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如何请人吃饭
一个月前我去香港,和李嘉诚吃饭,感触非常大。李先生76岁,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我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一般伟大的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然后才会缓缓过来,然后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有个名签,然后我们企业界20多人中相对伟大的人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它桌,饭还没有吃完,李大爷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但是我非常感动的是,我们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在门口待着,然后给我们发名片,这已经出乎我们意料——就是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买卖一样给我们发名片。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否则怎么站呢?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为大家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有什么讲的,主要和大家见面,后来大家让他讲,他说我就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然后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他讲的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幷会当中,不要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来接纳他、欢迎他。之后我们就吃饭。我抽到的正好是挨着他隔一个人,我以为可以
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我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这就是他追求无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什么叫追求自我?你从芸芸众生中里,把自己越做越强大,自我膨胀,超越他我,超越别人,这个过程就容易给别人以压力,因为你太强大了以后,一个人站起来别人就不舒服,你老站着,别人蹲着,别人就不舒服。所以你要追求无我,让自己化解在芸芸众生中,不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压力。一方面创造自我,一方面让自己回归于平淡,让自己很舒服不给大家创造压力。
我这时候看过他的一个演讲,他们没有书,我跟你讲问一下,结果他交代一下,结果下车的时候那个书已经拿给我了,整个这个过程大哥之所以成为大哥钱以外的能力,追求无我,这个能力是价值
观,他让你每个人都舒服,后来我问中海油一个我们班班长,他说老先生就是因为做人周到真诚,所以很多人到了香港都愿意和他做生意,这就是钱以外的软实力。
我不停的讲,你们知道了也会出去讲,形成一个场,形成这个场子之后大家愿意和他做生意,把最好的机会给他,于是他越来越成功,这就叫软实力,其中之一叫价值观,价值观是做人做事的方法。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有点成功,他的自我就会让别人不舒服,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到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恶心,最后他的自我使别人无处藏身。
李先生不一样,他要追求无我,建立自我同时要追求无我。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对钱的看法,对人生,对周围世界怎么相处。
冯仑亲述与华人世界的超级大哥李嘉诚见面的故事
李嘉诚先生为华人首富,华人杰出的骄傲,商界领袖.少年时李嘉诚历经磨难,并且刻苦求学,在很小的时候就懂的挣钱的不易和做人的道理.
李嘉诚先生于1928年在中国东南部的沿海城市潮州出生,童年时为逃避战乱,与家人逃难到香港,他的父亲后来因肺病在香港去世。由于要负起供养家人的重担,李先生在不足15岁时便被迫辍学,到一家塑料贸易公司任职,每天工作16小时。凭着他的努力、谨慎及追求卓越的精神,李先生于1950年自行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最初经营塑料制品,随后李先生将公司发展成一家具主导地位的香港物业发展公司,并于1972年在联合交易所上市.
从这我们能看出李嘉诚靠的是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刻苦的精神!记得香港的一位记者采访李嘉诚的时候问他今天的成功是否靠的是运气,李嘉诚笑着说,在我创业的初期完全凭的是自己的不懈努力!
长江分别于1979年及1985年透过收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持续进行业务拓展。
李嘉诚先生知人善任,重视人才,敢于在商界展露头角,收购和黄便是最好的证明!
记得李嘉诚在接受CCTV时说: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逆境时不灰心,顺境时不得意.
求人莫如求己.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成功的三项原则是:第一个,你做那个行业,一定要追求那个行业最好的知识、information,最好的技术是什么
,且必须处于最佳的状态。这是第一。第二,努力、毅力(幕僚补充:李先生说努力、毅力的意思不是传统字面上那个意思,是best effort,做到极致)。不过,很重要的是,如果一个机构,没有掌握跟这个行业有关的知识,如果你判断错误,就算你再努力、再有毅力,你失败的代价太大。第三就是建立好的制度与人才。
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踏踏实实不投机取巧.
李嘉诚的为人也是很好的,有一个故事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就是李嘉诚先生在开车前不小心把一枚2元的硬币掉在了车下的底坑里,而站在一旁的一名外籍工人看到后帮他拾了起来后来李嘉诚先生却给他200元.外籍工人很惊讶问为什么,李先生说这枚2元硬币如果掉在那里他就从地球消失了,我给你钱你却可以把他花出去.
我认为钱可以用,却不可以浪费!这个故事成为美谈,几乎中学生都知道!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富可敌国的李嘉诚是多么的节俭,并且注意教自己的孩子也不铺张浪费.这是我们很需要学习的!
李嘉诚在企业管理方面还运用了西方的工商管理模式和中国的儒家思想.我认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也是生命线就是:信誉第一,诚信为本,立足和谐,长久发展.这特别的重要.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李嘉诚先生需要我们学习的远远不止这摸多.这都需要我们去用心去学习,用实践去证明的!最后用现在的世界首富巴非特赞赏李嘉诚的一句话就是:所有住生意的人都想效仿李,我想如果每个人按照李的做人,我想他即使成不了富人,但绝对不是穷人!
创业至今六十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
这就是李嘉诚。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12万
创业至今六十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
这就是李嘉诚。
但此时,他正前所未有地深陷入一场“撤资”风波。接连抛售内地和香港的一些资产,掀起轩然大波,被舆论认为是一个“风向标事件”。
2013年11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探秘风波的最中心,位于香港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李嘉诚的办公所在地。
14:30,门打开,85岁的李嘉诚满面笑容地走进来,步子很快,没有任何搀扶。他和每一个人握手,微微弯腰递上名片,微笑着,认真地看着每一个人,近乎多余地用带潮州音的普通话自我介绍:“
李嘉诚”。
李嘉诚,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成为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外人都将他看作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成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关于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
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而在这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并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到危机来临时,集团不但安然无恙,还从中获得了扩张的机会。雷克萨斯论坛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对数字尤其敏感。
从20岁起,李嘉诚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发展的数据,准确地说出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看一看便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
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李嘉诚常常一再强调。虽已85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的了解,并不逊于年轻人。在李的办公室,左手边摆着两台电脑,实时显示旗下公司的股价变动。而在侧面办公桌上,则摆着他的苹果笔记本,这是他日常工作所用的。
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据一位跟随他十余年的人士透露,这份新闻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标题,多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李会先浏览,然后选择其中想看的文章,让人翻译出来细读。
干路先行标志
李嘉诚的这个习惯坚持了十余年,并因此而专门设立了一个四人小组,负责这项工作。而他之所以看标题,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别人误导。
据另一位员工透露,以前,李嘉诚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之后,他就只看电子版了。李现在用的是iPhone手机。
这些习惯,让李嘉诚始终站在资讯的最前沿,也让这个老人投资了一系列高科技公司。
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最近这
两年,投资了六十多家科技公司,其中不乏很多明星项目,例如Facebook、Skype、Siri、Waze、Spotify、Summly等等,而这个团队总共不过8个人。
“他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对潮流的把握远超很多年轻人。”一位下属透露。李嘉诚旗下公司无数,连很多下属都数不清,直接向他汇报的,就有200人左右。每个月,李都会跟海外管理层进行会议,每年会“出外巡检”三四次。
李的多位下属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李嘉诚非常善于问问题,遇到一个新事物,他总是会想,这和我、和我的公司有什么关系?他总是会将自己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去寻答案。
比如,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李嘉诚曾经问过旗下公关团队一个问题:怎么看待其和平面媒体以及网上媒体对集团公关的影响?
为了回答李嘉诚的这个问题,公关团队专门召开最高会议进行讨论,形成专题报告向李汇报。有趣的是,最后这个团队甚至开发了一款软件,专门用以评价不同渠道的公关效果。
与自己相处
他几乎从不生气,见到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的笑脸。
熟悉李嘉诚的人,也常说他们看不懂他。他几乎从不生气,见到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的笑脸。
新车装饰
“他真的没有生气过吗?他会因为什么事情而难过?他发过火吗?”面对这一连串问题,几位跟了李嘉诚十年以上的下属一脸迷茫,想了很久,他们实在回忆不起是否有过这样的场景。
当你问起李嘉诚强势的一面时,其中一位跟了李二十余年的高层反问:强势怎么定义?
在她这么多年的印象中,李决断非常之快,但并不是个咄咄逼人的人,他很会倾听下属的意见,“如果你是对的,他会听你的,而不是坚持他的”。
在生活中,李嘉诚时常表现出单纯快乐的一面。走在香港的大街上,李就变成了一个念旧好玩的老头,总是和身边的人说,这里原来是啥样的。
李嘉诚还每周为儿孙们亲任导师,自己准备课程、案例,据一位接近李的下属透露,3年来,他给孙辈们上的课,既有道德讨论,也有文化批评、世界经济。孙子、孙女年纪都很小,要演绎生动,难度很高,但李却乐此不疲。
为了告诉儿孙们风险是怎么回事,李嘉诚甚至还专门花了8000美元,去印出了四张AIG股票。他把这
张股票裱起来,标注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破产的故事,并且写上“以此为鉴,可惕未来”。有趣的是,这时候他的孙儿们还不过几岁。
另一位跟了李十几年的下属透露,李嘉诚喜欢看电影,而且,看电影时,他的“代入感”很强,每次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然后随着剧情起
伏,“过他们的生活”。
在这位下属看来,李嘉诚其实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但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
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被世纪大盗张子强,对方单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要20亿,李当场同意,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你提取”。
李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
李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李嘉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他劝告张子强:你拿了这么多钱,下辈子也够花了,趁现在远走高飞,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如果再弄错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再帮到你了。
有趣的是,据李嘉诚透露,后来张子强又打来电话,李说,你搞什么鬼,怎么还有电话?张子强在电话中说,李生,我自己好赌,钱输光了,你教教我,还有什么是可以保险投资的?
李嘉诚答道:我只能教你做好人,但你要我做什么,我不会了。你只有一条大路,远走高飞,不然,你的下场将是很可悲的。
2013年11月22日,李嘉诚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语气平静,就像是在讲述一段别人的历史。其中的惊险和锥心之痛,似乎全都烟消云散。
李嘉诚将这种冷静归于他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这对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大事来的时候,我也能解决”。
而一位跟了李十几年的下属则将这种冷静归结到他少年的成长经历上。
李嘉诚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是清朝最后一科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还曾跨海留洋取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而李的父亲,则是小学校长。但因为二战爆发,故乡潮州被日本侵袭,李和家人逃难到香港。
没想到,1941年日本攻占香港,母亲只好带着弟妹回老家。更没想到,贫困抑郁的父亲染上,半年之后就去世了。14岁的李,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与埋葬,“一夕长大”。
怎样学开车
更祸不单行的是,年少的李嘉诚也染上了。
“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李嘉诚回忆说,“我告诉自己不能死,身为大儿子,为了母亲和弟妹,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没有钱去看病,李嘉诚便只能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对付肺病,清晨到山顶呼吸新鲜空气,李替厨师写家信,以交换鱼汁与鱼杂汤,强迫自己喝下这平日最讨厌的食物,只因知道这些汤有营养价值……
汽车人标志
一位采访过李嘉诚的记者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