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物故事精选_有意义的财富⼈物故事
简短的财富⼈物励志故事可以让我们个呢各位直观的感受到励志的⼒量。下⾯给⼤家带来⼀些关于财富⼈物故事精选,供⼤家参考。
财富⼈物故事1
传化集团徐传化
徐传化,传化集团创始⼈。
徐传化是浙商体的典型代表,他敢闯敢试,敢为⼈先,将⼀个家庭⼩作坊发展成为营收百亿的商业帝国。
⼀、敢喝“头⼝⽔”
徐传化⾝上有⼀股敢喝“头⼝⽔”的精神。农民出⾝的他只读过扫盲夜校,但是从⼩敢闯敢试,展露出过⼈的商业天赋。
从第⼀个报名参加农村合作社,到率先种树苗赚到⼗万块,再到当地著名的“办⼚能⼈”,徐传化敢为⼈先,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汽车大梁校正仪价格
然⽽,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徐冠巨患上溶⾎性贫⾎症,徐传化⼜提前“下岗”,家⾥负债累累。⾛投⽆路之下,徐传化决定⾃⼰创业,成⽴了⼀个⽣产液体肥皂的家庭作坊。
当时条件艰苦,但是徐传化总能到解决⽅法。他⽤⼀⼝⼤缸做搅拌缸,⼀⼝⼤铁锅做反应釜,请来洪师傅指导⽣产,让⼩作坊顺利开⼯。
为了开拓市场,他晚上⽣产液体肥皂,⽩天骑着脚踏车挨家挨户售卖。经过努⼒,⼩作坊的⽣意慢慢做得风⽣⽔起,第⼆年销售额就达到33万元。
随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徐传化的液体肥皂开始供不应求,他想要扩⼤⽣产,技术却成了最⼤的“拦路虎”。
⼆、“2000元买⼀勺盐”
当时,徐传化⾯临的技术难题是“如何使液体皂变浓稠”。他发现每次洪师傅都会加⼊⼀包⽩⾊颗粒,使得液体肥皂变得⼜浓⼜稠,但是对于这个关键技术,洪师傅始终不肯透露。
徐传化经过反复试验,依然不了这个难题。最后,他咬⽛花了2000元买下这个技术,原来是加“⼀勺盐”。
这件事让徐传化深刻意识到,必须掌握核⼼技术。他叮嘱⼉⼦徐冠巨潜⼼学习,提升企业科研能⼒。
当时,徐传化发现,印染坯布上的油渍很难去除,于是想要研发⼀种去油污的洗涤剂,这个重任就交给了只有⾼中学历的徐冠巨。
之后,徐冠巨天天泡在实验室,废寝忘⾷地做研究。经过1000多次失败,他终于研制出了国内第⼀款纺织助剂,即“901特效去油灵”,轰动业界。
此后,传化集团的发展驶⼊快车道。根据2017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传化集团营收⾼达330。45亿元。
现在,徐传化早已退居幕后,由徐冠巨接管企业,他正带领着传化集团创造新的辉煌。
财富⼈物故事2
信义玻璃李贤义
李贤义,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提到“玻璃⼤王”,很多⼈的第⼀反应是曹德旺。其实,福建另⼀位企业家李贤义,他所创⽴的信义玻璃同样享誉全球,位居“世界第三”。15岁便辍学的他,是如何建⽴起这个市值百亿的“玻璃王国”的呢?
⼀、从运输到玻璃
李贤义是典型的⽩⼿起家。他出⽣于福建泉州,由于家境贫寒,15岁便辍学打⼯。他先是在当地开拖拉机,之后⾃⼰创业,成⽴福建泉州市⼦英车队,运送货物。
1982年,他到⾹港做汽车零配件⽣意,经过精⼼经营,将⼀家⼩⼩的汽配维修店发展成汽车综合服务公司,积累了原始资⾦。
彼时,改⾰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地,李贤义来到深圳闯荡。他认为,当时深圳租⾦较低,政策⽀持⼒度⼤,是⼀⽚创业沃⼟。
他发现,当时国内的汽车玻璃主要依赖进⼝,市场空间巨⼤,于是决定转型做汽车玻璃。经过两年的筹备,1988年,信义玻璃诞⽣。
初期,⼚房规模很⼩,员⼯只有⼏⼗名,李贤义⾝兼多职,废寝忘⾷,每天⼯作12个⼩时以上。
除了创业条件艰苦,李贤义还⾯临着技术、销售等难题。
⼆、技术与销售
刚开始,李贤义从台湾购买机器,学习对⽅的技术。但是随着订单数量增多,李贤义遇到了技术难题。
汽车人物为了发展玻璃技术,他⼀⽅⾯⼴纳贤才,悉⼼培养,另⼀⽅⾯派⼈到国外学习,刻苦专研。⽐如,普通玻璃存在隔热效果差的缺陷,⽽信义⽣产的玻璃就可以⼤幅度减少热量传递。
2005年,信义第⼀台⾃主研发的机器问世,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李贤义积极开拓市场。早期,因为缺少⼈脉资源,他只能在深圳和⾹港两地投放户外⼴告,吸引客户。
由于“重质量、讲信誉”,信义的客户越来越多。对于⼀些国外客户,李贤义通过传真机接单,⽣产后经由深圳码头运送到国外。
1997年,信义玻璃搬迁到横岗228⼯业区,建⽴了现代化的⼚房和写字楼。
然⽽,正当公司发展蒸蒸⽇上之时,⼀个巨⼤的挑战降临。
三、打赢反倾销战
2001年2⽉,美国商务部以倾销为由,对中国14家汽车玻璃⼚商进⾏⽴案调查,信义玻璃也卷⼊其中。
⾯对⼦虚乌有的倾销起诉,李贤义选择正⾯迎战,坚决反击。“⾯对反倾销,回避等于放弃市场。我们要敢于应诉。”
李贤义带领团队制作了详细的数据报表,配合填写各种调查问卷。经过多番审查,最终信义玻璃获得胜诉。
2001年12⽉,中国加⼊WTO不久,信义玻璃⼜接到了加拿⼤反倾销的⽴案调查通知。这次,李贤义迅速成⽴应诉⼩组,在次年8⽉获得胜诉,名声⼤振。
后来,李贤义⼜遭到澳⼤利亚当地玻璃公司先后两次控告,最后均以信义玻璃获胜落幕。
根据信义玻璃2017年年报,2017年公司营业额⾼达147。28亿港元。
从寒门⼦弟到百亿富翁,从⼩玻璃⼚到世界第三⼤“玻璃王国”,李贤义创造了⼀个传奇。
财富⼈物故事3
忠旺集团刘忠⽥
刘忠⽥,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创始⼈。
忠旺集团是亚洲最⼤的⼯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享誉全球,但其创始⼈刘忠⽥却⼗分低调。14岁创业、7年“豪赌”、坎坷上市,这位铝材⼤王的奋⽃经历充满传奇⾊彩。
⼀、14岁创业
1978年,改⾰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地,14岁的刘忠⽥带着200元下海创业,他先是做⽊材贸易,之后⽣产耐⽕涂料。
彼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的⼤环境下,⽬光敏锐的刘忠⽥抓住机遇,先后创办了合成树脂化⼯⼚、辽阳铝制品⼚等企业,由个体户转为民营企业。
有⼀次去⼤连旅游,刘忠⽥发现,利润丰厚的铝型材销量⽕爆,于是开始细⼼收集铝材⾏业的相关信息,寻最佳的⼊局时机。
1992年,房改全⾯启动,刘忠⽥预测铝材的需求量将⼤幅增长,于是果断出击,在1993年创⽴忠旺集团,⽣产建筑铝型材。
准确的市场判断,让忠旺集团获得迅猛发展。2001年,忠旺集团产能达到30万吨。
这⼀年,美国铝业开出⾼价收购忠旺集团,刘忠⽥拒绝了,并且做出了⼀个惊⼈的决定——转型。
⼆、提前转型
在与美铝交流的过程中,刘忠⽥预感⼯业铝型材市场前景⼴阔。经过严密的考察,2002年,他决定转型做⼯业铝挤压材,遭到了管理层所有⼈的反对。
mg6 saloon当时,建筑铝型材如⽕如荼,⽽⼯业铝型材尚⽆发展迹象,提前转型⽆疑是⼀场有去⽆回的“豪赌”。但是刘忠⽥坚信⾃⼰的判断,他⼒排众议,疯狂“allin”。
他斥巨资兴建⼚房,引进⼤型⽣产设备,包括⼀台125万吨铝型材挤压机。同时,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聘请海外专家,成⽴忠旺研发中⼼,总共投⼊20多亿元。
那个时候,公司资⾦紧绷,⽽⼯业铝型材前途未⼘,刘忠⽥备受煎熬。
经过7年的不懈努⼒,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2008年,忠旺集团⼯业铝型材产品年收⼊⾼达62亿元。
与此同时,这次关键的转型,也开启了忠旺的资本运作之路。
三、坎坷上市
卧铺客车早在2003年,进⼊“烧钱”模式的刘忠⽥就萌⽣了上市的想法。从2004年到2007年,他为了筹备上市四处奔波,可是仍然毫⽆进展。
此时,刘忠⽥果断叫停,请来路长青专门负责上市筹备⼯作。在路长青的运作下,忠旺很快重组架构,并且与中信证券、瑞银两家机构达成合作。
然⽽,好事多磨。2008年,⾦融危机席卷全球,资本市场进⼊寒冬,忠旺的上市之路再次停滞。
为了打动投资者,刘忠⽥以“⼯业铝型材的领头⽺”为主打概念,在世界各地做上市路演。从⾹港到伦敦,再到纽约,刘忠⽥团队每天举办六场见⾯会,“⼀直不停地说”,疲惫不堪。
终于,2009年5⽉8⽇,刘忠⽥迎来圆梦时刻,中国忠旺在⾹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201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刘忠⽥⾝价⾼达185.6亿元,是当之⽆愧的中国铝业⼤王。
财富⼈物故事4
阿⾥CEO张勇奔驰型号
张勇,阿⾥巴巴集团⾸席执⾏官。
近⽇,阿⾥巴巴公布了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单季营收破千亿,引发媒体关注。辉煌的业绩背后,阿⾥CEO张勇功不可没。
作为马云的接班⼈,张勇在阿⾥的每⼀个关键节点中都扮演了重要⾓⾊,展露出惊⼈的商业天赋。
⼀、创造“双⼗⼀”深圳外环高速
加⼊阿⾥巴巴之前,张勇在盛⼤担任CFO。2007年,在猎头的引荐下,加上⾃⾝对于电⼦商务⼗分看好,张勇成为了⼀名阿⾥⼈,花名“逍遥⼦”。
初期,张勇兼任淘宝的CFO和COO。当时,“淘宝商城”发展缓慢,⼈⼼涣散,张勇坚信B2C是⼤势所趋,于是主动申请接⼿淘宝商城。
如何让⼤家记住淘宝商城的呢?2009年,张勇创造了“双⼗⼀”。他认为,11⽉11⽇处在光棍节和圣诞节之间,是⼀个促销的好时机。
果然,2009年,“双⼗⼀”成交额达到5200万,第⼆年达到9。36亿。
2011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年,淘宝商城独⽴运营,出任总裁的张勇重新定义“双⼗⼀”,由“光棍节”变成“⽹购狂欢节”,从此成为中国电商的年度盛事。
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2013年,张勇成为阿⾥28名合伙⼈之⼀。
⼆、转型移动端
2013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爆发元年,BAT全⼒向移动端转型。马云决定阿⾥巴巴要“Allin⽆线”,张勇将重点放在电商移
动化上⾯。
张勇单独带领⼀⽀团队,主攻“⼿机淘宝”。他不断创新,优化功能,让⼿机淘宝成为⼀个强⼤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户数量呈⼏何级数增长。
2015年,张勇接任阿⾥集团CEO。之后,张勇提出了⼿机淘宝的三个发展⽅向:内容化、社区化、本地⽣活服务化。
以淘宝达⼈为例,这是⼀个内容创造平台,汇集了⼀批热爱购物、热爱分享的达⼈,他们通过头条⽂章、微淘帖⼦、短视频等形式,分享⽹购知识和产品体验。
此外,⼿机淘宝有⼀个“问⼤家”的功能,⽤户在评论区提问,已经购买的⽤户进⾏回答,增强了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2016年3⽉,张勇在⼀封内部邮件中说,“淘宝的⽆线化已经完成。”
三、布局新零售
2016年10⽉,马云在阿⾥云栖⼤会上⾸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引爆线上线下⼀体化商业⾰命。其中,张勇主导的盒马鲜⽣被誉为“新零售第⼀标杆”。
早在2015年,张勇就与侯毅碰⾯,探索⼀种线上线下⼀体化的新零售模式。两⼈将⽬标锁定为⽣鲜品类,盒马鲜⽣由此诞⽣。
之后,经过多次探讨和调整,张勇和侯毅确定了盒马鲜⽣的五个统⼀标准,即统⼀会员、统⼀库存、统⼀价格、统⼀销售、统⼀结算。
2016年1⽉,盒马鲜⽣第⼀家店开业。消费者在盒马APP下单,门店3公⾥范围内半⼩时送货上门,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当年年底,盒马鲜⽣的营业额就⾼达2。5亿元。
此外,张勇还主导了⼊股苏宁、银泰、⾼鑫零售等投资,成为阿⾥布局新零售的关键步骤。
现在,距离张勇接棒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今后他还会给这个4千亿美⾦的电商帝国带来怎样的变⾰呢?
财富⼈物故事5
长隆集团苏志刚
苏志刚,长隆集团董事长。
苏志刚是典型的⽩⼿起家,卖猪⾁、开餐馆、办动物园……他敢想敢做,勇于拼搏,实现了从贫苦农民到百亿富豪的跨越。
⼀、从卖猪⾁起步
苏志刚是农民出⾝,由于家境贫寒,他14岁便开始种⽥、放⽜、养猪,磨砺了坚韧的意志。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开放的春风拂遍⼤地,苏志刚决定进城闯荡。他先是做⼟⼯,之后卖猪⾁,这⼀卖就是⼗年。
从最开始收⼊微薄,到给酒店、酒家供应猪⾁,再到建⽴猪油⼚,苏志刚慢慢赚了⼏⼗万元。
1989年,⽬光敏锐的苏志刚发现,⼴州番禺⼤⽯105国道车⽔马龙,餐饮需求巨⼤,于是决定开餐馆,“⾹江酒家”应运⽽⽣。
凭借熟谙⾷材的优势,加上重⾦聘请的专业厨师,苏志刚的酒家⼀炮⽽红。之后,他趁热打铁,⼤举扩张,建造了很多三星级⾹江⼤酒店,顾客络绎不绝。
尽管酒店⽣意如⽇中天,但是苏志刚并不满⾜于此,他想进⼀步提升⾃⼰的价值。他发现,旅游⾏业⼤有可为,于是决定做野⽣动物园。
⼆、办野⽣动物园
经过深⼊的学习和调查,苏志刚确定了动物园的经营策略——“⼤种的动物展⽰”。
他斥巨资包专机,引进长颈⿅、斑马、猎豹等珍稀动物,轰动业界。1997年,长隆野⽣动物世界开业,游客蜂拥⽽⾄。
1998年,苏志刚从虎年获得灵感,引进两头瑞典⽩虎,迅速成为⽕爆焦点。
之后,为了引进考拉,他⼀边⼤规模兴建桉树林,⼀边派专家出国学习饲养技术,终于让三对考拉仔落地⼴州,媒体争相报道。
随着规模化种模式的成熟,长隆野⽣动物园驶⼊发展快车道。
此时,苏志刚⼜突发奇想,建⽴夜间动物园。经过多次创新和迭代,长隆国际⼤马戏的表演精彩绝伦,吸引了⽆数游客前来观看。
然⽽,后来由于夜间动物园附近要改路,苏志刚不得不做出改变。他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在原地改建为长隆欢乐世界。
三、打造娱乐王国
当时,做主题乐园并不被⼤家看好,苏志刚却坚持到底,开发了以机动游戏为主的长隆欢乐世界,成功实现转型。
之后,苏志刚决定继续拓宽产品体系,建⽴长隆⽔上乐园。
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上乐园淡旺季明显,盈利困难。但是,苏志刚仍然坚持推进项⽬,引进⼗⼏套国外先进设备,⼤获成功。
与此同时,⼴东靠海,苏志刚因地制宜,决定建⽴海洋主题乐园。
他将⽬标锁定为珠海横琴岛,⼀⽚“连⼀只蚊⼦都没有”的滩涂。历经六年的艰苦开发,长隆海洋王国和横琴湾⼤酒店问世,刷新多项⾏业记录。
如今,长隆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龙头企业。根据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苏志刚的⾝价⾼达130亿。
现在,苏志刚的⽬标很清晰,“创造⼀个百年品牌,不仅做中国的长隆,更要做世界的长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