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上汽海外并购陷入双龙陷阱
2004爱车时光1028日,上汽以起亚嘉华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上汽借此巩固了其世界500强地位。这是国内车企第一次以控股方身份兼并国外龙头汽车公司。这一汽车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事件,被看作是中国汽车业跨国经营的标志性事件。根据双方协议,上汽将保留和改善双龙现有的设备,引进技术,并在未来对双龙进行必要的投资。上汽将帮助双龙拓展其在韩国的业务,还将帮助双龙汽车拓展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当时看来,上汽与双龙达到了一种双赢的跨国经营的局面。
上汽并购双龙的时候,双龙刚刚扭亏为盈,以生产SUV型汽车为主,还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2007年之后,随着国际油价的走高,SUV由于耗油量大,被称为“油老虎”,开始不被消费者看好,双龙在韩国的销售业绩一直在走下坡路。上汽帮助双龙将多款汽车进口到了中国,并帮助建立了中国的销售渠道,然而中国消费者并不认可双龙品牌,没有打开销路。
随后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到2008年底韩国汽车行业也遭受重创,包括双龙在内的现代、起亚、通用大宇和雷诺三星等韩国主要汽车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席卷之下均面临危机,纷纷减产、裁员。此时,双龙现金流几近枯竭,已经到了发不出员工薪酬的境地。
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上汽与双龙管理层一起提出了减员增效、收缩战线的方案,却遭到了双龙工会的反对。由于工会成员担心取消新车推出计划将直接影响到职工收入,2008五菱宏光2013款新车1217日,双龙工会成员在平泽工厂,以外泄核心技术为由,扣留了中方的管理人员。最终双龙汽车公司不得不放弃整改方案,同时宣布,已无力支付原定于当月24日发放的韩国工厂全体员工的月薪,并且停止招聘,暂停员工福利,以度过当前的经济危机。
虽然20091童志远5日,上汽紧急调拨4500万美元注入双龙,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上汽提出援助条件是双龙公司要从生产一线裁员2000人,但工会坚持不裁员使得上汽无法接受,其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也暂时搁浅。救不救双龙,一时间让上汽陷入两难境地。200919日,上海汽车(14.18,0.07,0.50%)向韩国首尔法庭申请双龙破产保护,以应对销量下滑和债务攀升的局面。200926日,韩国法院宣布双龙汽车进入破产重组程序。这意味着双龙的大股东上汽集团永远失去了对双龙的控制权。
在并购双龙的5年时间里,上汽累计砸进42亿元人民币之多,目前已损失大半。2004年是中国企业海外的一年,TCL和上汽都掉进了同样的陷阱。而此前有美国克莱斯勒和德国戴姆勒整合失败的先例。如果上汽早一点体会出“车型和技术上的融合其实非常容易,
但文化上的巨大隔阂是阻止双方走得更近的关键”背后的深意,或者留意到早在收购之初,双龙工会强烈抗议韩国政府将公司卖给中国企业的信号,也许一心想做大做强的上汽,会对收购作出更审慎的判断。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中国企业迫切在国际同行里作出成就的心理,导致了这个收购行动由开始的考虑不足,逐步演化为一个惨烈的经营败局。
上汽收购双龙,本以为可以借此迅速提升技术,利用双龙的品牌和研发实力,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步伐。实际上,双龙并非是值得上汽如此期待的强势品牌,上汽过高估计了收购后的收益,比如,双龙汽车只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厂商,虽然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在技术和研发上比中国企业要好,但缺少市场。另一方面低估了收购后整合的难度,比如,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来自中国并购方心理上的优越感,韩国工会的强势力量等。
其实上汽早在2002十万以下的商务车年就收购了双龙的一条生产线,但两年之后仍没有看清楚双龙的真实价值,这就很难用准备不足作为失败的理由了。
问题
1)请用管理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上汽并购失败的原因?
2)对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并购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