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科技文明时间线
1901年
H·列别捷夫、尼科尔斯和哈尔各自证实了1873年麦克斯韦预见的辐射压强关系。
考夫曼发现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变化。
理查逊公布了灼热金属表面的电子发射规律,即“理查逊定律”。
格林尼亚发现了“格林尼亚试剂”和“格林尼亚反应”。
卡曼林·昂尼斯惩办了一所技工学校,专门培养仪器制造工人和玻璃吹制工人,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几乎遍及了世界上各个著名的实验室。
德国人弗里斯提出了植物遗传的突变学说。
瑞典皇家科学院设立了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在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
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出。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为纪念诺贝尔,出资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该奖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个奖项同时颁发。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荷兰科学家范特荷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诗《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论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士人杜南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法国人帕西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2年
勒贝格创立了“勒贝格积分”和测度理论,奠定了现代概率论的基础。
嘉当创立了α算法,即“嘉当外形法”。
勒纳德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电子最大速度与光强无关。
亥维赛和肯尼里提出了大气层存在电离层,22年后得到证实。
费森登发明了电解检波器,改进了无线电通话。
马可尼的无线电报通信距离达到了3200千米,实现了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正式无线电通信。
莱特兄弟研究制造有动力的飞机取得进展。
太平洋电缆沟通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太平洋汽车模型
美国福特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福特汽车公司”。
赫兹、勒纳德和霍尔瓦西斯进一步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
泰塞伦发现了大气层的平流层。
卢瑟福和索迪提出了元素蜕变假说。
自1902年至1907年,费舍尔提出了较完整的蛋白质肽键结构理论。
卡雷尔发明了血管缝合术。
尼科尔发现斑疹伤寒的媒介是体虱。
德国人科塞尔确立核酸的组分。遗传的染体理论奠基。
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洛伦兹因创立电子理论、荷兰科学家塞曼因发现磁力对光的塞曼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E·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医学家罗斯因于1898年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士人戈巴特因创建国际和平局、迪科蒙因宣传和平、反对战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3年
罗素发现了集合论的“罗素悖论”。
弗列特荷姆建立了线性积分方程理论,发展了数学分析理论,奠定了泛函分析的基础。
卢瑟福实验证实了α射线是带正电的粒子流,每个α粒子带电量为基本电荷的2倍,质量等于氦的原子量,β射线是高能电子流,γ射线是具有强穿透力的电磁波;他还提出了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论。
莱特兄弟制造出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在柏林举行了第一次国际无线电报会议。
亚历山德森制成第一个100 KHz的高频交流发电机。
闪烁计数器制成。
齐格蒙发明了超级显微镜。
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火箭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