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汽车行业的变化
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持续迅速扩大,轿车销量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私人轿车,2007年中国轿车销量的八成被私人购买。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几乎停滞状态下,2006年中国新车消费量在全球的比例超过10%。中国汽车市场成为拉动全球汽车市场的最重要因素。
产业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在技术上整体存在着30年左右的巨大差距。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努力,通过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已经缩短到5~10年,在商用汽车开发领域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接近。在中国汽车工业最薄弱的轿车开发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已经由自主开发低档轿车转向开发中高档轿车。标致3072.0
汽车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始终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最薄弱部分,进入21世纪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有了较大进展。汽车发动机开发取得了突出成绩。最近一、两年内,一汽、中国重型汽车公司商用车的发动机研制获得成功,自主研制的商用车发动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接近。
在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开发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中国汽车企业开发的混和动力客车、轿车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化的准备工作。燃料电池汽车研制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已经获得重大突破。
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年生产能力百万辆规模的企业。2007年,上汽、一汽和东风三大汽车集团的汽车产销均超过百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近一半,继续成为带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汽车工业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1999年,中国汽车工业前3名的汽车企业的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42.6%;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前3名的汽车企业的产量为262.96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45.6%。
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有所扩大。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有4447家,销售收入3449亿元;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700余家,超过10亿元的有39家。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了252.15亿元的万向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公司,越来越多的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收购海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以获得技术与市场。
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速
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首次实现汽车出口数量大于进口的历史性转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汽车商品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汽车出口总体延续了2006年高速增长势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668.7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25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45%;出口总值408.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31%。2007年的汽车出口量超过60万辆,
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8.95%;汽车出口金额达到7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0%。
中国出口海外的汽车产品大多数是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2007年,我国汽车出口单价一改往年不断下滑的局面,从2006年平均单价0.9万美元上涨到1.18万美元。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历来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2007年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欧洲明显增加。
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输出资本与技术。例如,奇瑞公司、一汽集团公司、长城汽车公司等在国外建立了汽车生产组装厂。上汽收购了双龙汽车公司;上汽、南汽收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海外收购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获得技术与品牌的重要途径。
自主品牌逐步增加
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商用车领域自主品牌基本上占主导地位;在轿车领域,自主品牌也逐步增加。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量达到124.2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
改革开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路径依赖。合资企业在新车型推出和关键技术方面过多依赖跨国公司;中方在合资企业的产品本地化改进、投资、采购、市场开拓等经营发展方面缺乏主导权。
在轿车领域,轿车底盘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还相对较弱,导致自主开发产品的整体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与国外同类产品仍有较大差距。中高档轿车整体开发能力仍然很弱。
在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目前国内零部件产业对技术输入有较强的依赖性,技术开发只能满足整车适应性改进开发和新产品推出的需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尚不具备进行基础研发、同步开发、系统开发和超前开发的能力。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仿制外国产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四标准,而欧盟已经推出欧五、欧六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90年代水平。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10~15年左右的差距。
随着我国大汽车公司纷纷与跨国公司合资,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分化成4个系统:遵循欧美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遵循日本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遵循韩国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基本遵循我国原有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4个不同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剧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分割、分散的状况,
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难以实现战略联盟,难以通过兼并、重组加速企业发展,严重限制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应。——零部件产业外资控股、独资化倾向明显。
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即外资控股、独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1100余家,多数生产技术相对先进、附加值高的产品。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外资企业逐渐由“合作型”战略转变为“控制型”战略,日资、韩资企业的控股、独资化倾向尤其明显。近几年新建的企业也都倾向于独资或控股。随着欧、美、日、韩主要整车生产企业进入中国,在不同标准体系制约下,不同利益目标驱使下,各自形成新的封闭配套体系,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影
响了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链条的完整以及中国主要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福特嘉年华价格
应当看到,通过对主要技术、关键零部件的控制,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控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的主要战略措施。最近,欧盟、美国在WTO对我国具有整车形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规定提出诉讼,其关键也在于此。汽车零部件的发展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进程。——仍然存在着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由于自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因而各地方政府都将其作为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
业予以扶植,同时也造成了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2007年虽然出现了上汽与南汽合并的重要事件,但是从整体看地方政府支持和干预本地汽车企业发展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中国汽车市场仍然高速发展,地方政府仍然试图通过支持本地汽车企业获得政绩,这一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能源、资源方面的挑战日益严峻。车门改装
中国工业已经逐步进入高成本的发展阶段,汽车工业也是如此。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能源、资源方面的挑战日益严峻。
首先,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能源方面的长期挑战。
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1.968亿吨。我国已经成为了石油消费绝对水平上的第二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
汽车是中国石油消耗的主要领域。根据我国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产量约为1.85亿吨,仅汽车工业耗油量即达2.18亿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势头还将继续。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购买汽车,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随着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汽车燃油消费的增长,不仅从战略上增加了我国整体的国家安全成本,而且使汽车工业对国际油价波动日益敏感。
其次,资源进口价格持续攀升,对汽车工业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压力。
锋范汽车脚垫
2008年国际铁矿石持续大幅度涨价,钢材价格持续提高,使汽车生产成本提高。2008年前4个月我国铁矿石进口1.5亿吨,同比增长15.1%,进口平均价格为129.5美元/吨,上涨80%。2008年4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46.48点,同比上升35.32点。其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监测的8个重要钢材品种价格均呈上升趋势。我国汽车工业明显感到成本上涨的压力。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所需要的铜、铝、锌等有金属矿缺口较大,储量不足。预计到2020年,铁矿石、铜、铝、锌等矿产分别需要进口5.4亿吨、590万吨、1300万吨和235万吨。——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
进入21世纪,汽车排放已成为影响中国环境的主要因素,成为政府环保部门重点监测的对象。中国大中城市的环境污染已经由煤烟型向煤烟和机动车混合型转化。氮氧化物、颗粒物、VOC排放量增加,导致城市灰霾增加,能见度低。汽车排放的颗粒物,在城市颗粒物排放中占20%~30%左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按照目前排放水平测算,2010年大中城市的汽车污染综合分担率将上升到79%左右。环境对汽车工业的制约将更加严峻。——产品倒车影像安装
结构调整力度有待加大。
我国汽车产品结构与我国能源结构严重不匹配,特别表现在轿车领域。由于国家仍对成品油实行价格
管制,在我们这样一个缺油的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大排量轿车热销的情况。2006年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小排量轿车的发展,但是力度不够。经过短暂热销后,2007年,排量小于1.3升轿车与上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比,2008年前4个月我国生产的SUV销售14.3万辆,同比增长40.97%,进口也增长较快。这种与我国能源供应极不匹配的状况,急需国家通过政策予以调整。——农村市场未受到足够重视。
20世纪90年代,农用汽车曾经有一个大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农用汽车不断萎缩,许多农用汽车厂家不是升级为正式生产汽车,就是已经倒闭了。对农村汽车市场的深入开发,是保证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产品水平、质量,为农民生产用得起、安全可靠的汽车成为汽车工业的一大课题。
豪爵摩托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