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
Discussion
编辑 徐航
文/袁军成范佳甲
[摘要]本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发展演变进行简析,分析
“十三五”时期的政策特点、问题,并对“十四五”时期的政策制定趋势进
行展望,为汽车企业的产品战略、技术规划、市场策划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政策法规 十四五 展望
一、概述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广使用节能和
新能源汽车;要求形成50万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产能以及10亿安时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产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5%左右;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在4万亿投资的大背景下,2009年起中国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的大幕。为保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09年由工信部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
[2009] 第44号公告),实施相对
宽松的准入管理制度,对销售的
部分新能源汽车展开全生命周期
监控。2009年~2011年针对公共
服务领域开展十城千辆试点[1],
至2011年扩展到25个城市。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节
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开启发展
新篇章,明确发展方向为“节
能和新能源”,新能源聚焦为
“纯电动/插电混/燃料电池”。
“十二五”期间国家多管齐下,
一是继续大力度给予购置补贴,
截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共
补贴资金达334.35亿[2];二是对
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和车
购税;三是在“十二五”收官之
际,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新能南宁买车
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从顶层设计上继续维持大力度推
广。新能源汽车产销在2015年达
到了50万辆的规划目标。
二、“十三五”时期新能
源汽车政策的特点和问题
ups报价“十三五”即将收官,在国
务院指导意见的规划下,政策
呈现出国家和地方双重推动的
特征。国家层面有“产业/产品
准入升级+乘用车双积分管理+
国补+免税”统筹,地方层面有
【DOI】10.16691/jki.10-1214/t.2020.12.001
78 《 质量与认证》2020·12
《质量与认证》2020 ·12 79
劳斯莱斯撞公交“推广比例+路权+营运奖励+配套建设”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产品从体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尚需解决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1. 纯电动/插电混乘用车面临国际化竞争的挑战
2018年起国家产业投资政策针对汽车产业的投资股比限制的逐步放开[3],国际资本跃跃欲试。2019年11月特斯拉取得工信部公告资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进入新的竞争格局。
2.新能源商用车“性价比”仍无法与传统燃料商用车比肩
帝豪ec715三厢(1)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的大幅退坡、技术指标的频繁调整、严苛的补贴清算制度等催生出短生命周期的补贴型产品。纯电动货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逐年调整加严,见图1;纯电动客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快充倍率逐年调整加严,见图2。
(2)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发展瓶颈,如电池能量密度、整车轻量化等。f60
(3)各地方的推广指标无考
核机制,安全和交通等问题也致使地方在放开路权、落实营运补贴等方面动力不足,市场应用效果并未显现。
(4)商用车的生产资料属性也决定了其应用场景和产品品种极具复杂性,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应用带来较大的挑战。
3.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仍待提升
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频发,牵动着主管部委每年进行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专项工作,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管理尤其是热管理技术、充电管理技术等仍不尽如人意。
4.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技术、电堆系统低功率/高成本等问题制约产业化应用
燃料电池汽车低温液态储氢技术、70 M P a 高压气态储氢技术等的基础技术标准缺失。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功率比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引导下才达到30%~50%
的基本水平,仍不能摆脱“增程器”的尴尬。再加上中国氢工业的氢气提纯、储氢、加氢站的配套发展问题,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应用仍尚待时日。
5.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薄弱
智能网联汽车仍面临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关键标准缺失(产品信息安全、功能安全、通讯信息安全等)、基础场景定义待明确、准入体系和监管体系未搭建等基础问题。到2025年实现高度
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
图1 纯电动货车 - 国家补贴关键技术指标调整情况
图2 纯电动客车 - 国家补贴关键技术指标调整情况
下市场化应用仍任重道远。
三、“十四五”重点政策发展展望
结合上述分析和目前各部委已经开展的政策课题情况,预判未来政策的发展方向。
1. 产业规划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汽车产品的三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产业、交通产业、信息通信产业的融合)。在未来5年,国家将进一步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产销占比20%)和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特殊场景商业化应用的目标达成。
2. 企业及产品准入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修订版54号令于2020年9月1日实施,放宽对新进入企业的研发能力要求,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加速改变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新能源乘用车的竞争格局。《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积分管理制度》已启动制定并将于2021年发布。其引导作用(特别是政策目标、管理范围的设定)将对商用车行业的新能源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此项政策将承接国家补贴政策的引导作
用,尚无国际先例,具体实施节
奏应会考虑给予行业一定的过渡
期、循序渐进。《智能网联汽车
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
研究已经启动,其涉及到智能网
联/自动驾驶模块的电子功能安
全/信息安全等相关基本技术标
准体系的搭建、自动驾驶场景库
售价的搭建和相应测试规范等。工信
部正在全力调研和研究推进,预
计2022年形成第1版制度文件。
3.市场准入
在国务院简政放权,宽事前
准入、严事中事后监管的大趋势
下,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和安全
隐患排查将成为常态化管理。工
信部加紧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的
挖掘,其在安全监管方面会被
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公安部的
“十四五”汽车安全管理政策课
题中,也将交通事故场景数据体
系建立等纳入研究和规划。
国家补贴政策和免税政策已
明确延期到2022年。技术指标要
求目前已接近行业瓶颈,未来2
年在维持指标水平基本不变的基
础上,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平
稳过渡起到一定的作用(预测乘
用车续驶里程、载货汽车的Ekg
会适度加严)。补大放小、先到
先得的策略也会进一步鼓励主流
企业的推广应用。
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已
进入国家验收阶段,各地方的新
能源汽车路权政策、营运补贴政
策等在近半年有密集出台的现
象,虽然目前尚未在市场上显现
成效,但国家持续改善大气质量
的要求和基本策略是明确的,大
气污染防治特别是机动车污染治
理是持久战,后续必将常态化管
理,特别是推进公共领域用车的
新能源化比例达成80%的目标。
汽车的新能源化,将在各方
政策的引导下,向2025规划目标
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 陈驰.十城千辆:加速纯
电动车产业化[J].中国科技财
富,2010-10(上):19.
[2]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关
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
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
检查的通报[E B/O L].(2016-
09-08).h t t p://w w w.m o f.
g o v.c n/g k m l/b u l i n g g o n g g a o/
t o n g z h i t o n g g a o/201609/
t20160908_2413434.htm.
[3]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
2018年第18号外商投资准入特
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
年版)[EB/OL].(2018-06-28).
v/article/
b/f/201806/20180602760432.
shtml.
(作者单位:北汽福田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
研讨
Discussion
编辑 徐航
80 《 质量与认证》2020·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