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迪欧致胜2014款
2023能源危机会影响低碳转型趋势吗
全球能源供求关系持续紧张,电、油、气、煤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供应短缺现象频出。受俄乌冲突影响,能源转型最积极的欧洲,能源供应形势也最为严峻。那么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能源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车辆外地违章 短期危机不影响长期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发言中表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已是国际共识,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迈向新能源体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全球迈向碳中和的大势不会逆转。
纯电动汽车哪个牌子质量最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表示,2020年-2060年,中国在低碳电力,氢能、生物质、CCUS(碳捕捉、利用、封存)、工业减排相关领域的投资可能超过80万亿元。
目前每年的投资在1.3万亿元左右,未来还会增长,高峰期在2030年-2040年,每年约2.3万亿元投资。新能源和相关的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重要动力。
电力规划总院高级顾问、原副院长徐小东表示,双碳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系统性、革命性的变革,这个长远目标不会因为短期的能源供应紧张而发生变化。能源转型应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基本原则,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推进。一味追求低碳目标、忽略能源供应安全,不利于实现长远目标。
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壳牌中国集团主席黄志昌表示,低碳转型的长期目标不变,短期波动不可避免,同时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相辅相成的,能源更加多元化,更能保障能源安全。
王金照在发言中表示,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峰值相比当前还要提高,之后会下降,根据模型分析,预计2060年中国能源需求与当前大体相当。波箱
电力:中国低碳转型的基本盘
隆国强指出,能源转型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步推进的节奏,统筹好安全、低碳、经济性三大要素。相比传统能源,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存在出力不稳定、不可控的问题。电力需求侧负荷尖峰化,电力供给侧电源难调控,这两个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将能源系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全球实现碳中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涌现出新的技术和路线选择。在能源转型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着眼当下、与时俱进。
发挥好节能“第一能源”外,另一大趋势是电气化水平将大幅提高。王金照介绍,到2060年,中国能源利用的电气化水平将从现在的26.5%提高到60%左右,如果考虑氢能通过电解得到,电气化比例还将提高。电力低碳转型是中国低碳转型的基本盘。
徐小东表示,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主力军,煤电又是电力转型的排头兵。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煤电的角和定位会发生变化,将逐渐转变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 徐小东介绍,我们在做电力规划时要考虑系统的电力平衡,目前新能源对电力平衡的贡献率不到10%,大头还是靠煤电和气电支撑。从电力支撑的角度来说,现阶段还离不开煤电,某些时段可能还得适当增加一点,这就是煤电的保障性作用。大规模发展新能源,要求我们的电力系统要有很好的调节性,火电是比较经济的调节电源,我们对煤电进行灵活性改造,就是增加系统的调节性,这样就可以促进新能源消纳,可以更大规模的发展新能源。
现阶段对煤电的重视,并不是化石能源又回到了舞台中心,而是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更好推动新能源发展。徐小东表示,尽管“十四五”能源规划没有提出具体的新能源装机量目标,但中国新能源发展依然领跑全球,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会突破10亿千瓦。我们正在规划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基地的布局,估计涉及约4.5亿千瓦装机,进一步考虑“十四五”新增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配套新能源,以及海上风电、分布式新能源后,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总量很有可能接近17亿千瓦,远超12亿千瓦以上的国家承诺。
壳牌能源中国董事长、总经理温峰强调了天然气的过渡作用。她表示,气电的碳排放只有煤电的一半,还是很好的调节性电源,是新能源发展的好伙伴。如今受俄乌冲突影响,天然气价格上涨,但相信不太久的未来,天然气价格会趋于理性,就可以更好地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与会嘉宾认为,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市场机制都需要突破,从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转型。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能源是一个系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需要综合、系统来看待。现在一些技术进步还存在短板,大量新技术还没有进入成熟商业化
阶段,需要企业、政府各方合作,创造比较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形成经济技术均可行的商业模式,从而到在不牺牲经济发展、不牺牲老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情况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
柴麒敏认为,实现减碳目标,存在竞争性的技术路线,比如新能源+储能和化石能源+CCS。谁能胜出,关键看谁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供应安全问题、经济性问题,低排放问题。目前两种技术路线都没有完整走过一个生命周期,因此都有未知风险点,也都有机会。
具体到中国,柴麒敏介绍,目前来看中央的意见相对比较明确,倾向于第一条技术路线。政策文件里已经给出具体目标:到206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雷朋车膜 市场机制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而言,电力市场改革是重中之重。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智库研究中心主任夏清强调,不能认为市场供不应求了就不能搞市场。市场并不是为了降电价,而是利用价格调节供求关系,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双碳目标。
骏捷cross怎么样 夏清对中国2002年以来的两轮电改总结道,2002年的5号文解决了厂网分离的问题,形成了产业结构;2015年的9号文建立了电力交易体系,构建了电力交易平台。如今市场化的电力交易量已经超过全社会总用电量的一半,电力市场初步形成。
对于下一步改革,夏清表示,电力市场面临各地规则不统一的问题,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首先要统一全国的规则,以增加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第二要建立多层次的电力市场体系,解决能源供需时空不平衡。而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应将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交易解耦,让用户能直接买卖新能源,有利于绿电追踪;化石能源则为电力供需平衡兜底。
夏清表示,所有的创新都是结果,而制度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建一个好的市场机制,能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更好地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脱碳的路径选择
电力之外,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是低碳转型要解决的另一大难题。在欧洲,工业贡献了最多的碳排放,在中国,工业也是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大碳排放****。钢铁冶炼、化工等工业领域,面临的减排需求首当其冲。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业园区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吕军表示,工业领域的减碳有三大路径:
第一是节能,节能是第一大能源,提高能效,从而减少单位GDP的碳排放,这是贯穿始终的路径;
第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对减碳非常重要;
第三是能源结构调整,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陈吕军还强调,中国工业要重视产品的生态设计,重视清洁生产,从一开始就要重视产品的可持续和循环利用。
化工和钢铁是中国的两大工业碳排大户,也面临不同的减碳难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中国石化产业减碳相比发达国家要更艰巨,因为中国面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的问题。原料结构上,发达国家是石油化工为主,而中国煤化工占比较高;产品结构上,中国的石化行业产品是大宗基础产品为主,如合成氨、甲醇、化肥、纯碱、烧碱、聚酯乙烯等,在制备工艺上,如聚氯乙烯,中国80%左右是电石法工艺路线,发达国家是乙烯氧硫化法,这也导致碳排水平不同。
对于石化行业的减碳路径,傅向升同样首先强调了节能和循环利用的重要性。针对原料和产品结构的不同,傅向升表示,原料结构要在考虑石化产业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向轻质化优化调整;产品结构要向高端化调整,大宗基础产品、高耗能产品的产能要严控,向精细化学品和高端产品结构优化。第三,重视技术创新,探索氢能、CCUS等技术在石化领域的应用。
壳牌集团化工和炼化产品业务副总裁陈琳表示,壳牌在化工和炼化业务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两大关注点,一是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二是解决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带来的挑战。
陈琳介绍,壳牌正在逐渐减少传统汽柴油生产,代之更多低碳、可循环、差异化的产品,如可再生航空燃料。对于塑料循环经济,壳牌提出到2025年每年使用100万吨废塑料作为化工原料的目标。陈琳表示,通过和可再生能源、氢能、CCS结合,相信传统的炼油和化工设施可以成为低碳及零碳解决方案的载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