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发展史—第三时期“新好莱坞时期”
“新好莱坞运动”—开启了新时期的繁华
提要:好莱坞在世界电影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包括从早期启蒙期的镍币影院,经典好莱坞时期的有声电影以及电影工业和垂直生产模式的成立,还包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运动。这场运动反响巨大,它对世界电影发展以及它的艺术成就,都不容忽视。
这部分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 新好莱坞电影的界定及其产生的背景
二、 新好莱坞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三、 进口圣达菲报价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
四、新好莱坞电影时期的时期划分以及创作成就
主要内容:
一、“新好莱坞电影”的界定
1、狭义:“新好莱坞”——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美国电影。
2、广义:从经典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也具有非确定性。大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都处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变化之中。
在这个阶段,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各种电影流派的影响下,在超越了自身商业性制作的衰退,并走出了来自电视行业的激烈冲击后,对制片厂的规模性质、体质、体制结构以及影片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这个时期的影片不仅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类型电影的近亲派生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反思,而且,把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旧观念与新体制新观念此消彼长,作为这个时期电影革命的社会背景及主要表现元素。如果说20世纪30-40年代的好莱坞是造梦工厂,那么这个时期就是变革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背景
新好莱坞诞生在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无法回避。
1、 政治原因:
1) “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
在政治上,尤为重要的是二战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麦卡锡主义的政策”,这项政策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就像一场噩梦。
所谓的“麦卡锡政策”——二战后美国上层处于对苏联势力上升的担心,国内发动力量加强了对进步力量的打击,右派势力逐渐强盛。20世纪50年代,;来自维斯康星州的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在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市发表演说,虚构“共产主义威胁”和“共产党渗透”论,并且隐晦地指出美国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因此,其他的行业也有必要检测从业人员的纯洁性。由此,“麦卡锡主义”成为麦卡锡政治迫害活动的代名词,而各行各业受麦卡锡攻击的人更多,上至总统亲信,高级官员,电影明星,下至一般职员。这场大清洗运动波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对电影界的影响更加巨大。直接导致了好莱坞时期电影陷入低谷。
2、社会原因: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处境更加严酷,谋杀、越战、民权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经济衰退和政治危机。
1)1962年,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共同认可的肯尼迪当选为总统,美国人民充满信心地向往着社会的改革和进步。然而,激烈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反叛,从未停止。1963年,肯尼迪被刺,“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突然坍塌。一系列刺杀事件的发生(1965年4月,黑人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马尔科姆遇刺;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遇刺;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遇刺)。
2)肯尼迪遇刺的同年,越战爆发。越战——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战争,使得曾经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绝对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疑问,整个社会信仰坍塌了,这是美国历史上曾经已《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扬名世界影坛的好莱坞电影,在此期间战争片几乎彻底破产,换来的是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并且导致了电影界的低迷与反思。
3)同时,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民权示威游行。——求民权,反战争。
4)“水门事件”,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格局,使人们力图求得自我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3、国内经济文化:好莱坞电影工业本身也在战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1)十家核心的电影公司利润暴跌
2)电视狂潮对电影观众予以分流:电视汽车前置摄像头
进入50年代,电视就开始威胁电影业。60年代中期,美国家庭90%以上都有了电视,这不仅吞噬了全部好莱坞的影片,还在电视上开始大量播放欧洲影片。
3)技术支持:美国人将宽银幕、立体电影、汽车影院甚至嗅觉电影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向市场。这一措施,在企图夺回观众的同时,实际上还在维护着好莱坞的传统职能。
4、 国际影响:
1) 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名族电影兴起。
2)新浪潮的冲击:法国新浪潮影响最深的表现在新好莱坞的兴起以及新德国电影的变化。“水门事件”发生后,人民丧失了对政府的信心,这种严酷的社会现实,促使“弗洛伊德”思潮在美国盛行。这种大众的反叛心理,在客观上,为美国电影的振兴,提供了新的表现内容:嬉皮士、性自由等种种放纵的、超越规则的行为。而这些又构成了新好莱坞电影
的重要主题。尤其是一大批科班出身的电影人走上社会,开始他们的创作,这些年轻人都受过完整的电影学院教育,因此受“作者电影“影响更深。他们试图用电影讲述个体的非主流的甚至边缘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对抗、对传统的清教徒似的禁欲理念的结构,对常规成长途径的颠覆。
二、新好莱坞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在经历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低迷之后,美国电影在60年代后期开始了电影产业格局调整的“合并运动”。
1、 原因:
1) 由于1948年“派拉蒙”裁决肢解了经典好莱坞依靠“垂直整合”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托拉斯结构,原有的大制片厂制度体系纷纷瓦解。
2) 电视兴起:加之电视业的全面兴起,美国电影危机重重。影片产量、观影人次和影院数量逐年下降,电影的社会文化影响力整体走低。
杭州汽车
3) 社会危机:危机孕育着好莱坞走向现代性变革的必然趋势。大制片厂制度体系瓦解之后,电影产业走向了跨类别的集团企业时代。当时,美国电影业的各大公司纷纷被并购入其他大集团,以求渡过难关。经典好莱坞时期的领头羊之一“派拉蒙”被并购入“高尔夫&西方公司”大型经济联合体。在这一联合体中并存着与电影毫不相关的其他行业,如制糖业、化肥工业、金属工业、房地产业以及电信电缆业务等等。就其实质而言,“合并运动”是传统工业资本主义向跨国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现代资本市场运作性质的产业重组。
2 、蜕变与重组
1)“电影分级制度”
北京现代朗动报价随着以制片业为核心的大制片厂体系的裂解,导致了美国电影业的整体转型和重塑。经典好莱坞时期具有强制性道德规范彩的“海斯法典”被行业自愿实施的“电影分级制度”所取代。由美国电影协会和影院业主协会发起组成的“电影分级委员会”将影片的级别定为G, PG, PGB, R和X五级,1990年又将X级改为NC17级。电影分级制的重心已不是电影检查,而是针对影片所涉及的暴力与情内容提示未成年观众,自觉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典好莱坞时期大制片厂制度体系广泛采用的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影师签约制度,也被横
向开放性更强的经纪人和经理人制度所替代。制片和发行形式更为灵活,并与资金运作紧密联系。
2)兼并重组:新好莱坞的优化调整
红杉5700实际上,好莱坞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面蜕变为新好莱坞,并在不断发生的兼并重组之中实现着产业的优化调整。最为典型的个案当数1985年世界传媒巨子默多克的“澳大利亚新闻联合公司”,它成功并购20世纪福克斯公司,形成了综合电影、电视、广播、新闻出版等相近媒介的大型跨国集团。除“澳大利亚新闻联合公司”之外,在美国本土拥有多种资产的“华纳通讯公司”也出售了自己的非传媒产业,将经营而精简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音乐录制和出版业几个相关板块。1989年,“华纳通讯公司”又和“时代有限公司”合并,成立“时代—华纳”公司,形成了一个注册资金高达140亿美元的超大型媒介传播与娱乐公司。新好莱坞的再造过程中,还有效地吸引了世界范围内许多著名企业和财团的巨资。“索尼”以3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拥有哥伦比亚影片厂、三星影片厂的哥伦比亚娱乐公司。
 3)新好莱坞的三个层级产业格局
上层——大型电影公司。经过多轮合并与重组,新好莱坞的产业格局早已不是经典好莱坞时期八大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形成了由三个层级构成的产业层次。这三个层次中的主导层面(上层)由“迪斯尼”、“索尼·哥伦比亚”、“华纳”、“福克斯”、“米高梅”、“NBC环球”、“派拉蒙”和“梦工场”占据,其特点是资金雄厚、历史悠久、创作实力强劲。以成立于1994年的“梦工场”为例,虽然‘梦工场”与其他大公司相比,并无历史根基和库藏老片,但由于斯皮尔伯格、卡岑伯格、大卫·盖锋均是制片、导演、动画与唱片业的顶级高手,公司成立后先后推出《角斗士》、《美国丽人》、《怪物史莱克》等高品质的影片,社会影响和经营业绩均无人可比。
《美国丽人》剧照《角斗士》海报
        中层——中性电影公司。三个层次的中间部分是一些中型公司,像“新线”、“米拉迈克斯”、“奥利安”、“卡洛可”、“堪农”、“狮门”等都在其列。
底层——独立制片公司。三个层次的底层是为数众多的独立制片公司。1948年“派拉蒙”裁决生效后,美国电影业界就涌现出了众多的独立制片公司,独立制片业的兴盛不仅表现为数目众多,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独立制片”文化。在罗伯特·雷德福的倡导卜,“独立电影”
打造出能与‘奥斯卡”遥相呼应的“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形象地说,新好莱坞产业结构的三个层次就像一个由三个层级构成的金字塔;而且层级与层级之间有着上升与下降的发展空间和经营、制作上的合作通联。
这样的产业格局为新好莱坞的复苏和“黄金时代”的重建,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保障。
三、“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时期,而新好莱坞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好莱坞电影与经典好莱坞的关系并非一个“否定——重建”的过程,新好莱坞并非是要打碎经典,另立门户,而更多的是利用新浪潮这样的外流,对经典好莱坞的“源头”进行破格和重组、完善与加强。事实上,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和镜头语言在一些重要特征上与制片厂时代相比并没有发生革命性德变化,这在新好莱坞之后的新新好莱坞和当代好莱坞的电影中表现更为突出。相反,大多数的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仍遵循了传统的经典模式,例如在表现空间方式上就沿用了“经典分镜头”原则,以便观众能直截了当地看明白演员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然而,从新好莱坞时期以来电影还是发生了重大的风格变化,这些变化不是体现在主要技术手法
的创新上,而是体现在对已有技巧的加强上。甚至可以说,这种变化是对经典好莱坞叙事与技法的解构、加强与创新,是对传统镜头语言的强化。
1)风格上:新好莱坞电影处于一个交汇点,即融合了法国新浪潮的电影语言和风格特征,重点对经典好莱坞模式和规则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强化。往往采用“超类型”的心理模式。新好莱坞时期摆脱了经典好莱坞时期的搭景拍摄,用实景来拍摄和捕捉不完美的现实(如凌乱不堪的房间,阴暗不匀的灯光,无法回避的噪音等)从而增强了真实性和可信性。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欧洲真实美学对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巡检这一时期世界电影正处兴盛的“作者电影”可以轻易地发现,拍摄于1967年的《邦妮与克洛德》与近十年前,让·吕克·戈尔达的“新浪潮”名片《筋疲力尽》(法国,1959)有着叙事(表现)策略上某种程度的同构。同样的强盗题材,同样的黑荒诞,甚至连出卖与击毙的情节与结构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一同构现象不仅揭示了新好莱坞电影与“新浪潮”直接与间接的相关,也以单片面目反映了新好莱坞电影富于革命性的一面。
2)表现上:新好莱坞电影完全解构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表现准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新好莱坞从一开始就彻底摒弃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理念和体系,崇尚
向自然真实靠拢,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模式,并创立了不同于以往的典型人物。例如:《穷街陋巷》马丁.斯科西斯的主人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追求名利的狂徒,他们因带有天生的原罪感和宗教感,更深层的动机是指向自我救赎。不再要求一切技巧都隐没在叙事之后,不再刻意为观众制造一个完美无缺的梦境。相反,新好莱坞尽可能去用一些新技巧,去强化气氛,升格、定格、跳接、黑白画面与彩画面交织都是这一时期常见技法。这些技巧的使用,在对视听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种新情感的产生——一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
3)技术上:新好莱坞电影镜头的切换较经典好莱坞时期更为快速。导演偏好用广角镜头、长焦镜头。这在制片厂时代往往用于不同层次保持良好聚焦的情况。同时,新好莱坞电影在对话场景中景别也更近了,摄像机的自由移动流行起来。而在音响方面,新好莱坞时期的音响创新表现在:从无源音乐过渡到有源音乐以及对音响的变形和扭曲。这些技术使得新好莱坞逐渐将美国电影引向“强化的镜头处理”这种视觉风格。
菲亚特dob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