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陆 变 迁
第1课时 地表形态变化 大陆漂移假说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通过播放图片、视频、动画等,说明地球自形成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学习目标
2.通过阅读史实资料,观看视频动画,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综合思维)
3.通过“拼接大陆”的实践活动,力证大陆漂移假说。(地理实践力)
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
难点: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动手拼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太平洋汽车模型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教学模块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师: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沧海桑田,可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陆的变迁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教师: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出示图片,根据图片分析现象。 现象一: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现象二: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学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这说明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台湾海峡地区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和海平面上升,形成海洋。这说明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教师:海陆变迁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期内甚至瞬间发生的。举例说明瞬间发生的地表形态的变化。阅读教材第54页,展示火山与地震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1:一次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甚至错位。 学生2: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大部分喷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高地。 教师:人类活动也能造成海陆的变迁。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人类填海造陆。如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这是因为荷兰人与海争地,填海造陆,导致海洋变成陆地。 总结: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都能导致地表形态变化。 |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调动学生直观感受,引导学生乐于并善于观察。 体会火山与地震产生的突然性,感受短时间内的地表形态的变化。 | |
三、学习任务二
教学模块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过渡:地表形态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1.讲故事 教师:读世界地图,我们发现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恰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先来听听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4页阅读材料,了解大陆漂移假说。 1910年,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看到墙上的世界地图,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凸凹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是不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的?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2.寻证据 教师:出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图片,根据图片描述证据。 (1)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2)古老地层相似性:南美洲和非洲两岸的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3)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在非洲和南美洲到了相同时代的恐龙化石。说明在恐龙生活的年代,非洲和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 (4)古生物种类的相似性: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相同的生物海牛和鸵鸟。鸵鸟不会飞,海牛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中,说明曾经非洲和南美洲连在一起,中间的大西洋不存在。 教师:有了这些证据,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说内容 教师:展示大陆漂移过程的图片,播放大陆漂移动画。根据图片、动画、教材第54页内容,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学生: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点拨: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还会继续变化。 4.谈感悟 教师:学习了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1: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证据→提出假说”的思维过程对待未知事物。 学生2:学习魏格纳在科学面前不畏艰险的精神。 5.解释现象 教师: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 学生:南极洲曾经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后因地壳变动,森林埋入地下,形成煤以后,大陆发生漂移,漂移到南极洲现在的位置。 |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中非洲与南美洲的轮廓的吻合性,结合分析两岸动物的类似性,从而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 | |
四、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
沧海桑田,海洋可以变陆地,陆地可以变海洋。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等。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发现问题(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提出假设(非洲和南美洲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后来分开的)→寻证据(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古生物分布的相似性)→提出假说(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并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六、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板块构造学说 火山与地震
设计说明
本节课基础知识部分有六大板块的名称、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主要运用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同时,案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在理解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破解难点,比如做模拟演示实验、动画视频等。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的成因、某地多发火山地震等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分析某一案例总结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举一反三。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学生在课前先搜集、整理资料,结合学校的模拟演练,写出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措施,课上交流展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