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与保养
NO.012021
3
车时代
AUTO TIME
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原理及维修要点思考
梁功川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要: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汽车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学习,才能不
被时代所淘汰。一般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压都在300V以上,所以必须要对其高压线束绝缘的可靠性进行严格
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驾乘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还指出了相应的维修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原理;维修
与传统车型相比,新能源车型的驱动原理、结构组成以及日常维护重点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且经常在动力储存、动力传输以及动力传动过程中出现高电压问题或者大电流问题。如何确保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和车身的绝缘性能,并对新能源汽车完成整车检测与维护,成为汽车维修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针对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的绝缘安全问题给出一个统一的安全检测标准和作业流程。所以,必须要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路绝缘监控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明确相应的维修注意事项。1
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原理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材料和系统设计更优。但是,即便是如此,也不能完全保证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在新能源汽车正式出厂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绝缘监控,为新能源汽车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首先,在新能源汽车的绝缘层和底盘处,动力电池的正负极会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如果新能源汽车的绝缘性能下降,那么汽车系统就会出现漏电问题,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威胁。其次,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主要以母线电压的应用为主。分析“直流正极母线-底盘”“直流负极-底盘”分压情况的绝缘程度,在提升新能源汽车绝缘监控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的检测技术2.1
平衡电桥式检测技术
应用平衡电桥式检测技术,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进行检测,需要以电桥平衡状态为基础,分析系统的正负母线接地电阻,进而从整体上提升电子检查效果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检测技术涉及的电路检测相对简单,所以无法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内部的短接故障进行响应。2.2
高频注入检测技术
应用高频注入检测技术,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进行检测,需要先详细的检测系统的直流母线高频信号以及汽车底盘高频信号,然后再对系统的绝缘阻抗大小进行分析。但是,这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容易受到系统漏电的影响,所以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2.3
低频注入检测技术
应用低频注入检测技术,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进行检测,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当系统直流母线、底盘之间的低频信号交流时,低频信号会对漏电容进行自动使用,为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提供保证。其次,这种检测技术涉及的
电路检测和软件计算相对复杂,所以必须要持以严谨、审慎的态度。3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的维修要点3.1
B级电压的系统的绝缘检测要点
针对B级电压的系统的绝缘检测,需要满足以下三大条件。第一,在新能源汽车的绝缘系统监控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高压电路的设定,所以,需要对相应的高压部件、接口通信通断电系统进行分析,确保对B级电压系统进行有效的检测。第二,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缆的绝缘测试,需要将具体的检测方案落实到具体的工位中。第三,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池等系统的高压检测,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出厂标准进行检测,确保即便是处于最大直流电压条件下,B级电压也能够正常的运行[2]。3.2
A级电压系统的绝缘检测要点
针对A级电压系统的绝缘检测,需要满足以下四大条件。第一,中断车载可充储电能系统的电力系统。第二,中断B级电压的动力电池和电源。如果断开遇到阻碍,就要暂停能量供应。第三,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电阻测量情况,合理评估A级电压系统的遮拦、外壳等情况,进而为新能源汽车绝缘系统检测的准确度提供保证。第四,对新能源汽车辅助电子的负载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对电池终端进行绝缘测试、对带电位置进行绝缘测试,将A级电压检测及维护的整体效果提升到最佳。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觉醒,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的主流。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汽车维修人员应当加强新能源车辆维修技术的学习,为新能源车辆的维修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汽车维修人员必须要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绝缘监控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
新能源汽车展开整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检测参考文献
[1]吕旭,周远芳.新能源汽车绝缘监控原理和维修注意事项[J ].科技
创新与生产力,2020(10):61-63.
[2]刘德涛,柯尚伟.新能源汽车绝缘监控原理和维修要点分析[J ].南
方农机,2020,51(22):132-133.
作者简介:梁功川,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