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之败⼀场丑闻引发的被收购
⾃2000年发⽣“三菱之耻”事件后,三菱重⼯对三菱汽车的投⼊就不断减少,⽽2004年三菱汽车与合作了30多年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分⼿”,更导致2005年,三菱在华销量下滑85%,⾃那以后,三菱汽车就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熊斯思
汽车世界三菱集团的创始⼈岩崎弥太郎或许从未想到,在他光环下⾛过46个年头的三菱汽车,会以如今这样狼狈的境况,成为别⼈的“囊中物”。
在⽇前举办的⼀场发布会上,三菱汽车现任社长相川哲郎⾯对上百家媒体的镁光灯,表情沉重⽽痛苦。因为举办这场发布会的⽬的,就是宣布他将对4⽉查出的“三菱油耗事件”负责,辞去三菱汽车社长的职务。
即便如此,对于三菱汽车⽽⾔已再⽆作⽤,这家⽼牌⽇本车企的命运,今后就交到了⽇产汽车的⼿上,未来会怎样发展,谁也没办法预料。
曾⼏何时,三菱的4G系列发动机是中国⾃主品牌产品的标配,⽽三菱的四驱技术也可以与世界顶尖车企媲美。但从2000年“设计漏洞丑闻”开始,三菱品牌开始式微,尽管其在华与⼴汽集团组建合资公司,但
雪佛兰轿车价格连续数年的销量低迷。
三菱汽车在全球的发展,早已经⾛进了死胡同,症结就在于公司体制。如此看来,与其说⽇产汽车“捡了个漏”,倒不如说它可能会是三菱汽车的重新塑造者,或许这家企业可以带给三菱汽车更清晰的市场定位,将这家已经⾏⾛在市场边缘的车企,拉回到发展正轨上来。
新主⼊驻
“油耗”事件的起因,源⾃于⽇产汽车的⼀次调查。2015年底,⽇产检测⼀款与三菱共同开发的车型时,发现三菱提供给它的油耗数据与⾃⼰的测试结果不同,随即便要求三菱对此解释,并在后来惊动了⽇本政府。
经过⼀段时间的调查,2016年4⽉20⽇,三菱汽车正式承认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作弊”,美化了燃油数据,涉事车辆数⽬⾼达62.5万辆,持续时间长达25年。除了4款微型车(为⽇产代⼯两款),包括帕杰罗等其他5款车也存在燃效数据作假的情况。消息⼀出,三菱股价⼤跌,仅在三天内,公司市值就蒸发约32亿美元。
“(当时)得知这⼀情况(三菱油耗)后,我⽴即打电话给我的⾸席⼯程师了解详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也⽴即采取了⾏动。”在4⽉25⽇的⼀次公开采访中,雷诺-⽇产联盟总裁兼⾸席执⾏官
卡洛斯·⼽恩表⽰,“三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作为⼀个商⼈,我会等所有的事实都⼀⽬了然后再做出决定。⽽且这个决定⼀定是从商业合作伙伴、⾏业参与者的⾓度出发,不会有其他与⽇产汽车的利益⽆关的因素掺杂进来。”
当时可能⼤家都没想到,⼽恩所说的商业决定,就是购买三菱汽车——5⽉12⽇,⽇产汽车宣布斥资2370亿⽇元(约合⼈民币141.49亿元)收购三菱汽车34%股份,成为三菱汽车单⼀最⼤股东。
在外界看来,这⼀切似乎发⽣得太快。短短20多天的时间⾥,三菱汽车与⽇产的关系就发⽣了戏剧性转变。再结合⼽恩的上述采访,难免会让⼤家⽤“阴谋论”来猜测⽇产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北京广汽丰田4s店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较⼩。但或许⽇产早就有意与三菱取得进⼀步合作,只是苦于⼀直没有好时机。⽽三菱重⼯业株式会社(三菱汽车母公司,以下简称“三菱重⼯”)这些年也已经不想再对三菱汽车投⼊,所以卖掉股份让别⼈去发展对⼤家都是最好的选择。”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凌然认为。
此间,北汽集团也因亟需SUV产品技术,紧急组建了谈判⼩组参与竞购三菱汽车,但被⽇产捷⾜先登,这也侧⾯反映出⽇产和三菱早已“郎情妾意”。
夏利a据官⽅称,第三⽅调查委员会将在今年7⽉,正式公布事件的最终调查报告。⽽依⽬前情况看,在接下来的⼀段时间内,包括三菱汽车在内的⽇系车企,或许都将深陷在这场“油耗风波”中。
车辆报废年限
畸形竞争
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就在三菱汽车“喘息后”没⼏天,“油耗事件”犹如多⽶诺⾻牌,将⽇产和铃⽊也拖进了漩涡中⼼。
5⽉16⽇,⽇产的逍客因排⽓问题在韩国被暂停销售,同时政府还要求⽇产召回所有涉嫌违规的产品,并将对⽇产提出指控和。不过,⽇产对此否认称:“在任何车型上都没有使⽤过⾮法伪造或故意设定装置,我们愿意配合调查。”⽽就在两天后,铃⽊汽车却公开承认,其在⽇销售的全部16款车型,均存在燃效数据的⾏为,涉及汽车超过210万辆。⼀时间,⽇本本⼟对⽇系车企的信任度降⾄⾕底。
据悉,⼀向提倡环保的⽇本政府早有规定:在车企销售汽车时,⽤户⼿册上都会记载该款产品的燃效数据,⽽且这⼀数据必须获得⽇本国⼟交通省下属的“交通安全环境研究所”认证。除燃效外,该部门还会调查汽车尾⽓排放是否达标等。
相川哲郎曾表⽰,公司研发部门之所以故意燃效数据,是为了要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取胜。“尤其是当公司管理层抱有强烈期待时,下属部门就会承受压⼒,⽽在意识到油耗⽬标难以达成后,研发部门才会铤⽽⾛险篡改数据。”相川哲郎说。
对此,⽇本⼤学副教授⽇吉秀松分析称,本来⽇本的车企在节能⽅⾯花了不少功夫,却在激烈竞争中
动⽤不正当⼿段,出此下策真是得不偿失。接⼆连三出现燃效数据问题,必然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感,对车企⽣存产⽣影响。现在,⼈们更担⼼的是还有没有其他车企也采⽤类似作弊⼿法。
⼀直以来,⽇本车企在华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是由于外部原因:近些年,在⽇本遭遇了⼤地震、中⽇关系紧张等事件,⽇本车企经历了销量⼤幅下滑的过程;另⼀⽅⾯则是内部原因,诸如三菱汽车的“隐瞒设计缺陷”事件(俗称“三菱之耻”)、丰⽥“踏板门”事件、本⽥“⾼⽥⽓囊召回”事件等,都为⽇本车企发展蒙上阴影。
未来命运
但⽆论这场风波何时能解决,对于三菱汽车⽽⾔,这都是⼀个能让企业涅槃重⽣的机会。
思略特全球合伙⼈、⼤中华区副总裁彭波表⽰:“⽇产之所以收购三菱,其实也就是看中了它在动⼒系统、SUV⽅⾯独特的技术优势,这可能是⽇产接下来要努⼒的⽅向。另外,通过这⼏年的收购,三菱在东南亚地区发展得⽐较好,这也能为⽇产今后开拓这⽚市场提供价值。⽽⽇产也同样可以带给三菱汽车更多跨国企业的管理思路,打开三菱汽车在全球品牌塑造上的新视野。”
即便在资⾦最艰难的⼏年,三菱汽车每年也投⼊约800亿⽇元(约合39.52亿元⼈民币)开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此外早在2013年,三菱在泰国的累计销量就达200万辆,其在泰国还拥有三家整车⼚以及⼀家发动机⼚,年产能总和为46万辆。
显然,三菱汽车在技术储备上仍然有很⼤价值,只是在发展路径和品牌修复⽅⾯,没有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再加上三菱重⼯还有其他很多产业,汽车业务并不是其唯⼀的战略重⼼,所以这家企业在集团中的定位,已经注定了其发展受限的命运。”彭波补充道。
资料显⽰,三菱重⼯在1964年重建,并在1970年将三菱汽车从公司分离出去。1973年,三菱汽车开始向中国出⼝产品,是最早进⼊中国的外资汽车公司。⼀直到2003年,三菱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达到顶峰,是当时⽇系车企在华销售的冠军。
但⾃2000年发⽣“三菱之耻”事件后,三菱重⼯对三菱汽车的投⼊就不断减少,⽽2004年三菱汽车与合作了30多年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分⼿”,更导致2005年,三菱在华销量下滑85%,⾃那以后,三菱汽车就在中国市场表现低迷。
接下来,摆在三菱和⽇产⾯前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两个品牌各⾃发展的问题。按照双⽅协议,两家企业将在采购、汽车平台及技术共享、⽣产基地共⽤、市场开发等多个领域合作。据三菱⽬前在华合作的两家企业——⼴汽三菱和东南汽车的相关⼈⼠表⽰,这项收购对两家企业并不会造成影响。但事实上,技术融合、同平台产品竞争、合资公司资源分配等,都是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节。
在中国,三菱的轿车业务合作伙伴是东南汽车,SUV业务的合作伙伴是⼴汽集团。但2015年,三菱宣布停产
Lancer(蓝瑟)和Galant(⼽蓝)两款车,⽽是专注开发SUV、⽪卡,也意味着三菱停⽌了对东南汽车的产品输出。“今后⽇产肯定也不会复活三菱的轿车平台,因为这需要花很⼤代价,所以三菱与东南汽车的合作等同于没有。因⽽⽇
产接⼿后,很可能会在与东南汽车处理好合作关系后,将进⼝渠道和国产渠道都正式整合到⼴汽三菱,帮三菱汽车寻在华的另⼀家新合作伙伴。”有⾏业⼈⼠猜测道。
如果⽇产真这么做,那其也将受益⽆限。毕竟⼽恩⽬前最⼤的期望就是让雷诺-⽇产联盟在2018年前,进⼊全球三⼤汽车制造商之列。按照2015年的数据看,如果有三菱销量的协助,雷诺-⽇产的全球年销量约930万辆,离丰⽥、⼤众的1007万辆和997万辆全球年销量,已经相当接近。⽽更为关键的是,⽇产⽬前在华合资配额已满,三菱或许会给⽇产在华发展,打开⼀扇“新⼤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