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置对策
摘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成为世界主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国之一。一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工业而言,电力电池必须具有更高的能量和更高的负荷率,从而增加了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运行时间较长,逐渐进入高度危机时期,其安全问题不仅成为汽车工业、电池企业的悬置刀,也给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工作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新能源电动汽车;事故类型;处置对策
引言
丰田红杉皮卡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和驱动电机取代了燃油和发动机,排除这一套电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其他组成与传统燃油车类似,因此,传统燃油车可能发生的起火问题,都可能在电动汽车上发生。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虽然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生产技术日趋完善、规范,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就单从火灾概率上来说,电动汽车的火灾风险已有逐步赶超的趋势。
禁止鸣笛1.常见新能源电动汽车类型
北京车牌摇号申请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有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类型,且新能源电动车辆驱动系统都是高压系统,因此,我们在救援时候必须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准确识别,才能安全高效开展救援。
2.新能源电动汽车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2.1机械滥用
当单个电池或电池组因受到针刺、冲击、振动、挤压、跌落等因素影响时,容易出现位移、破损、变形等情况,造成电池隔膜破裂、电池内部短路、电解液泄漏等问题,进而引发火灾事故。特别是出现尖锐异物刺穿电池本体的情况时,有大概率会引发电池正负极直接短路,因其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引发热失控概率及程度更高。
2.2电滥用
通常指对动力电池使用不当,主要包括快充、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外部短路几种类型。
以快充为例,快充时会导致电池内部正负极电极电势差偏离平衡电势,当电流较大时,可能改变电池负极表面的SEI膜的稳定性,造成电极材料破坏。此外,大电流充电时,电池内阻增大也会引起发热量增加,进而引发电解液反应分解、产气等问题,增加热失控及爆炸风险。
2.3链式反应
易车网报价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可能迅速升温并最终导致燃烧、爆炸,极易对相邻电池组造成物理或化学破坏形成“链式反应”,最终以点带面造成整体热失控。
2.4非法改装
慢充”改“快充”、“低能量”改高能量”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最常见的非法改装形式。局部改装可能出现整车电路系统超负荷运行、BMS(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异常,增加电池热失控风险。
3.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与传统燃油汽车火灾相比,新能源电动汽车发生火灾后还存在发热量更高、发烟量更大、
烟气成分更复杂、毒害性更强、触电风险更高、复燃可能性大等特点。因此,消防救援队伍在应对处置此类警情时,应在执行燃油汽车火灾扑救处置规程的基础上针对上述特点进一步完善措施对策,强化作战行动安全管控。
3.1强化接警调度
接到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报警后,应尽快询问起火车辆的类型、型号、位置、状态、车内存放物品、周边环境及是否有人员被困,根据掌握信息,及时查明动力电池种类、容量,车辆最高电压、高压线路走向等情况,必要时应联系生产者或当地经销商以获得详细车辆信息,并第一时间推送至参与救援的消防指战员,提升灭火救援行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同时,按灾害事故等级调派大功率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等车辆,携带电绝缘装具、绝缘剪断钳、漏电探测仪、测温仪、可燃气体探测仪以及固定、支撑、破拆、起重等装备器材,并调集联动力量到场协助处置。
3.2强化个人防护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电池数量多、电压高、电量大,一旦发生燃烧将导致能量集中释放,可
能出现爆炸失控,加之电池组经受热分解可能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氟化氢、二氧化硫等)、可燃气体(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易造成指战员中毒、触电或爆炸伤害。在处置过程中,必须着全套灭火防护装备、全程佩戴空气呼吸器、使用电绝缘装具,同时设立紧急救助小组,做好应急救助和轮换作业准备。
3.3强化风险评估
第一时间核实车内是否有人员被困,是否存在火势蔓延趋势;充分利用漏电测试仪、测温仪、热成像仪、可燃气体探测仪、有毒气体探测仪等设备对起火车辆及周边环境开展持续监测,确认车辆是否处于充电或漏电状态,预判爆炸破坏力范围及有毒气体扩散危险半径,为疏散被困人员、设置水阵地提供决策依据。
3.4强化现场管控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划分警戒范围,疏散围观众,协调交警部门疏导附近交通,并将事故区域划分为火灾扑救区、伤员转运及人员待命区。同时,对事故警戒范围进行严格封控,安排专人对进入人员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此外,火灾发生时,应占据上风方向,防
止吸入烟气中的有毒物质,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对现场进行不间断侦测,使用测温仪实时监测事故车辆动力电池部位温度,适时调整警戒范围。处置过程中还需设置安全员,全程观察现场危险区域和部位,预判可能发生的危险迹象并及时发出提示。
3.5强化处置对策
新能源电动汽车灭火战术可分为主动式灭火和防护式灭火。
3.5.1主动式灭火
当有人员被困或高压电池未起火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应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原则,选择进行主动式灭火,同步开展破拆、灭火、救人行动。应注意以下三点:
1.对火势处于初起阶段,现场满足断电条件的车辆,应立即实施断电操作,对无法实施断电操作车辆,且火势对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造成威胁时,应视情使用喷雾水或干粉灭火器对火势进行压制。
2.火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可视情采用灭火毯等器材对被困人员实施保护,最大程度避免其受到伤害,并迅速利用破拆、起重等救生器材展开救人行动。
3.充电情况下发生火灾,应确定充电站电源位置并切断。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拔出电动汽车的充电,再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救援。
3.5.2防护式灭火
    当高压电池发生燃烧且没有人员被困时,在灭火条件不充分的的情况下,应采用防护式灭火。救援人员应在距离起火车辆10至15米之外,充分利用消防灭火机器人、移动水炮等装备出水灭火,扑灭明火后,根据现场检测情况,可采取如下措施:
方法一:利用重型支撑将车辆一侧顶撑抬高,并实施固定。采用大量的水持续冷却高压电池包外部,同时利用测温仪、热成像仪等不间断监测,直至温度降低至45度以下再进行拆卸或其他处置措施。
方法二:对情况复杂,车身部件特别是电池包损坏严重的车辆,可利用沙袋、铝合金板等在事故车辆周边形成围堰,注水至覆盖车辆电池包,待温度降低后,再进行拆卸或其他处置措施。
威姿怎么样3.6强化辅助支撑
指挥中心应加强辅助决策支撑,及时推送安全提示和注意事项。现场指挥员应明确救援处置程序,严禁使用破拆工具盲目穿透护罩或者穿刺、切割、撬开、拆卸车辆的任何结构,防止造成高压系统与外界隔绝失效,产生电击危险。处置过程中,假定所有高压元件都处于通电状态,全车可能通电,不可随意触碰车辆,所有人员必须严格落实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严防触电、电池电解液喷溅、爆炸等伤害。当发现起火车辆电池部位温度急剧上升、释放大量烟气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要特别注意,火灾扑灭后,应视情固定车身并且断电。
3.7强化现场移交
灾害事故处置结束后,应全面、细致地检查清理现场,并向车主和有关部门移交现场。撤离现场时应当清点人员,整理器材装备。归队后,迅速检查保养器材、补充易消耗品,恢复战备状态,并向指挥中心报告。此外,应提醒车主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受损电池,合理采取转运方式,防止事故车辆在转运及后期静置过程中起火。
结束语
我国电动汽车行业仍处于飞速发展时期,销量和持有量在不断增长,电动汽车火灾扑灭难度高、危险性大的特点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保护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针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的特性,提出更加科学的火灾扑救措施,切实提高灭火作战效率。
团车网靠谱吗
参考文献
[1]周会会,刘宇,张亮,刘敏,王文斌.新能源电动汽车事故类型及处置对策[J].时代汽车,2019
[2]陈泽宇,熊瑞,孙逢春.电动汽车电池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现状[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GB/T38283-2019,电动汽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南[S]
[4]董扬.电动汽车安全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J].汽车纵横,2019
[5]刘回春.电动车自燃事故频发市场内外忧虑[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