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李斌:汽车要有像iPhone⼀样的迭代思维华兴的朋友们以下是李斌的演讲实录:
我经常会被问⼀个问题:像奔驰、宝马这么好的车,为什么车上的屏幕这么不好⽤?为什么它
不能打败⼿机的⽀架?⽐如,我们家现在有⼀辆奔驰SUV,屏幕真的不好⽤,于是我太太就在
淘宝上买了⼀个20块钱的⼿机⽀架放在出风⼝,⽤来插⼿机。
我经常吐槽说:⼈都能在车上⽤⼿机联⽹了,为什么现在⼈开的车,却在车联⽹这部分做得这
么差?我觉得,真的不能怪这些汽车⼯程师们。现在你⽤的车都是在五、六年前设计和开发
的,这就是汽车⾏业在过去100多年⾥的世界观和做事⽅法。⼀代产品的周期基本上都是七年,
有的甚⾄是⼗年,每年可能有⼀些外观上⼩的改型和改款。总体上,这些车都是按照七年、⼗
年这样⼀个周期去思考事情的,所以,当然不可能符合今天这么快的移动互联⽹的变化趋势。
⼤家想⼀想,iPhone到现在已经⼗年了,迭代了多少次?今年要出iPhone8了,也就是说⼀年
多⼀点的时间就迭代⼀次。可是,车这⼗年,可能只有⼀代产品。
像这样思维上的差异,导致了今天⼤家⽤车的不便。在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时代,车在
⼈们的理解⾥,已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交通⼯具、机械的载体。
1
传统汽车的迭代“束缚”
传统汽车的迭代主线主要是以下三样东西:
第⼀、动⼒总成。发动机、变速箱等等,⼀代⼀代发动机匹配⼀代⼀代的车。
第⼆、造型、⼯程设计。造型趋势、变化,这代车和上代车的传承和更新是什么。
第三、底盘系统。
那是什么在推动他们迭代呢?
材料的变化,⽐如说有特种钢、⾼强度钢出来,有铝、⾼强度铝出来,有碳纤维出来;⼯程技
术的变化、审美的变化,你得跟得上潮流,不是所有的车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本,现在
的车要降成本,怎么体系化地降成本,也是迭代的⼀个⽅式和推动⼒量;法规,特别是环保法
规,还有⼀些安全法规,不迭代可能车就卖不了,⽐如国五标准出台后,以前的发动机满⾜不
奥迪a4首付多少了,就必须要迭代。
所以传统汽车其实有两个主动因素和两个被动因素在推动它往前⾛。
另外⼀⽅⾯,它们也受到很多约束:
成本的约束。开⼀个模具需要很多钱,做⼀个实验验证需要很多钱,这些钱分摊不了,如果经常迭代,钱挣不回来,就会赔本。
法规。有时候也是⼀个限制因素,现在法规规定得很详细。前两天我们想在车灯上做⼀些⽐较特殊的设计,最主要的限制就是法规,法规规定灯在某⼀个维度上只能有⼀次变化,那好的造型就做不了了。
机械实验周期。不同于电⼦测试、软件测试,机械实验考虑各种各样的环境,极寒、⾼温、湿度等等,因此机械实验需要⾜够长的时间。
⽐如我们蔚来汽车量产车ES8为了节约时间,就去澳⼤利亚做测试,因为40℃的⾼温只有那边有。做机械实验你要考虑很多场景,这也是很⿇烦的⼀件事情。
研发和供应链管理。汽车产业涉及的东西很复杂,迭代了⼀个东西,别的东西没跟上,也很⿇烦。供应链或者是供应商不能给你量产,就⽆法迭代。
在⼀个传统的汽车公司,传统的汽车产品迭代确实受到⾮常多的限制。当然,从他们⾃⼰推动的⾓度来讲,他们选择的⽅向也不需要每年、每个⽉、每天做,也做不到。
这就是导致我前⾯吐槽的原因:现在的车联⽹做得很差,是因为他们都把汽车当成⼀个硬件产品,⽤硬件产品的迭代思维看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时代⽤户需求的变化,当然就匹配不上了。
2
智能电动汽车的迭代逻辑雅科仕价格
现在,我想全世界都已经认可智能电动汽车是汽车⾏业的发展⽅向。智能电动汽车产品会有什么不⼀样的迭代逻辑?或者说它有什么样的挑战?我也跟⼤家分享⼀下。霸道汽车
⾸先,软件、硬件、服务⼀体化,从智能⼿机开始,这三个词⼤家看得很多了,毫⽆疑问,这也是智
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向。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业的迭代思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分开看,先看硬件的变化。
底盘、动⼒总成、造型这些,按照七年、五年的周期迭代,⼤家可以理解。现在可能就不太⼀样了,不能⽤⼀个频率去看待事情了。有⼀些东西当然还是⽐较传统的,⽐如说底盘,你的底盘不能⽼改,好不容易做完⼀个实验验证你去改?这样就很⿇烦,⽽且不安全。底盘的迭代可能还是需要五年的周期。
奥巴马座驾野兽造型。现在有CAE等软件的辅助,造型的迭代周期可能会缩短到三年的时间,
电⽓架构,包括以前我们说的CANBUS(汽车的整个数据传输架构),好多年都没动过了,⽽今天,它当然没法满⾜车对于数据传输的需求。这些东西将来的迭代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快。所有跟电⼦电⽓相关的东西,迭代周期肯定⽐机械的东西要快。我们认为,电⽓架构的迭代周期基本是两年。
还有⼀些东西迭代起来更快,⽐如,电驱动系统⾥⾯有⼀些影响电机性能的IGBT芯⽚,迭代起来肯定就快了。为什么我们的车⽐特斯拉的车好?其实很简单,我们⽤的英飞凌的芯⽚⽐它要领先半代或⼀代。
电池的迭代,跟以前也不⼀样了。以前汽油的迭代还是慢的,代与代之间的区别主要在添加剂上,其
实燃烧值等⽅⾯没有什么⼤的变化。⽽电池不⼀样,电池⾥⾯材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电池容量的变化。因为电池影响加速性能、续航⾥程,这是电动汽车的⼀个BUG。从商业模式上来讲,不去解决这个问题,就会让越早买的⼈越吃亏。传统车没有这个问题,60年代的车烧今天的汽油也没问题,加速性能、续航⾥程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你今天买的特斯拉的车,三年以后电池就过时了,这个事情其实是挺不公平的。
因此,电池的迭代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个事情,这就需要⼀些新的商业模式去应对。
另外,BMS(电池控制)软件也需要不停地迭代。当然,我们看到今天的智能电动汽车,⽆论是联⽹部分还是⾃动驾驶、⼈⼯智能的部分,都⾼度依赖芯⽚(GPU、CPU),GPU、CPU的迭代毫⽆疑问是以年为周期的。
还有传感器的迭代,也是以年为周期的,特别是Camera、LiDAR,LiDAR的迭代速度⾮常快,这种固态雷达在不远的将来也许能⽤500美⾦的价格供货了,并且性能⽅⾯也很好。高速免费日期
所以,未来汽车的迭代思维和以前⼤不相同。⽽且,和芯⽚、传感器、电⼦电⽓相关度越⾼的东西,迭代思维和传统的差异越⼤。
这只是硬件的部分,还有软件的部分。将来汽车不⽌是交通⼯具,还是⼀个数据采集器,将来的智能
威驰 锋范
电动汽车⼀定会建⽴⼀个新的能⼒循环体系:车在⼤街上跑,搜集数据,然后传输到云端,通过深度学习转化成为智能⾃动驾驶的能⼒,再通过远程升级传输给这辆车,这样就建⽴起了⼀个循环。
在这样的循环⾥⾯,车的能⼒提升不会再以年、⽉为周期,⽽是⼀个持续的过程,没有时间维度的概念了,这种变化是⾮常⼤的。
还有⼀件事情,就是服务的迭代,这件事⼤家不太去想,但事实上⾮常重要。以前汽车⾏业都是通过经销商、加油站、保险公司这些第三⽅中间商去服务⽤户,汽车品牌并不对⽤户体验负总体责任,只对产品负责任。⽐亚迪或宝马,在使⽤环节上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已经是100多年前定的规矩了,今天继续沿⽤,肯定是莫名其妙的。就像你在电商购物,还要去银⾏柜台办汇款,去邮局取东西,退换货还要去京东专门的售后服务中⼼,这不是挺扯的吗?
3
⼤数据、AI将成为汽车迭代的核⼼⼒量
转到互联⽹时代,类似于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在服务⽅⾯相⽐传统车企已经有很⼤的改进了,⽐如快充桩等体系的建⽴等等。但是我认为这还不⾜够,在移动互联⽹时代,将来建⽴的是⽤户和⽤户、⽤户和服务⼈员之间的直接连接,是⼈和⼈的连接,⽤户也会成为服务体系的⼀部分。
因此服务的迭代也是随时进⾏的。对于⽤户的任何⼀个意见,你都应该及时地反馈,⽣成⼀个服务的能⼒。
从今天的⾓度看,推动未来汽车⾏业迭代的要素主要为以下两点:
1、⼤数据、AI,会成为推动汽车迭代的核⼼⼒量。
2、⽤户视⾓、⽤户拥有、⽤户体验的服务理念的⾰新。
这两件事会成为推动未来汽车迭代的核⼼⼒量,⽽不是⼯程造型或者硬件。我们看今天的iPhone和以前的iPhone外形上并没有那么⼤的区别,但背后的东西已经完全不⼀样了。
我做⼀个⽐较形象的⽐喻,以前汽车⾏业的迭代相对来说⽐较容易,就像原始社会打⿎⼀样,只需要⼀种乐器,⽤⼀个节奏,按照那个节奏来打⿎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不⼀样了,今天我们要把软件、硬件、服务在⼀起迭代,我们是要指挥⼀个很多⼈参加的⾮常⼤的交响乐团,有的打⿎、有的拉⼩提琴、有的弹吉他等等,这两者的难度肯定是不⼀样的。
4
未来迭代模式的两⼤挑战
未来的汽车公司要去适应这种交响乐团的模式,⾯临两个⾮常⼤的挑战:
1、不同迭代频率的技术融合的挑战。我们将来的软件是要持续升级的,⽽硬件也许是三年前的,这个问题要怎么处理?是不是保留了⾜够的测试车能够去做各种各样情况下的验证?我觉得不同技术融合的管理挑战很⼤。
2、不同思维的⼈才融合的挑战。这点稍微感性⼀点,但也⾄关重要。以前汽车公司的思维都是机械⼯程师的思维,⼤家的思维基本⼀致。以后就不⼀样了,你得有软件、服务,这些⼈可能
⽐硬件的⼈还多,如何让他们在⼀起愉快地⼯作?我觉得这个挑战⽐第⼀个还要⼤。
所以,将来的汽车公司可能由像蔚来这样的新公司去主导,主要原因是我们有机会去建⽴⼀个新的机制和新的⽂化,能够让真正代表将来的迭代模式的不同思维的⼈在⼀起⼯作。我们很难想象,⼀个软件⼯程师能够在⼀个100多年历史的传统车企,在以机械⼯程师为核⼼的⽂化⾥很好地⽣存,我觉得这是⾮常难的⼀件事情。
所以,将来汽车公司⾯对的除了技术融合的挑战,还有⼈才、思维融合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