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越野车
第11期2019年4月No.11April ,2019
摘要:文章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出产业中存在的优
势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紧跟全球发展趋势和国内产业政策,针对性地提出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对策建议,以推动产业整体实现蓬勃发展。关键词:新能源汽车;SWOT 分析;发展方向;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江苏科技信息
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刘中正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名称: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
SR201894。作者简介:刘中正(1984—),男,山东菏泽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
新。
引言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1],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其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对成熟,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能力,是产业布局的重点,也是本文聚焦的两个领域。美国、日本、欧盟等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力求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优势。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和政策文件,先后在全国39个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有力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大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从政策扶持、财政补助、推广应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苏州市作为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专门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协调机制,安排财政专项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市场推广和充换电设施建设等,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1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运用SWOT 分析方法,从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对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1.1发展优势
1.1.1产业板块布局齐全
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了工业园区、高新区、常熟市等相对集中的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集,基本形成了以整车企业为龙头、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为支撑、售后服务企业为配套的完整产业板块。整车制造上,苏州在传统车企和新兴车企这两大阵营中均有分布,现生产的产品以客车、专用车为主,投资建厂的
协鑫同捷、奇点汽车将成为家用汽车重要的生产基
地。动力电池上,苏州在电芯生产、管理系统、材料等方面均有布局,主要产品有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模块及配件、电池管理软件等,客户体涵盖了电池组装厂、大型车企、机器人制造厂等多个行业。电机驱动及控制上,产品涉及通用永磁同步电机、大功率传动系统、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电控集成系统等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充电基础设施上,苏州生产企业逐步扩大产品线,主要有高压连接器、高压线束、高压连接器、充电桩、云服务等,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智能网联上,苏州开始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在底盘综合控制、安全系统、车身电子系统等产品方面均有涉及。1.1.2企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苏州市加快实施“瞪羚计划”,注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现拥有相关企业近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还有协鑫同捷、奇点汽车等重点投资项目稳步推进,企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企业主要集
中在工业园区、高新区、常熟市、张家港市等区域,不仅有金龙联合汽车(苏州)、前途汽车(苏州)、观致汽车、华东汽车等整车制造企业,力神电池(苏州)、国轩新能源(苏州)、星恒电源、昆山金鑫新能、苏州正力蔚来、威睿电动(苏州)、捷星新能源(苏州)等动力电池企业,苏州汇川技术、绿控传动、海格新能源、凯博易控等电机驱动及控制企业,还拥有苏州和顺、苏州瑞可达、江苏亨通新能源、苏州智绿、多思达等一批基础设施配套企业。
1.1.3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世界名车车标苏州市重视各类科技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先后集聚了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江苏华东锂电技术
研究院、江苏新型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立了省级检测、试验平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金龙联合汽车(苏州)、力神电池、苏州汇川技术、苏州星恒等重点企业注重技术研发,积极筹建了企业研究院,着力开展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明显成效。如苏州汇川技术在永磁电机大范围弱磁调速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力神电池(苏州)研发量产的21700圆柱形锂离子动力电池拥有四大优势,金龙联合汽车(苏州)就有68个产品入选《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昆山金鑫新能先后取得近30项国家专利,大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1.1.4示范运营积极开展
示范运营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苏州市作为国家“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第二批试点城市,先后示范推广了1500辆新能源公交车,并入选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为加大示范运营力度,苏州市专门出台了《苏州市“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计划在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达2.3万辆,逐步形成以私人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推广应用格。同时,苏州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实现了核心城区“3公里”充电圈。这些有力的举措积极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开始普及。
1.2发展劣势
1.2.1产业竞争力不强
根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分享的“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50强”榜单,苏州仅位列25位,不及深圳、杭州、合肥、天津、重庆、宁波、惠州、南京等城市。究其原因,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涉及面广,但关键技术支撑缺乏,明星产品不多,影响市场竞争力。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虽然有协鑫同捷、奇点汽车等大项目签约,但生产现在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动力电池、电机驱动及控制企业在产品性能、生产一致性、产业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有明显差距,偏重管理系统的PACK企业竞争力不足,市场发展空间逐步被挤压。同时,上下游企业间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在产品的
匹配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没有显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间缺乏技术创新合作,导致创新资源重复配置,影响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和竞争力。
1.2.2本土龙头企业缺乏
苏州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尤其是本土龙头企业缺乏,如前途汽车(苏州)、力神电池(苏州)、国轩新能源(苏州)、苏州汇川技术等骨干企业是由上海、厦门、深圳、天津等地的企业在苏州投资成立,部分则是由外资企业投资或合资建立,其发展受到母公司发展战略的制约。相比之下,苏州本土大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关键零部件和成熟产品较少、产品性价比低,面临较大的市场发展压力。
青岛自由风1.2.3技术水平仍需加强
虽然苏州新能源汽车在零部件开发和技术攻关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研发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高端、重大的装备主要来自进口,专利产品和原创技术较少,部分关键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需国外进口。尤其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能动性不足,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只是对一些非关键技术进行简单改造、引进与仿制,没有进行二次开发与应用,而且产学研合作缺乏,未能形成知识共享、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互补效应。
1.2.4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与其他示范城市2020年的规划目标相比,苏州的充电桩建设速度显得较慢,如天津计划9.2万个、杭州计划6.3万个、成都计划11万个充电桩建设。而且与北京建成的4万个、上海3.4万个公共充电桩,苏州充电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使用和发展需求,影响了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电力接入周期长、成本高,核减表安装困难,用地难,私人建桩物业配合度低,报桩立项备案流程复杂周期长等问题,而且苏州供电公司作为全市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商,盈利模式不清晰,不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
1.3发展机遇
30万左右的车1.3.1低碳经济和绿发展机遇
为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着力推动世界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应对全球变暖。我国也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做出庄严承诺,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推动能源革命。可见,节能减排已成国际趋势。而且,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发展理念,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作为汽车产销大国,我国应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实施低碳经济和绿发展的重要领域,从而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1.3.2燃油车禁售带来需求机遇
汽车排放已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流动污染源,并将逐步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2]。目前,挪威、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等先后发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着力推动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取代燃油车。我国相关主管部门也开始启动传统燃油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并已发布严控新建燃油汽车产能投资项目政策法规。可以预见,在节能减排和绿发展的大环境下,燃油车市场将逐步缩小乃至退出市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机遇。
1.3.3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机遇
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十大重大发展领域,出台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新能源汽车2020年、2025年的发展目标,明确多举措推进产业快速发展。而且在2018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新能
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3年,有效支撑产业持续发展。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江苏省“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和支持举措,都为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政策机遇。
1.4发展挑战
1.4.1各地扶持政策相互竞争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家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的门槛,新能源汽车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很多省份和城市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湖北、深圳、惠州、南京等,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一些省份和地区的政策力度较大,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导致各地产业竞争加剧,有同质化发展倾向,给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1.4.2技术研发面临瓶颈
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存在诸多发展机遇,但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质量、实用性、经济性上没有实质性突破[3],不利于其持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仍面临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过短的问题,“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研发面临一定的瓶颈制约,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带来不确定性。同时,动力电池标准尚未统一,还没有做到标准模块、统一接口,这推高了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和市场推广难度。
1.4.3行业集中不利中小企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自由竞争,国内外涌现了许多竞争力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利用资金、技术、规模等优势占据全国市场,行业集中趋势明显。新能源整车市场由比亚迪、上汽、北汽、广汽等大型企业垄断,动力电池前10名企业占据了行业市场的80%,前20位生产企业的驱动电机、控制器产品占总配
套量的比例分别为78%和80%。苏州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市场发展空间被全国的龙头企业挤压,只能在加工配套环节谋取有限利润。而且国外跨国企业如美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龙头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生产电池和组装车辆,直接给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正面竞争。
2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布局在上述对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紧跟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国内产业政策走向,重点对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驱动与控制、充电基础设施、智能网联等产业链模块,明确发展方向,并根据各县(市、区)发展基础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
启源a07
2.1整车制造
随着财政补贴政策红利减少和技术门槛提高,苏州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应该着力开发新型车型,推出明星产品,进一步深化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逐步实现动力电池价格可控、性能可控,在市场化竞争中培育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金龙联合汽车(苏州)跨越发展,全力支持协鑫同捷、奇点汽车在苏州投资建厂,着力在产业创新、技术攻关、产品配套等方面开展行业强强联合。苏州工业园区应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着力开发新车型、扩大市场占有率,带动上下游的材料、制造等产业发展,形成全国知名的新能源客车产业集聚区。苏州高新区应充分发挥协鑫的新能源开发和同捷科技的汽车设计能力,补足全市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的短板,争取打造为集研发设计、销售、管理为
一体的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基地。常熟市重点发展新能源运钞车、军(警)用车、高端特种车、环卫车等专用车,促进乘用车生产规模和市场销售的扩大,着力提升专用车和乘用车性能,提高市场认知度。
2.2动力电池
苏州应依托力神电池(苏州)、国轩新能源(苏州)、昆山金鑫新能等重点企业,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着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求掌握高精尖技术,补足产品开发的前期验证和评价能力,争取在产业结构、精密制造、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苏州高新区应着力扩大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加强技术和产品开发,着力实现单体能量密度更高、电池系统成本更低、整车电池包重量更轻、更易自动化生产等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提升电芯、管理软件等方面的研发能力,继续为吉利、沃尔沃等整车企业供应配套动力电池。昆山市着力提升电池管理软件环节的技术实力,推动锂离子电池模块及配件的研发生产,联动工业园区、张家港市的相关PACK企业发展,逐步形成集聚效应。
2.3电机驱动及控制
对接国家成立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汇川技术、海格新能源等重点企业为引领,成立“苏州市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企业间以及与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
合作,推进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关键技术攻关,着力向集成一体化、永磁高效化、数字智能化方向发展,争取在电驱动系统关键材料和关键器件方面推出一系列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产品。吴中区着力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联合对电机驱动器的创新研发,攻关永磁电机大范围弱磁调速等关键技术,重点布局通用永磁同步电机、大功率传动系统、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开发和生产,着力集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产业基地。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强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研发,提升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进程及效率,着力开发电控集成系统、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系统、电驱动及传动系统等,逐步与大型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带动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2.4充电基础设施
完善的充电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4]。苏州市应加强科学规划,推进技术开发,探
索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积极布局充电设施建设,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积极落实《苏州市“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加强与市供电公司的沟通协作,依托和顺电气、苏州瑞可达、江苏亨通新能源等生产企业,全力推动充电设施的技术创新,不断推进智能充电网络、充电标准化建设,并合理布局全市的充电基础设施,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加强行业监管,避免低端竞争,引导充电
设施制造企业、运营商加强合作,着力加快充电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运行水平和充电设施运行效率,推行“充电设施+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逐步在全省、全国扩大市场占有率。2.5智能网联
智能网联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来趋势。充分发挥苏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先发优势,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整车智能化、“车网融合”等关键技术,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抢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高地。吴江区应充分发挥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的研发优势,重点培育苏州智华、绿控电控、苏州紫荆清远等高技术企业,着力开发汽车智能安全驾驶、车载智能监控等多个领域的一系列产品,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合作,推动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昆山市应加快培育江苏骅盛、珀尔曼机电(昆山)等创新型企业,开发车用连接器、车用线束、车载天线、车用摄像头等汽车智能网联相关产品,积极招引安全驾驶、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汽车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方面的高技术企业来苏州发展。
3加快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更好地推动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结合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借鉴全国其他省市的有效经验和做法,从政府角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3.1扶持产业做大做强
加快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可按“一企一策”原则给予
响一声投资奖励。同时,由市和有关县(市、区)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共同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3.2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支持全市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知识产权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储备。加强与苏州大学及省内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合作,建立汽车专业公共实训基地,拓宽各类汽车专业人才供给渠道。优化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扩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职业教育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
3.3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市场发展速度,合理预测未来发展需求,摸清全市已建的充电基础设施情况,理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合理制定充电桩建设目标和规划方案,分县(市、区)有步骤地实施推进。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在城市规划中科学选址充换电基础设施点,对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进行前瞻性考虑,努力保证充足电力增容,实现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最优布局。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困境摆脱[N].中国能源报,2011-05-02(A04).
[2]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3]谢静.四川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5(6):20-23.
[4]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EB/OL].(2012-06-28)[2019-04-11].www. gov/zwgk/2012-07/09/content_2179032.htm.
(责任编辑王永超)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Suzhou
Liu Zhongzheng
(Jiangsu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21004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uzhou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 with the SWOT analytical method.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finding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industry and analy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The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key directions and layou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ferring to the global development trend and domestic industrial policies.Finally,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y to achieve vigor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 energy vehicles;SWOT analysis;development direction;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