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演讲
篇1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的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4℃。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篇2
人类需要应对地球高烧的急诊疗法
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同时大量的排放气体产生的微小颗粒漂浮于云端,也产生了将阳光反射回太空的效应。气候活动家凯利·旺瑟(Kelly wasser)在2019年的TED演讲台上就此发问:我们能否据此效应来设计地球工程项目,并减少气候变暖的趋势?
这就印出来“云增亮项目”等气候工程的前景和风险。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仅靠大气减排可能已经无法阻止气候变化的趋势了,那人类如何来应对?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手段来为全球气候降温吗?
过去几十年出现多个改变地球环境气候的设想,这种大规模改造地球环境来减低地球温度的工程设想被称为地球工程,或地球气候工程。这些设想中有些是异想天开、如同科幻小说一样,极具争议,但近年来形势严峻,科学家们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些可能的急救措施。
大气排放对地球气温的两个效应
我们熟知第一个效应:温室气体的浓度在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在变暖,这像人体的发烧,如温度继续升高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比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第二个效应是科学家们发现人类排放气体影响了云层,而高亮的云层太阳光反射率就高,把光线反射回太空从而有降低地球温度的效应。
这是美国太平洋西海岸的海洋云层的卫星图像
云层中的条纹是大海上航行船只排出的废气造成的,这些气体中硫酸盐等微粒与云层混合后,会暂时使云层变亮。明亮的云层会把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回太空,这就降低温度。类似这种降温效应在海洋云层中最强。
2020年一些国家出台了新规定,要求船舶能够处理废气,或改用更清洁的燃料来降低硫的排放。对人类健康而言,这是好事,反面是,科学家预计船舶硫排放量减少高亮云层的降温效应也会相应减少。
类似的,很多包含硫的排放物都可以使云层变亮:煤、柴油废气、森林火灾等,这些排放气体粒子就有冷却效应,某种程度上有降温效应,不过这种效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并不知道降温的程度,这是我们很难预测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只算是无心插柳。
太平洋汽车模型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无意中人类对地球气候进行了加温降温两个方向的实验。这个研究方向就让人有些震惊吧?
这是NASA对地球大气的模拟图,显示了云层和粒子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明亮处是云层中粒子反射阳光的部分,这种反射罩效应是自然保护人类和所有生物的温度调节器。
2015年科学家评估了快速冷却气候的可行性,他们估计如果能把云层的阳光反射率多增加一到两个百分点就可影响地球2摄氏度或更多。
这就带来一个给地球降温的思路,比如向平流层中注入某种反射光粒子,或向天空喷洒盐水来照亮沿海云层,在未来必要的话,可以把它当成缓解气候过热的紧急方法。
海洋云层增量计划
英国气候学家约翰·莱瑟姆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使用一种天然的微粒来源,海水中的海盐雾,从船上喷射到海洋上易受影响的云层中。
这就是“海洋云增量计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