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 S43.020
T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18384.3 2015
代替G B/T18384.3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E l e c t r i c a l l yp r o p e l l e d r o a d v e h i c l e s S a f e t y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P a r t3:P r o t e c t i o no f p e r s o n s a g a i n s t e l e c t r i c s h o c k
(I S O6469-3:2011,MO D)
2015-05-15发布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天津限行G B/T18384.3 2015
前言
G B/T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 E E S S);
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㊂
本部分为G B/T18384的第3部分㊂
雪佛兰乐风论坛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㊂
本部分代替G B/T18384.3 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与G B/T18384.3 2001相比,除章条结构差异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1年版的第1章);
删除了G B/T19596中已经界定的术语和定义(见2001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 可充电储能系统 的定义(见3.1);
增加了 A级电压 的定义(见3.2);
增加了 B级电压 的定义(见3.3);
增加了 基本防护 的定义(见3.4);
增加了 遮栏 的定义(见3.5);
增加了 外壳 的定义(见3.6);
修改了 电位均衡 的定义(见3.7);
增加了 电力系统负载 的定义(见3.8);
修改了电压等级的划分(见第4章,2001年版第4章);
增加了标记的要求(见第5章);
修改了基本防护失效情况下的防护(见6.3,2001年版的5.3㊁第6章);
修改了绝缘电阻的要求(见6.3.2,2001年版的6.2);
增加了电容耦合的要求(见6.3.3);
增加了断电的要求(见6.3.4);
修改了遮栏/外壳的要求(见6.6,2001年版的6.3);
修改了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见7.2,2001年版的6.2.2);
修改了耐电压性试验方法(见7.3,2001年版的6.2.3);
修改了电位均衡的试验方法(见7.4,2001年版的6.4);
修改了防水的要求(见第8章,2001年版的第7章)㊂
上海大众尚酷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S O6469-3:2011‘电动道路车辆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㊂
本部分与I S O6469-3:201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G B/T19596中已经界定,见第3章;
北京市摇号删除了I S O6469-1:2009中第4章环境和操作条件的说明,相关内容在实验条件中已包含,后面章节顺序依次提高,见第4章;
增加了防水的要求;
删除了关于R E E S S碰撞试验的要求,中国有对应的碰撞标准,后面章节顺序依次提高,见第7章㊂
G B/T18384.3 2015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㊂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14)归口㊂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㊁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㊁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㊁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㊂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㊁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㊁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㊁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㊁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㊁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㊁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㊁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㊁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㊁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㊁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㊁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㊁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㊁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㊁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㊁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㊁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㊁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㊁思爱翼工业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英男㊁徐志汉㊁熊良平㊁刘凌㊁黄中荣㊁陈顺东㊁刘桂彬㊁徐军辉㊁许志光㊁沈剑平㊁崔凤涛㊁朱晓明㊁缪文泉㊁张天强㊁黄敏㊁倪新宇㊁苏岭㊁朱道平㊁蒋时军㊁王洪军㊁仇杰㊁杜志强㊁黄忠文㊁方运舟㊁隋涛㊁范大鹏㊁付鑫㊁王侃㊁张相杰㊁洪洋㊂
本部分于2001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㊂
G B/T18384.3 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1范围
G B/T18384的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和传导连接的辅助系统(如果有)防止车内和车外人员触电的要求㊂
本部分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㊂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可参照执行㊂
本部分不适用于非道路车辆,例如物料搬运车和叉车㊂
本部分不适用于指导电动汽车的装配㊁维护和修理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
G B2893安全(G B2893 2008,I S O3864-1:2002,MO D)
G 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 B4208外壳防护等级(I P代码)(G B4208 2008,I E C60529:2001,I D T)仰望u8参数配置
G 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 B4943.1 2011,I E C60950-1:2005, MO D)
G B/T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G B/T5465.2 2008,I E C60417D B: 2007,I D T)
G B/T16935(所有部分)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I E C60664(所有部分)]
G B/T18384.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 E E S S) (G B/T18384.1 2015,I S O6469-1:2009,MO D)
G 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 B/T19596 2004,I S O8713:2002,N E Q)
3术语和定义
G B/T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
3.1
可充电储能系统r e c h a r g e a b l e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s y s t e m庄盖高速
R E E S S
可充电的且可提供电能的能量存储系统㊂如蓄电池㊁电容器㊂
3.2
A级电压v o l t a g e c l a s sAe l e c t r i c c i r c u i t s
最大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r m s),或小于或等于的电力组件或电路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