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贵阳国际车展决策探索2018.10
下
文/宋向东
玩车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个人轿车增量尤为明显,机动车出行成为常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需求提升,夜生活成为常见的休闲方式。然而,全国范围内相关数据显示,发生在黄昏、夜间和浓雾等特殊时段的交通事故占比超过半数。探究夜间驾驶机动车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能有效避免在能见度低、行车会车环境复杂多变等情况下的行驶隐患,保障机动车平安出行,维护广大人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夜间驾驶机动车常见的安全隐患类型
一是夜间易产生疲劳驾驶。驾驶员受生物钟等因素的影响,夜间驾驶车辆,特别是午夜行驶容易产生驾驶疲劳,行驶过程中无法充分将道路两边景观作为参照物,行驶过程对驾驶员的刺激度变弱,容易产生瞌睡。有数据显示,夜间行驶状态下,50%的驾驶者曾有过瞌睡倾向,能感知自己在疲劳驾驶。
二是夜间驾驶能见度低,驾驶员反应变慢。夜间驾驶过程中,特别是行驶在没有路灯等辅助照明的情况下,驾驶员观察有效区大大缩小,仅限于前照明灯光范围和容易辨识的大型物体,对自身不发光、不反光的深颜小型物体识别困难。特别是对路面行人等移动物体,由于无法在远处发现并判断其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所以驾驶员避障时间变短,导致驾驶员相对反应时间变慢。
三是夜间行驶易产生相对超速。驾驶员在夜间驾驶过程中,因为视线较差等原因,其安全速度会相对降低,然而在常走道路、会车稀少的路况中,驾驶员心态相对放松,或者为了抵抗驾驶疲劳,驾驶员
习惯保持与白天相同的车速甚至盲目提升车速,一旦遇到不明路况等特殊情况,驾驶员由于反应时间短,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四是驾驶员夜间驾驶技能欠缺。夜间驾驶相对于白天驾驶,对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和行驶预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夜间驾驶要求驾驶员不仅能及时、正确使用远近光灯、转向灯表明自己的驾驶意图,还
要求驾驶员能准确理解会车、超车情况下其他车辆的增、减速和转向等驾驶状态。如果驾驶员夜间驾驶经验不足,会车、超车过程极易影响双方驾驶安全。
帅驰五是都市夜生活后的酒后驾驶。都市夜生活中开车聚餐是常见场景,不少聚餐场合少不了小酌助兴,但是少量饮酒为安全驾驶埋下了隐患。不少驾驶员由于体质原因,即使在摄入微量酒精后也会干扰其运动协调性,提高了机动车驾驶危险系数。
行驶环境隐患主要表现为:夜间驾驶过程中,机动车灯光、路灯灯光、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移动等因素干扰,特别是会车过程中,对方车辆远光灯的不当使用容易引发驾驶员暂时失去视野,无法准确判断行驶前方的路况。
二、夜间驾驶机动车的防范措施
一是驾驶员要充分认识到疲劳驾驶的危害,主动预防。驾驶员在夜间驾驶要保证充足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个小时;在不影响正常听力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驱赶疲劳;如果感觉到明显疲劳且无法有效抵制,应立即将车辆安全停放,及时休息,保证行车安全。
二是夜间行车中,针对视野不好,特别是没有路灯等辅助照明情况下,要主动放慢车速,然后仔细观察行车环境,运用路虎车模
好车速表、远近光灯、转向灯、防雾灯和鸣笛,及时发现行车隐患。如果行驶在熟知路段,可以主动在路况不佳路段、拐弯处降低车速,避免驾驶员反应时间过短,无法及时躲避行人等。
三是有夜间驾驶需求的驾驶员应主动进行针对性训练。夜间驾驶训练要从驾驶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角度开展,从理论层面的如何在夜间辨别道路走向、使用灯光、鸣笛技巧和控制车辆速度及姿态,到实际操作层面的会车、超车技巧,涉水路、山路驾驶注意事项等方面都要有所涉及。
四是杜绝酒后驾驶并认清其危害。驾驶员应清醒地认识到酒精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兴奋或麻痹,特别是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车速较快,面对突发情况很容易来不及反应,酿成行车事故。严格遵守“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
海马汽车7五是善用现代汽车上的安全配置。汽车安全配置有被动安全配置与主动安全配置两大类,其中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是常见的被动安全配置,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主动使用安全带,并保证安全气囊在有效期。主动安全配置较为丰富,常见的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全景环视系统、BSW(盲点警示系统)、并道辅助系统、TPMS(胎压侦测系统)等,驾驶员在夜间行驶,特别是在夜间高速路、浓雾路段等特殊情况下,除了放慢车速、仔细观察路况,还应主动消除ABS、EBD、ESP、TCS、LDWS、BSW 等主动安全配置故障并保持开启状态。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
>奇骏x-trail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