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围城》中方鸿渐的父亲方遯翁
——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的“老太爷”形象
唐毅      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43-01
天津高速事故
钱锺书的《围城》是一部具有杰出艺术成就的长篇现实主义讽刺小说,享誉颇多。作品中引起最多关注的人物自然是方鸿渐,以及构成他人生主旋律的四位女性。方鸿渐的父亲方遯翁,似乎只是作为方鸿渐的背景出现,是供读者莞尔一笑之后并不会过多留意的人物。众多研究《围城》的文章中,也鲜有专门论及方老太爷的。但是,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同时也作为主人公的父亲的方遯翁,却对方鸿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没有了他,方鸿渐的存在就成了无本之木。所以,本文欲在这方面笔补缺憾,作一点初步的尝试。
稍加考察就会发现方遯翁扮演着多重角,作者从多角度的塑造让这个迂腐顽固的封建遗老跃然纸上。下面,笔者分别从不同的角谈谈对方老太爷的分析与感受。
一、封建知识分子
《围城》是一部写知识分子的书,有的学者把它称作新《儒林外史》,原因大抵由于它“细致地刻画出在洋学衔和旧学问错综时期新儒生的众生相”。在名门闺秀苏文纨的沙龙里,在无聊政客赵辛楣的饭局上,在由上海远赴内地的旅途中,在窝里斗的“大家庭”三闾大学里,依次登场的各知识分子穷形尽相。在这幅像中,如果少了迂腐顽固的知识分子遗老方遯翁,这幅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就显得单薄,不完整了。
汽车价格查询方遯翁是“前清举人”、“科举中人”、“孝廉公”,儒学修养颇深。在方老太爷的观念中,“从前人不中进士,随你官做得多么大,总抱着终身遗憾”,这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他的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若是不能出仕为官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退守“修身,齐家”这块自留地,在家庭、乡村的小天地里要风得风,要雨即雨,受到乡下人的尊重。揽胜极光报价
二、乡村绅士
与读书人的身份相联系,方遯翁还有一个身份——“在本乡江南一个小县里做大绅士”。 乡村士绅,在封建社会是一个地位特殊的社会阶层,作为乡村社会实际统治者,身为“一乡之望”,方遯翁才有了周经理才攀为亲家、资助长子留学一事,才有了“忙着办理地方公安事务”的职能,才有汉奸引诱他为日本人做事,才有到上海避难期间同乡商人送钱。
然而,这样的地位不可能始终维持,随着科举制度废除、清朝灭亡、民国建立、抗战爆发等一系列社成都车展门票
会变革,读书人与封建的国家政权的联系被割断,乡绅在政治、经济上的势力开始走向没落。这正是《围城》中故事展开的时间,民国26年,即公元1937年,抗战的爆发让人民流离失所,有钱有势有能力的人家都逃难去了。离开了“乡村”这个活动背景,方家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三、封建家长
《围城》有一个不常被人关注到的主题,即其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批判与否定。方遯翁即是这种封建大家庭的家长,
正一步步走向坟墓的旧制度的代表,对大家庭实施着有气无力的控制。
本田z4这种控制首先表现在对儿女婚姻的干涉上。方鸿渐到北平念大学后要求解除包办婚姻,方老太爷“快信来痛骂一顿”。方鸿渐留学归来被误会与苏小恋爱,方老太爷又抛出了儿女婚嫁须遵守的准则:“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方鸿渐和孙柔嘉婚后,老夫妇更是对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媳妇有诸多的不满,认为她不懂妇道和礼教。
这种控制还表现在封建孝道上。鸿渐去内地教书,遯翁要求他把每月薪水的三分之一寄回家,说是“训练对父母的责任心”。实则在他的心目中,他是儿女的债主,儿子大了自然要对他竭忠尽孝,这三分之一的薪水便是父权的绝对昭显。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封建家庭与封建政权异质同构的社会组织形式,方遯翁前半生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又是前清的举人和孝廉公,在他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是些“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他不知道世道怎么变了,封建父权思想早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贯彻在他的为人行事方式中,他本人也是这种无意识的受害者,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很少有人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一个父亲
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有定论的,一方面,“‘父亲’除了血缘上的含义之外,还是一个制约着‘儿子’的‘逻各斯’”,另一方面,
“儿子”也是“父亲”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到“父亲”的种种。那只每点钟走慢七分的老式自鸣钟是方遯翁的象征,也是方鸿渐的象征。
汽车人物
中国文化中儒家和道家是对立的两面,旧知识分子往往在这两端,或偏左,或偏右,或处在“中庸”。我认为方遯翁是偏向道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文本中方老太爷的确是年轻时考取功名创下家业的成功者,但是长期的居乡生活中,他并无担当天下重任的宏图大志,只是安于乡间的安乐生活,到了上海以后又是无聊的居家生活,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为自己立传。方鸿渐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呢?(1)大男子主义,在自己的新式小家庭里,他同样想要呼风唤雨。(2)没有远大的志向,辗转奔波,从来都只是想谋一碗饭吃。(3)没有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及关头,他只是
在情场和职场上混迹,浑浑噩噩。(4)虚妄、自大、自欺欺人,他在欧洲四年,不学无术,虽然买了脸上热辣辣的,但是当乡下人对他趋之若鹜,口口声声叫“方博士”,“郑重地当自己是一尊人物”。(5)对物质生活的贪恋,纵观方鸿渐的人生,他所追求的无非是封建纨绔子弟的散漫生活。
透过方鸿渐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父亲的方遯翁身上也有着与儿子相似的矛盾和困境。儒与道的矛盾,经过千年来中国文人的不断地调和,并不显得尖锐,而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击,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儿子尚且应付不过来,更难为了这个从封建社会中走来的老朽。他身陷封建礼教的牢笼而不自知,这一点又比他的儿子更可悲,作者对他既有揶揄,也有同情。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