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
第49卷第1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NETOOL&HYDRAULICS
Jan.2021
Vol 49No 1
DOI:10.3969/j issn 1001-3881 2021 01 034
本文引用格式:徐明,黄庆生,李刚.车辆半主动悬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现状[J].机床与液压,2021,49(1):169-174.
XUMing,HUANGQingsheng,LIGang.Researchstatusofintelligentcontrolmethodforvehiclesemi⁃activesuspension
[J].MachineTool&Hydraulics,2021,49(1):169-174.
收稿日期:2019-09-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1765016);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2BBEL50012)
作者简介:徐明(1980 ),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㊁磁流变智能材料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
教学工作㊂E-mail:xuming@ecjtu edu cn㊂
通信作者:李刚(1978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磁流变智能器件及新能源汽车㊂E-mail:ligang0794@
163 com㊂
车辆半主动悬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徐明1,2,黄庆生1,2,李刚1,2
(1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2 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市车
辆智能装备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车辆悬架是整个车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地面的力和力矩传递给车身,同时减少路面激励对车架的冲击载荷,从而抑制车辆行驶中的不规则运动㊂由于车辆半主动悬架结构简单,无需外界的能量输入,而且可以取得和主动悬架近似的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日益兴起,其中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半主动控制方法的研究,围绕车辆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包括现代控制方法㊁智能控制方法等进行论述,并介绍了课题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情况㊂相关的分析和结论可为车辆半主动悬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和指导㊂
关键词:车辆半主动悬架;半主动控制;智能控制中图分类号:TH137 5
ResearchStatusofIntelligentControlMethodforVehicleSemi⁃activeSuspension
XUMing1,2,HUANGQingsheng1,2,LIGang1,2
(1 SchoolofMechatronicEngineering,EastChinaJiaotong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13,China;
2 KeyLaboratoryofVehicleIntelligentEquipmentandControlofNanchang,EastChina
Jiaotong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13,China)
别克凯越的油耗Abstract:Vehiclesuspens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partsofthewholevehiclesystem.Itsmainfunctionistotransferforce
andmomentfromgroundtothebody,andtoreduceimpactloadfromroadexcitationontheframe,thusrestrainingtheirregularmove⁃
mentofthewheel.Asthesemi⁃activesuspensionofvehicleshasasimplestructure,noexternalenergyinput,andcanachievesimilar
functionswiththeactivesuspension,ithasbroadp
rospectsfordevelopment.Therefore,theresearchonsemi⁃activesuspensionsystemofvehiclesisgrowingdaybyday.Oneoftheresearchfocusesisthesemi⁃activecontrolmethod.ThecontrolmethodsforMRvehiclesuspensionwerefocusedon,includingthemoderncontrolmethodsandintelligentcontrolmethods.Theresearchaboutthesemi⁃activecontrolofvehiclesuspensionfromtheresearchgroupwasintroduced.Relevantanalysisandconclusionscanprovidesometheoreticalreferenceandguidanceforfurtherresearchofvehiclesemi⁃activesuspension.
Keywords:Vehiclesemi⁃activesuspension;Semi⁃activecontrol;Intelligentcontrol
0㊀前言
汽车半主动悬架是汽车振动控制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1]㊂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的重要任务是建立
控制算法,合适的控制算法能使半主动悬架几乎达到与主动悬架一样的减振效果[2]㊂智能控制是以控制理论㊁计算机科学㊁人工智能㊁运筹学等学科为基础,扩展了相关理论的技术,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模糊逻辑㊁神经网络㊁专家系统㊁遗传算法等理论,也运用了自适应控制㊁自组织控制㊁自学习控制等技术㊂传统的悬
架控制方法如天棚阻尼控制㊁地棚阻尼控制等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需求,现有的控制方法与日益增加的汽车加工工艺的矛盾,迫切要求提出一种更加先进的控制方法来抑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不规则振动㊂
1㊀半主动悬架结构
根据悬架的阻尼和刚度是否随着行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可将悬架分为被动悬架㊁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用户对于汽车的性
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传统的汽车悬架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希望车辆悬架的刚度和阻尼能够随着路面状况㊁行驶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和弹性元件最佳匹配,以满足驾驶安全性㊁乘坐舒适性㊂
1973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CROSBY和
KARNOPP首先提出了半主动悬架的概念,其基本原理是:用刚度可调弹簧或阻尼可调的减振器组成悬架,并根据簧载质量的加速度响应等反馈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调节弹簧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使悬架达到最佳的性能㊂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㊁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等组成,如图1所示
图1㊀悬架结构组成图[3]
2 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几乎所有控制理论在半主动悬架上都能见到,许多控制方法如天棚阻尼控制㊁地棚阻尼控制控制㊁自适应控制㊁神经网络控制㊁滑模变结构控制㊁LQG控制等在半主动悬架上得到了应用㊂
2 1㊀PID控制算法
PID控制以被控对象的偏差作为输入,通过比例(P)环节㊁积分(I)环节㊁微分(D)环节组合得到输出量,其原理如图2所示[4]㊂
图2㊀PID控制原理图
PID控制算法表达式如下:
u(t)=kpe(t)+kiʏ
e(t)dt+kd
de(t)dt
(1)
PID控制算法鲁棒性好,可靠性高,适用于车辆悬架的半主动控制㊂但是PID控制时的控制参数由人工经验设定,一般是固定值,当面对控制对象参数变化的时候,系统的控制性能会大大降低㊂
普力马7座
半主动悬架系统作为非线性的时变系统,难以建
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应用常规PID控制不能实时修改参数,因此出现了PID控制与其他控制方法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5]㊂东北林业大学的张娜将常规PID控制与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利用模糊控制器实现对PID控制参数的实时修改,克服了传统PID控制的缺点㊂
运用模糊推理,能够自动实现对PID参数的最佳调整,当外界状况发生变化时,控制器始终能得到
理想的输出,由此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㊂该模型对参数变化和外界环境变化不敏感,适用于各种模型,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好㊂其原理如图3所示
图3㊀模糊PID控制原理
华北理工大学的龙海洋首先根据1/4车辆悬架模型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然后根据状态方程建立仿真模型,并利用白噪声信号建立随机路面模型㊂使用模糊PID悬架控制算法,选取仿真得到的2个指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构成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控
制器的输出为PID控制器的3个环节的调节量Δkp㊁Δki㊁Δkd,然后将模糊控制器输出量与预设的PID三个参数相结合,得到最终的控制参数[6]㊂各控制参数关系如下:
kp=kp0+Δkpki=ki0+Δkikd=kd0+Δkd
ìîíïï
ï
(2)
Simulink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㊂图4显示了被动悬架㊁PID和Fuzzy-PID控制时的车辆悬架的动挠度仿真情况㊂可以看出:采用PID和Fuzzy-PID控制策略可以使悬架动挠度降低,其中Fuzzy-PID效果更佳
图4㊀车辆悬架动挠度仿真结果[6]
2 2㊀遗传算法控制
遗传控制算法(GeneticAlgorithm,GA)是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进化而来的随机搜索最优解的方法,
071㊃机床与液压第49卷
运用遗传算法可以辨识半主动悬架中的阻尼器模型参数,为建立阻尼器模型提供依据㊂
东北大学的唐传茵等[7]使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与被动悬架进行控制性能的比较㊂通过改变神经网络训练参数㊁遗传算法输入函数以及车速,对悬架的性能进行综合分析㊂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半主动悬架的性能㊂
QIN等[8]基于路谱估计提出一种自适应混合阻尼控制策略,运用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II对不同路面选择合适的调节因子,能够满足不同行驶路面下的减振和操纵性能㊂
2 3㊀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是一种考虑参数摄动并维持系统控制性能稳定的控制方法,它综合考虑并尽量降低了系统的建模误差㊁外界干扰及参数不确定等因素带来的控制影响㊂CHOI等[9]提出了基于Hɕ的整车悬架半主动控制器,该控制器以弹簧质量为不确定参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但是控制器的应用比较复杂㊂冯彦宏等使用了PID控制器,通过添加指数函数对控制器进行求导,得到了鲁棒神经网络控制系统[10]㊂如图5所示,考虑随机权重情况下,根据莱文伯格-马夸特(LM)算法[11]调节神经网络权值㊂
图5㊀鲁棒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系统[10]
DU等[12]研究了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参数依赖的时滞主动悬架状态反馈鲁棒控制策略㊂GAO等[13]针对人体动力学模型的汽车座椅主动悬架系统,提出了考虑参数摄动及输入时滞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㊂2 4㊀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NeuralNetworksControl,NNC)有着很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学习能力,适合求解复杂的非线性问题㊂20世纪九十年代初首次将神经网络控制应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㊂
2 4 1㊀自适应神经网络
冯兆等人为了解决车辆悬架非线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在线学习能力的自适应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㊂利用在线学习来逼近未知的动力学,事先无需提供与悬架系统相关的信息㊂还采用粒子优化(PSO)技术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了确定和选择[14]㊂主要优点是精度高㊁成本低㊂如图6所示,自适应神经网络通过控制律产生预计阻尼器的力,然后通过CDC阻尼器模型产生实际阻尼器的力,将力作用于半主动悬架系统,将输出作为负反馈,更新加权规则㊂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天棚控制和被动悬架系统相比,该神经网络结构能很好地抑制车身垂直振动,降低车轮俯仰倾角,提高操纵的稳定性
图6㊀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系统[14]
2 4 2㊀BP神经网络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也称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这种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每一层的神经元状态只影响下一层㊂BP神经网络需要训练自身,通过训练自身使网络获得联想和记忆能力㊂当输出层的值不是理想值时,将误差值反向传递,根据预测误差不断调整网络权值和阈值,使BP神经网络实际输出不断逼近期望输出㊂
南京理工大学的张建强等采用BP神经网络模糊PID控制策略,发现该方法可以抑制车身的振动,但是该方法对于轮胎动变形的抑制不明显[15]㊂
吉林大学的胡庆玉将IPSO-BP控制算法与PID控制算法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采用IPSO-BP控制算法可以明显改善车辆行驶过程中乘坐的舒适性,能够使轮胎对路面附着力更加平稳,提高驾驶员的操控性[16]㊂但是神经网络算法存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进行完之前,系统性能不能达到最佳,因此需要更进一步研究㊂
表1㊀两种控制算法的半主动悬架实验数据对比
汽车维修之家
性能指标PIDIPSO-BP提升/%垂向位移mc/m0.020.01986.1垂向加速度
A/(m㊃s-2)1.181.0114.5角加速度a/(rad㊃s-2)0.210.18412.4前悬架动载fd/N585.1556.15.0后悬架动载fr/N582.9582.964.92 4 3㊀改进型Elman网络
Elman网络是经典的回归型神经网络,具有记忆单元和反馈连接的前向神经网络㊂这种神经网络有隐层和关联层,关联层的作用是记忆隐层单元前一时刻的输出值,和状态反馈作用类似㊂宋崇智和赵又[17]基于改进Elman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PAC控制器,对半主动悬架实验台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了悬架参数对轮荷利用率和相位角的影响㊂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如图7所示㊂
㊃171㊃
第1期徐明等:车辆半主动悬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现状㊀㊀㊀
图7㊀改进Elman网络结构图[17]
小汽车摇号最新查询
2 5㊀现代控制算法
虽然智能控制技术不断在提高,但是智能控制技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存在不能同时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问题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现代控制策略运用到车辆悬架的半主动控制中,常用的现代控制方法有LQG控制㊁LPV偏航控制㊁LQR控制等,运用这些现代控制方法,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㊂
2 5 1㊀LQG控制器
考虑系统随机输入噪声与随机量测噪声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叫做线性二次型高斯最优控制,即LQG控制㊂利用LQG控制器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主动悬架的振动规律,消除车辆在凹凸不平路面上行驶的很多不利影响㊂
重庆交通大学的兰京[18]通过选用不同的加权系数,提出一种确定LQG控制器加权系数的方案㊂通过对比分析主㊁被动悬架的幅频特性曲线,发现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悬架的垂向位移,得出了主动悬架的工作性能优于被动悬架的结论㊂
张志达等[19]基于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车辆半主动悬架的LQG控制器㊂Simulink仿真结果显示:和被动悬架相比,采用LQG控制器的半主动悬架,能够有效地减小车身的振动,降低轮胎的倾角,提高操纵性能㊂
陈士安等[20]为降低时滞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工作时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上控制量预估时滞补偿的LQG-Pade逼近合拍(LQG-PadeApprox⁃imationRhythmic,LQGPAR)时滞控制方法㊂研究结果表明:当悬架面对高频振动时,特别是在振动
能量集中的高频车轮动载荷的影响最为明显,时滞越大,悬架系统高频振动的抑制效果越差;不足之处在于采用该控制策略会使轮胎动变形和车轮动载荷指标恶化㊂
2 5 2㊀H2控制器
DMEHDI提出了一种基于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的H2控制器,根据二次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实现H2控制,并采用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应用指令信号[21]㊂但是并没有考虑当扰动超过规定范围时控制器饱和的情况㊂如图8所示,输出反馈向量hi(i=1㊁2㊁3㊁4)和向量x(t)是PDC方法的输入,将PDC的输出和路面激励作为悬架的输入
十一高速免费吗
图8㊀非线性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21]
2 5 3㊀线性参数变化控制
OSENAME等[22]考虑在某些执行器可能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提出了半主动悬架采用制动㊁转向和悬架作动器的偏航控制㊂同时设计了一种偏航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前转向㊁后制动和4个主动悬架执行器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执行器约束并拥有一定的故障自适应性能㊂
FERGANI等[23]
基于非线性代数路面轮廓提出了
图9㊀LPV/Hɕ与被动悬
架控制的对比[23]
一种LPV/Hɕ半主动悬架
控制策略,在负荷传递
的基础上,分别对4种磁
流变阻尼器进行调优,
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㊂可
以看出:使用LPV/Hɕ半
哈飞路宝多少钱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可
以显著降低车轮的垂向
位移㊂
3 课题组相关研究
课题组成员也开展了磁流变车辆悬架的半主动控制方面的研究㊂根据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联合车辆主动悬架与座椅主动悬架的集成最优控制,从而实现同时反馈调节车辆悬架和座椅悬架所需的控制力[24]㊂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与被动悬架相比,采用集成最优控制㊁单独车辆悬架控制和单独座椅悬架控制策略可以使车辆性能指标大大提高,其中集成最优控制最为显著
图10㊀响应峰值下降百分比[24]
在混合阻尼开关电流控制中,磁流变阻尼器的黏
㊃271㊃机床与液压第49卷
度系数只能在有限的几种状态值下进行切换,以达到
衰减悬架振动的目的㊂但实际控制过程中,MRD的黏度系数应该是连续可调的[25]㊂为了实现这一过程,课题组成员采用以下的混合阻尼控制策略㊂如图11所示,该控制器由天㊁地棚模糊电流控制器与模糊β值控制器组成,将2个控制器得到的电流输入到MRD的可调Sigmoid模型中,从而实时产生阻尼控制力
图11㊀混合阻尼模糊电流半主动控制系统[25]
4㊀结束语
悬架的控制策略是决定车辆悬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作者主要对国内外现有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智能控制方法㊁现代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课题组对于车辆悬架控制方法的研究成果,这为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㊂
参考文献:
[1]杨蒙蒙.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及试验台
研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YANGMM.Theinvestigationoncontrollawofautomobilemagnetorheologicalsemi⁃activesuspensionanddesignoftestbench[D].Shijiazhuang:ShijiazhuangTiedaoUniversity,
2015.
[2]胡国良,刘前结,李刚.车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混合阻尼
模糊电流控制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8(10):94-
101.HUGL,LIUQJ,LIG.Hybriddampingfuzzycurrentcon⁃trolofsemi⁃activevehiclesuspensionwithmagnetorheologi⁃caldamper[J].ModernManufacturingEngineering,2018(10):94-101.[3]傅帮成.车辆悬架系统中减振器特性研究[D].淮南:安
徽理工大学,2018.
FUBC.Researchoncharacteristicsofshockabsorberinvehiclesuspensionsystem[D].Huainan:Anhui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2018.
[4]苗壮,龙海洋,李耀刚,等.半主动悬架PID控制与Fuzzy-
PID控制对比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3):19-21.
MIAOZ,LONGHY,LIYG,etal.Acontrastivestudybe⁃tweenPIDcontrolandfuzzy-PIDcontrolonsemi⁃active
suspension[J].MechanicalEngineering&Automation,2018(3):19-21.
[5]李红,袁建平,汤跃,等.双吸离心泵性能提高及其试验
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2):77-80.
LIH,YUANJP,TANGY,etal.Experimentalstudyonim⁃provingperformanceofdoublesuctionpump[J].Transac⁃
tionsoftheChineseSocietyforAgriculturalMachinery,2005,36(12):77-80.
[6]李伟平,柳超,张利轩,等.模糊PID控制在磁流变半主
动悬架中的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33(12):1902-1906.
LIWP,LIUC,ZHANGLX,etal.ApplicationoffuzzyPIDcontrolinvehiclesemi⁃activesuspensionsystemwithmag⁃netorhelogicaldamper[J].MechanicalScienceandTech⁃nologyforAerospaceEngineering,2014,33(12):1902-
1906.
[7]唐传茵,李华,周炜,等.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车
辆主动悬架控制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2):6-11.
TANGCY,LIH,ZHOUW,etal.Controltechnologyofve⁃hicleactivesuspensionbasedongeneticalgorithmandneu⁃ralnetwork[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forAg⁃riculturalMachinery,2009,40(2):6-11.
[8]QINY,DONGM,LANGARIR,etal.Adaptivehybridcon⁃
trolofvehiclesemiactivesuspensionbasedonroadprofileestimation[J].ShockandVibration,2015:1-13.
[9]CHOISB,LEEHS,PARKYP.Hɕcontrolperformanceof
afull⁃vehiclesuspensionfeaturingmagnetorheologicaldampers[J].VehicleSystemDynamics,2002,38(5):341-360.
[10]李虹,冯彦辉,苏莉蔚.基于鲁棒神经网络的车辆主动
悬架振动控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7,15(4):324-328.
LIH,FENGYH,SULW.Vehicleactivesuspensionvibrationcontrolbasedonrobustneuralnetwork[J].Chi⁃neseJournalofConstructionMachinery,2017,15(4):324-328.
[11]GOHARIM,TAHMASEBIM.Activeoff⁃roadseatsusp
en⁃
sionsystemusingintelligentactiveforcecontrol[J].Jour⁃nalofLowFrequencyNoise,VibrationandActiveCon⁃trol,2015,34(4):475-489.
[12]DUHP,ZHANGN,LAMJ.Parameter⁃dependentinput⁃
delayedcontrolofuncertainvehiclesuspensions[J].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2008,317(3/4/5):537-556.
[13]GAOHJ,ZHAOYB,SUNWC.Input⁃delayedcontrolof
uncertainseatsuspensionsystemswithhuman⁃bodymodel
[J].IEEETransactionsonControlSystemsTechnology,2010,18(3):591-601.
㊃371㊃第1期徐明等:车辆半主动悬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㊀㊀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