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5-12-13
作者简介:卞化梅(1969-),女,山西矿业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北京工商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在读硕士,讲师。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与发展
卞化梅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42)
迈克萨斯d60摘 要:汽车用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ABS )是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ABS 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国内ABS 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滑移率;附着系数中图分类号:U463.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88(2006)01-21-04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ti -lock Braking System
Bian Huamei
(Beij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Beijing 100042,China )
Abstract :The Anti 2lock Braking System (ABS ),which is a great importance to active safety of vehicl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rol concept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the status in quo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ABS.It emphasizes the domestic status and trend of ABS.Key words :automobile ;Anti 2Lock Braking System ;slip ratio ;adhesion coefficient
0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道路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汽车己逐渐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部门的重要任务。
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的安全性能之一。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如果因为汽车的紧急制动(尤其是高速行驶时)而使车轮完全抱死,那是非常危险的。若前轮抱死,将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轮抱死,将
会出现甩尾或调头(跑偏、侧滑),尤其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 -lock Braking Sys 2tem )简称ABS ,是一种机电液一体化装置,它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以实现制动力的自动调节,防止制动车轮抱死,以期获得最有效的制动效果,并大大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ABS 能够利用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性能,充分发挥制动效能,同时增加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可控性,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安全刹车控制系统。1控制原理1.1滑移率的定义
第5卷 第1期2006年1月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 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 TE OF INDUSTRY
   №.1Vol.5
Jan.
2006
福特俱乐部
通常,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阻力:一种阻力是制动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称为制动系统的阻力,由于它提供制动时的制动力,因此也称为制动系制动力;另
兰德酷路泽论坛一种阻力是轮胎与道路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也称为地面制动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轮胎-道路附着力,大小等于地面对轮胎的法向反作用力与轮胎-道路附着系数的乘积。如果制动系制动力小于轮胎-道路附着力,则汽车制动时会保持稳定状态,反之,如果制动系制动力大于轮胎-道路附着力,则汽车制动时会出现车轮抱死和滑移。
地面制动力受地面附着系数的制约。当制动器产生的制动系制动力增大到一定值(大于附着力)时,汽车轮胎将在地面上出现滑移。汽车的实际车速与车轮滚动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差异称为车轮的滑
移率。滑移率S 的定义式为:S =V t -r ×
ωV t
×
100%
式中:S —滑移率;
V t —汽车的理论速度(车轮中心的速度);
ω—汽车车轮的角速度;
r —汽车车轮的滚动半径。
由上式可知:当车轮中心的速度(即汽车的实际
车速)V t 等于车轮的角速度ω和车轮滚动半径r 乘
积时,滑移率为零(S =0),车轮为纯滚动;当ω=0时,S =100%,车轮完全抱死而作纯滑动;当0<S <100%时,车轮既滚动又滑动。1.2滑移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图1给出车轮与路面纵向附着系数和横向附着系数随滑移率变化的典型曲线。当轮胎纯滚动时,纵向附着系数为零;当滑移率为15%~30%时,纵向附着系数达到峰值;当滑移率继续增大,纵向附着系数持续下降,直到车轮抱死(
S =100%),纵向附着系数降到一个较低值。另外,随着滑移率增大,横向附着系数急剧下降,当车轮
抱死时,横向附着系数几乎为零。从图1可以看出,如果能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15%~30%的范围内,则既可以使纵向附着系数接近峰值,同时又可以兼顾到较大的侧向附着系数。这样,汽车就能获得最佳的制动效能和方向稳定性。ABS 即是基于这一原理而研制的。
图1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关系
1.3工作原理
ABS 系统主要由车轮速度传感器、电子控制系
统ECU 和执行元件(压力调节器)等三大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汽车需要全力制动时,通过控制所
有车轮的滑移率,以获得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最大纵
向附着力,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并保持一定的横向附着力,有效克服紧急制动时的跑偏、侧滑、甩尾等情况,防止车身失控,提高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其组成
22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5卷
及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ABS 组成和工作原理示意图
2ABS 的发展历史及现状2.1发展史
制动力调整装置设计思想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故ABS 最早应用于30年代以前的火车上,是为了防止火车车轮与钢轨的早期损坏,列车制动时如果车轮抱死,将会在钢轨上滑行,使制动距离延长,同时造成车轮与钢轨磨损。随后又应用于飞机,为防止飞机着陆后制动跑偏、甩尾,缩短滑行距离,开发了飞机用的ABS 。
1950年,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系统(ABS )研制
成功并首先被应用于航空领域的飞机上。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首先将它装在汽车上,成为汽车上最
早使用ABS 的公司;德国博世(Bosch )公司是汽车ABS 的发明、研制单位,60年代初就开始ABS 的开
27.5
发工作,于1978年正式生产出ABS1(采用模拟式电子组件)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1984年推出ABS2(完全采用数字式组件)型,1986年开始生产ABS3型,以后相继开发出ABS2S 型及将汽车防抱
死制动系统与驱动力自动调节装置有机结合的ABS/ASR (防车轮抱死和驱动轮防打滑控制)系统。目前,最新的ABS 已发展到第5代,现今的ABS 还有结合了多方面的功能,比如:电子牵引系统(ETS )、驱动防滑调整装置(ASR )、电子稳定程序(ESP )、辅助制动器。2.2国际上ABS 的发展趋势2.2.1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目前应用的主流ABS 产品基本都是基于车轮加、减速的逻辑门限值及参考滑移率方法设计的。但是它的控制逻辑复杂,不同路况下各种门限值没有十分明确的理论依据,难以适应各种制动工况,而且控制过程中逻辑门限总是处于波动状态,因此控制效果不太好,制动距离也稍长。对系统的稳定性等品质无法评价。因此汽车ABS 的控制方法出现了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方法、PID 控制方法、鲁棒控
制方法和模糊控制方法等。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可
获得较高的制动效率,但是在换节线附近切换时,由于系统的惯性,在滑动运动中叠加了一个抖动,
如何选定参数及消除相轨迹在沿曲线滑移过程中存在的抖动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PID 控制,只要现场整定的PID 参数合适,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其性能效果仍有待改进和提高;鲁棒控制在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上有所提高,但鲁棒控制需要知道模型传递误差的上限,选择加强函数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模糊控制采用类似于人脑的模糊推理方法,遵循一定的控制规则,结合实际经验,对系统进行动态调控,具有不依赖对象的数学模型、便于利用人的经验知识、原理简单、容易实现、鲁棒性好,只要赋子控制器足够的控制能力,就能很好地适应各种路况及车型结构参数的变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ABS 控制方法。2.2.2结构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制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防抱死
制动系统(ABS )中逐渐融入了驱动防滑系统(ASR )、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电子稳定程序(ESP —有的公司称之为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VDC )、主动避撞技术(ACC )等功能。其中,每种结
构功能侧重不同,ABS 减速制动防滑移,ASR 加速驱动防滑转,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能有效解决车辆在湿滑路面起步或加速时出现的车轮打滑问题,结合动力学控制VDC 的最佳ABS 是以滑移率为控制目标,它是以连续量控制形式,使制动过程中保持最佳的、稳定的滑移率,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的ABS 控制系统。这些结构逐渐实现了在各种工况
下提高汽车的动力学性能:全部、部分制动,滑移,驱动,发动机反拖,换档等各种过程。一定程度
上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但是越来越多的附加机构安装于制动线路上,这使得制动系统结构更加复杂,也增加了液压回路泄漏的隐患以及装配、维修的
32第1期           卞化梅: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与发展           
难度。因此结构更简捷,功能更可靠的线控制动系统BBW(Brake-By-Wire)最终取代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共识。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由于技术发展程度的局限,目前主要有2种形式的BBW系统,即EHB和EMB。EHB(Electro-hy2 draulic brake)即线控液压制动器,是在传统的液压制动器基础上发展来的。EHB与传统的液压制动器相比有了显著进步,结构紧凑,改善了制动效能,控制方便可靠,制动噪声显著减小,不需要真空装置等;节省了车内制动系统的布置空间。但是EHB还是有其局限性,整个系统仍然需要液压部件,离不开制动液。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Elcctro-Me2 chanical Brake)是一种全电制动不同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因为其传递的是电,而不是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可以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现代汽车制动控制技术正朝着电子制动控制方向发展。全电制动控制因其巨大的优越性,将取代传统的以液压为主的传统制动控制系统。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外一些著名的汽年电子零部件厂商陆续开始了与EMB相关的研究,现在Bosch、Siemens和Continental Teves公司已经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但仍然只是处于研制试验阶段,而在国内此项研究至今仍属空白。
西安违章查询网3国内ABS的发展
3.1国内ABS研究的理论现状
我国ABS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从事ABS 研制工作的单位和企业很多,诸如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西安公路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汽车制动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宋健等多名博导、教授,有很强的科技实力,他们还配套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汽车力学参数综合试验台、汽车弹射式碰撞试验台及翻转试验台、模拟人及标定试验台、K odak高速图像运动分析系统、电液振动台、直流电力测功机、发动机排放分析仪、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装置及工况模拟器、计算机工作站及ADAMS、IDEAS软件、非接触式速度仪、噪声测试系统、转鼓试验台、电动车蓄电池试验台、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试验台等。该实验室针对ABS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在ABS控制量、轮速信号抗干扰处理、轮速信号异点剔除、防抱死电磁阀动作响应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郭孔辉院士为代表的研究人员致力于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操纵动力学、汽车轮胎模型、汽车轮胎稳态和非稳态侧偏特性的研究,在轮胎力学模型、汽车操纵稳定性以及人-车闭环操纵运动仿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华南理工交通学院汽车系以吴浩佳教授为代表从事汽车安全与电子技术及汽车结构设计计算的研究,在ABS技术方面有独到之处,能够建立制动压力函数,通过车轮地面制动力和整车动力学方程计算出汽车制动的平均减速度和车速;还可以通过轮缸等效压力函数计算防抱死制动时的滑移率。另外,在滑移率和附着系数之间的关系、汽车整车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济南程军电子科技公司以ABS专家程军为代表的济南程军电子科技公司对ABS控制算法研究颇深,著有《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几本,专门讲述ABS控制算法,是国内ABS开发人员的必备资料之一。另外,他们在基于MA T2 LAB仿真环境实现防抱死控制逻辑、基于VB开发环境进行车辆操纵仿真和车辆动力学控制的模拟研究等方面也颇有研究。
3.2国内有代表性的ABS产品公司
重庆聚能公司产品包括汽车、摩托车系列J N111FB气制动电子式单通道、J N144FB气制动电子式四通道和J N244FB液压电子式四通道等类型ABS装置及其相关零部件30多个品种,其ABS产品已通过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认定,获得国家实用新技术专利,并正式被列为国家火炬项目计划。
西安博华公司主要产品是适用于大中型客车和货车的气压四通道ABS和适用于中型面包车的液压三通道ABS及其相关零部件。其中BH1203-FB型ABS和BH1101-FB型ABS已通过陕西省科委科技成果鉴定
和陕西省机械工业局新产品鉴定,认为该项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 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中型客车的气制动ABS
(下转第36页)
由于资源价格和性能上的优势,陶瓷材料的应用将迅速扩展;金刚石和CBN超硬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新刀具材料的研制周期会越来越短,新品种新牌号的推出也将越来越快。人们所希望的既有高速钢、硬质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又有超硬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的新刀具材料也完全有可能出现。
参考文献:[1]周泽华.金属切削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牛建伟.超硬材料刀具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Z].中国工
具网,2004
[3]周伟平.机械制造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www.ac63
2005
(责任编辑:牛小铁)
(上接第24页)
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目前国内还没有研制成功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3.3国内ABS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ABS在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90年代初发展到牵引力控制系统(TCS),近两年发展到车辆行驶动力学调整系统(VDC),到日前已是一种较成熟的技术。国内此项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软硬件方面都和国外有一定差距,在发展方向上首先就是要缩小差距,但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与国外相同。
国内开发的ABS的种类还不全,比如一通道、二通道和四通道ABS国内目前已开发,但随着使用逐步完善,六通道等多通道ABS国内还没有相应产品,这个空白急需填补。发展ABS的同时着手开发TCS乃至VDC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潮流。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应用于汽车上,而且电子元件的成本及尺寸不断下降。汽车电子制动控制系统将与其他汽车电子系统如汽车电子悬架系统、汽车主动式方向摆动稳定系统、电子导航系统、无人驾驶系统等融合在一起成为综合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未来的汽车中就不存在孤立的制动控制系统,各种控制单元集中在一个ECU中,并将逐渐代替常规的控制系统,实现车辆控制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朱 杰,叶兴成,聂文龙.AB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汽
车运用,2005,(4)
[2]程 军.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申荣卫,台晓虹.汽车制动防抱系统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5,(2)
[4]郑伟峰,刘国福.国内ABS发展现状[J].汽车电器,2005,
(11)
[5]郑家杰,孟春玲,张 力.汽车制动控制系统的技术进展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9)
(责任编辑:高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