环。这源于李希贵校长提出的“用有想法的教育培养有想法的学生”这一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之下,于是乎“学生管理学院”横空出世,学校团委把学生自我管理当做一门课程去研究、去开发。目前,十一学校管理学院设置的课程简直是五花八门:每周的升旗司仪、奥运志愿者、北京市田径比赛裁判员、晚自习管理员、学校绿地监督员等等,学校公布岗位招聘,学生自主选择。这些岗位,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发挥潜能的舞台。于是便出现了学校城市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上,主席台上除了李校长其他全是学生的一幕。即使是外国大使来访,致辞、接待、采访的也全部是学生。校园里,到处是海报,到处活跃着学生自我管理的身影。
从初中到高中,十一学校实行了真正的选课走班。选课走班制是学生形成最适合自己的课程菜单,按照菜单到规定的课程“餐厅”即教室走班上课。
这种班级管理方式的好处在于使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学生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抉择,统筹安排自己的课程、学段,必须依靠自我控制走班上课,必须随时接触并适应非固定的教师、教室、同学,同时,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使教育真正落到个体上。
这些学校的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他们的课程设置是:兴趣第一、责任第二、意志第三,所有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都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这让我们体会到了,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是多么的幸福!
震撼惊奇之余,通过观察,也产生了几个方面的思考:
虽然十一学校规定了各个学习场所的管理细则,但很多学生个性化课表中都存在自习课,另外,每学期还有两个周的小学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修课。所以管理松散是难免得,校园安全堪忧,学习环节难以掌控。
我就这个难题曾经问过秦院长,他说的一句心里话让我茅塞顿开:“十一学校生源条件较好,是培养精英人才、卓越人才的地方”,由此可见,由于我们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选课走班不能一哄而上,而要在
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可以先试点,在实施,须知:欲速则不达!
十一学校4600名学生,学生社团数量就有160多个,百分之百的学生参加了一个或几个社团。十一学校每学期都会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十大校园活动”,学生社团每次都位居前三甲。
北京高尔夫 如今我们应该越来越认识到社团活动在学校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学校领导更要关注社团,大力扶持社团的发展,同时要对社团寄予了殷切的希望,要为各社团招聘了专业辅导老师,借以推进各社团的发展。社团类型应多元化、个性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繁荣校园文化和学生的课余生活。
深深被十一学校的精英教育所感染。在没有相关资源的情况下,他们竟然开出了不少课程:马术、滑雪、高尔夫,应有尽有,只要有学生学,他们就能开出课程。而我们呢?其实想一想,我们也能,那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青岛的海之魂艺术学校办的不错,每年都有几百名学生通过它梦想成真。那么试想一下,我们是否可以与它联合,利用它的师资,让爱好编导的学生去学习编导,爱好摄影的学生去学习摄影,爱好舞蹈的学生去学习舞蹈,爱好播音的学生去学习播音,这样一来,学生快乐了,校园灵动了,梦想成真了,我们何乐而不为?
汽车,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再是一种奢侈品,学生高考完以后,不管成绩理想与否,多数人想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学驾驶,那么,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在高中完成?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有人可能说,学校没车供他们学,我说,不是有驾校吗?反正学驾驶是早晚的事情。把驾校引进来不就成了。当然,这要在不违背大原则和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实际上,不只是学驾驶,修车难道不可以吗?运用同样的模式,只要操作得当,我看没什么做不到的。
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大胆开拓,因势而导,十一的奇迹也会在我们的学校产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