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12月24日国标委综合〔2020〕54号文下达的5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修订《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项目编号20205234-Q-339。
(二)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近些年来,汽车保有量不断的提升,道路交通事故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汽车顶盖作为车身的主要部分,在保持汽车结构,保护乘员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统计发现,在所有的道路交通事故类型中,整车翻滚出现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其导致的死亡率却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是最高的,约40%的致命交通事故与车辆侧滚翻有关。在整车翻滚过程中,由于汽车车身顶部以及车身侧面是整车强度较薄弱的部位,车顶结构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容易产生压溃变形,进而造成乘员头部、颈部受到伤害,对车内乘员来说存在着较大伤害隐患。我国于2010年发布了《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国家标准,标准规定了乘用车乘员舱顶部抗压强度要求,车辆的顶部在承受1.5倍车身重量的载荷的情况下,车身顶部变形量不
广本报价应超过127mm。就国内市场而言,随着SUV保有量不断增加,整车翻滚伤亡事故占比逐年增高,现有标准要求已不满足行业现状和交通安全方面的需求。另外,早在2014年,工信部联产业【2014】453号文就要求小微型面包车顶部强度试验施加载荷应提高至车辆整备质量的3倍,对于安全性更高的轿车和SUV车型来说,其顶部抗压强度标准要求也应得到提升,亟须一部能够有效评价乘用车顶部抗压性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有效地促进汽车生产企业积极研发与改进车身结构。此外,提高乘用车顶部抗压性能也可以避免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场遭遇技术壁垒。
(三)主要工作过程
1、主要工作概述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试验及碰撞防护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汽车碰撞安全标准研究工作组,于2017年8月启动标准研究与起草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牵头组织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检测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研究修订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强制性国家标准。工作组通过企业调研、集中讨论、现场调查和试验验证等多种形式,广泛组织行业力量共同开展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研究与修订工作,深入研究顶部抗压相关的技术及应用情况,集合行业力量共同修订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前期预研工作
2017年8月—2018年12月,标准工作组研究和分析了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技术协议及技术应用和发展情况,调研结果如下:有哪些大7座suv适合家用
a) 跟踪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等汽车生产和保有大国(地区)的汽车顶部抗压强度标准,全面了解、系统分析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法规和相关变化及其影响;
b) 整车厂根据试验、研发数据或掌握的信息提出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标准修订方案。
c) 依据工信部453号文的要求和面包车的实施效果,研究确定我国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基准参数、评价方法和指标要求。
suv哪款性价比高对于车辆发生侧滚翻时车内乘员所受伤害研究可追溯到四十年前,当时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并不多,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采用动态侧滚翻进行评价时,由于假人的运动具有随机性,故每次试验得到的伤害值均不相同,试验重复性差;而采用静态强度测试进行评价则可获得很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不论采用哪种评价手段,汽车都需要满足一定的侧滚翻防护性能,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防止车辆在滚翻过程中,因车顶变形引起对乘员空间侵入而造成对车内乘员的伤害,自1970年起美国联邦法规FMVSS 216就对车顶静压强度提出了要求。
我国于2010年发布了《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国家标准,这一标准规定了乘用车乘员舱顶部抗压强度
要求,车辆的顶部在承受1.5倍车身重量的载荷的情况下,车身顶部变形量不超过127mm。这一标准与FMVSS 216要求基本一致。而美国联邦法规FMVSS 216已更新为FMVSS216a,新标准对最大质量不超过2722kg的车辆,要求加载载荷达到其整备质量的3倍。此外,FMVSS 216a要求对两侧车顶均进行试验,还增加了假人头部定位装置来监测车顶被压溃时对乘员头部的挤压力。
2018年12月-2019年4月,工作组研究和编制了标准草案及开展前期的行业摸底研究工作报告,完善了标准的工作组草案稿。
3、标准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厢式半挂车
2019年12月18日-19日,标准工作组会议在杭州召开,中汽中心代表起草单位汇报了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研究进展、国内外法规进展,并针对标准修订方向与参会专家进行了技术讨论,初步确定了标准修订方向。与会专家还共同梳理了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技术内容,就部分技术要求展开了详细讨论。会议主要讨论情况如下:(1)术语和定义 3.2天窗
企业针对软顶车提出疑问,建议相关企业下次会议提供相应照片。
(2)技术要求
东风小康针对质量比较大的车辆加载载荷是否区分提出讨论议题,东风小康提供数据支持,拿出解决
方法,会后进一步研究反馈意见。
(3)试验方法
东风日产表示是否需明确同一车辆两侧同时加载,表示两侧分开加载测试,具体顺序无要求。会议同意将5.4中的“5.3”修改为“5.2”。
4、标准工作组第二次工作会议
2020年5月20日,标准工作组召开网络工作会议,中汽中心代表起草组介绍了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预研修订进展,并就术语和定义、顶压强度重点技术问题开展了行业讨论。
5、标准立项计划下达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12月24日国标委综合〔2020〕54号文下达的5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修订《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项目编号20205234-Q-339,项目周期24个月。
6、标准工作组第三次工作会议
2021年5月18日-19日,标准工作组会议在南昌召开,中汽中心代表起草组汇报了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标准研究进展,参会专家重点对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
7、标准起草组第四次工作会议
2021年11月18日-19日,标准起草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主要讨论了加载方式为随机一侧加载测试,其中对于车身结构对称的车辆,对随机一侧加载测试;对于车身结构非对称的车辆,对车身结构较弱一侧加载测试;加载载荷为车辆整备质量的3.0倍但不超过45kN等技术内容。
8、标准起草组第五次工作会议
2022年3月24日~25日、28日,汽车碰撞安全标准研究工作组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来自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和检测机构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共计170余人参加了会议,标准起草组介绍了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研究进展,会议对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征求意见(初稿)的技术内容进行了逐条讨论,本次主要讨论及修
9、形成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
2021年6月—2022年3月,根据标准工作组第五次会议的修改意见,中汽中心对GB 26134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GB 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二、编制原则、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及理由
(一)标准编制目的
本项目是对GB 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修订,建立更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推动我国乘用车安全性能的持续提高。《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是我国汽车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强制性标准,是政府加强汽车产品管理、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企业产品规划和研发的重要文件。
国产suv排行榜 前十名
(二)标准编制原则
综合标准修订前期研究成果,根据本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立足于我国道路交通实际特点及汽车行业的技术现状,开展本标准的修订。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发展,对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伤亡,本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对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技术条件提出了通用性要求,能够有效提高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水平,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伤亡数量,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途途试道⏹提升先进性,本标准充分研究了国内外标准法规和企业产品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的前提下,结合现阶段我国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符合现阶段和未来发展的我国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基础标准。
⏹考虑可行性,通过调研整车企业,了解了我国企业在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技术发展水平或技术储备能力,调研企业对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方面存在的实施和应用等问题,提出适合且能够引导国内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相关行业发展的标准。
⏹注重协调性,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标准的普及在管理和使用上涉及到汽车车身结构等关键领域,因此在充分协调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满足我国实际情况的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标准,规范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基本性能、持续性能等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编写规范性,本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格式严格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制。
(三)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技术依据
1、标准结构及主要内容
标准规定了乘用车乘员舱顶部的抗压强度要求,适用于所有M1类车辆,但不适用于敞篷车。
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主要包括使用加载板向车辆前部边缘加载,规定了在达到指定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