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剧《亲爱的孩⼦们》中主要⼈物描述的⼀些看法
优之选《亲爱的孩⼦们》是最近(2021年12⽉2⽇)在央视⼋套播出的都市情感剧。该剧讲述了上个
世纪⼋⼗年代“⼗⼀届三中全会”之后北⽅⼀座⼩城市在时代的的巨变下⼀紧跟时代步伐的青年
⼈的故事。故事以穆家四兄弟妹的经历为主线,诠释了那个特殊时期社会变化、⼼路历程、
亲情爱情以及⼈性的善恶等等。其中⽼⼤穆枫的⼤学梦、⽼⼆穆林的汽车梦、⽼三穆椿的舞台
梦、⽼四穆樰的⽣意梦……。在各⾃⼈⽣道路上守护亲情、追逐理想,最终回归初⼼的故事。
下⾯我们根据主⾓的出场逐个剖析,也包括剧中⼀些不符合时代的东西进⾏评价。虽然⽂学作
品中源于⽣活⾼于⽣活,但也必须符合时代背景之下的故事,不能为了创造⽽违反时代。
⽼⼤穆枫:
从穆母护⼠长李爱玲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穆枫是1956年出⽣的,原本姓吴,⽣⾝⽗母是
穆家的救命恩⼈。他们都是宏光机械⼚的拓荒者。⼤约也就是1956年前没多久,第⼀批的拓荒
者来到宏光机械⼚这块荒芜的⼟地上,从平整⼟地,建设⼚房开始。吴,穆两家都是⼚⾥的技
术员,平时关系很好。在穆家⽆⽶可炊,最困难的时候,吴家送来了20⽄⼤⽶,救了穆家的⽣
汽车人物命。有⼀天半夜,穆家所住的草棚突发⽕灾,吴家夫妇为了救出穆家夫妇,双双葬⾝⽕海,留
下了不满周岁的⼉⼦吴枫。于是穆家以故友的⾝份埋葬了吴家夫妇,收留了吴家的⼉⼦。从此
视为⼰出并且隐瞒实情⼀直到⼆⼗多年后。
这⾥有⼏处不符合那个时代的背景。⾸先同样是宏光机械⼚的技术员,不可能⼀家有余粮,⼀
家⽆⽶可炊,⼤家的⼯资都差不多。第⼆如果是吴⽒夫妇舍命救⼈就是⼚⾥的英雄,是要⼤肆
宣传并作为烈⼠纪念的,不可能由穆家以“故友”掩埋。第三新建⼤型机械⼚有许许多多的⼲部⼯
⼈等等各⾏各业的⼈参加,他们的故事不可能没有任何⼈知道。所以编剧也许是为了故事的需
要,违背了那个时代的基本背景。
在养育⼏个孩⼦的过程中,穆母李爱玲为了当年坟前许下的诺⾔,对穆枫过度呵护,导致了他
crv2020款
的性格懦弱,⾃私,没有当担。在⼗年动乱中,穆⽗被作为⽩专典型批⽃,最终丧命。长⼦穆
枫到北⼤荒插队,按年龄估算应该是1973年到北⼤荒的。1977年8⽉,穆枫与当地农民薛华结
婚,1980年为了回城与薛华离婚。这⾥⼜有⼀点⼩⼩的不合理。1976年打倒四⼈帮后,形势开
始发⽣变化,在北⼤荒插队的知青逐渐回城,1977年底第⼀批⾼考恢复。这个时间段与当地农
民结婚的可能性不⼤,⽽且穆枫当时也只有21岁。作为⼀直以来学习成绩⾮常好的穆枫为什么
没有参加第⼀、⼆、三届的⾼考?当然也许各种原因都可能,我⾃⼰就是因为莫须有的事情第
排气管生锈三年才考上⼤学的。即使穆枫等到1980年全体知青回城的时候才回到城⾥参加⾼考复习班也说
得过去,但那个时代并不是结了婚就不能参加⾼考,⾮要离婚才⾏的。剧中说穆枫为了回城离
婚是说的通的,但在填⾼考表格的时候隐瞒婚史,⽽当被检举有婚史⽽被退档也是不符
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记得1979年开始是有限制已婚的不能参加⾼考,但我不确
定,1977,1978年结婚是可以参加⾼考的。因为隐瞒婚史,隐瞒“私⽣⼦”⽽让弟弟背负有私⽣
⼦的故事实在太牵强。⽽且让未婚的弟弟背负私⽣⼦的罪名对⼩孩的户⼝⼊户也是⼀个⼤问
题。
mazda3两厢
⾃私,⽆情,懦弱,⼀⼼想出⼈头地的穆枫就这样为了⾼考不承认⽼婆孩⼦,让未婚的弟弟背
负私⽣⼦⽽毁了弟弟的婚姻。⾼考被退档之后⼜为了追求副⼚长的独⽣⼥⽽假装⾼考不成,万
念俱灰,跳河⾃杀的闹剧。为了能⼊赘副⼚长家当⼥婿,不顾“倒插门”的世俗眼光,“忍辱负
重”。为了抢原本属于弟弟顶替⽗亲进⼚名额⽽假装“精神失常”。为了争车间副主任的名额剽窃
等等的科研成果,对弟弟恩将仇报,⼀系列的表演实在是表演系毕业的,太夸张。最后也是因
为要出⼈头地,于是栽在经济问题上实在是不该。其实客观上说,穆枫对⾦钱并没有太多的追
求和欲望,⾮法所得的钱他是没有花过⼀分,实在是冤啊。他的⽼婆因“先天卵巢发育不良”,不
能怀孕⼜意外怀孕,然后⼜因为丈夫被调查的刺激⽽流产,最后安排他得了⽩⾎病,⼉⼦捐⾻
髓救了他,以此表⽰他对⼉⼦的亏⽋和留有后代?经过五年的牢狱之灾,聪明的穆枫终于痛改
前⾮,重新做⼈,⽼婆也没有跟他离婚,⼀个⼤家庭融融乐乐,开始新⽣活。编剧的安排还是
好的,不留遗憾。
东风悦达起亚福瑞迪穆母李爱玲检讨⾃⼰对穆枫太过溺爱,是她教育的失败,养成了他懦弱,⾃私,没有当担,没
有责任⼼等等。也吸取教训好好教育和培养孙辈。这点对现在的“⼩皇帝”确实有警⽰作⽤,希望
引起观众的重视,对⼦⼥的娇惯,只求分数,不培养良好的⼈格和正确的⼈⽣观会毁了孩⼦。
这在现实⽣活中屡屡可见。
⽼⼆穆林
穆林是家中⽼⼆,但是亲⽣⽼⼤,所以在妈妈眼⾥有责任担起家⾥的重担,虽然全家⼈都不知道⽼⼤不是亲⽣的,但妈妈的要求是不同的。⽼⼤只有溺爱,从不打骂,只读好书就⾏。⽼⼆则不同,严格得很。⼗⼏岁时⽗亲去世后甚⾄中断学业到处去打点零⼯赚钱补贴家⽤。⽽⽼⼆的性格刚强,能吃苦,能扛打骂,久⽽久之就成了街上的“⼆混混”。他遗传了⽗亲的聪明好学,动⼿能⼒很强,于是修理单车,到宏光机械⼚帮忙修理汽车,打杂,甚⾄跑长途倒卖蔬菜,什么都做,只要能挣钱就⾏。虽然只有初中⽂化,但晚上坚持⾃学,把⽗亲留下来的所有书籍,图纸,笔记都反复学习,练就了⼀⾝本
事。在爱情⽅⾯也是早恋,初中阶段就与同学,漂亮的⽩歌恋爱,但虽然爱得很深却恪守规矩,从来没有越轨⾏为。可惜就这样⼀位好孩⼦却给外⼈的印象是“混混”“早恋”“玩世不恭”等等的坏印象,以⾄于⽩歌的母亲死活不让⼥⼉嫁给他。当然他与⽩歌之间还有⼀个不能逾越的问题是⽩歌的⽗亲是宣传科科长,曾经贴⼤字报揭发穆林的⽗亲,后来打成⽩专份⼦,⼗年动乱中惨死。后来⽩歌的⽗亲亲⾃为⼤字报的事向穆母赔礼道歉,求得她的原谅,当然更主要是穆母不想委屈⼉⼦原谅了⽩家。可惜在他们婚礼现场被迫认下⼤哥乡下的⼉⼦,成为未婚的“私⽣⼦”,更加重了他的坏名声,成为所有⼈唾弃的坏⼈,最后连进⼚顶替⽗亲⼯作的资格都被取消。当然是⾦⼦总会发光的,后来作为⼯⼚汽修⼚编外帮忙的他屡次解决了⼚⾥修理汽车⽅⾯的难题被特招进⼚。在⼚⾥的⼏年中⼜拜⼤师傅,成为顶尖师傅的得意门⽣。进⼚五年之后成为最年轻的车间副主任,⼗年后成为副总⼯程师。⼗年后在他与⽩歌第⼆次的婚礼时被北京机械部特邀去开会,研究他的⽣产国家第⼀部⾃⾏设计的⼩汽车项⽬,⾄此穆林终于成为国家的顶级专家。
不过这⾥有⼏个不太符合当时背景的事情。⾸先穆林只是初中毕业,他的中⼩学正好在⼗年动乱中,那个时代基本上是学不到什么⽂化的,尤其⽗亲被批⽃,下放,折磨致死。他⼩⼩年纪就要担起家⾥的家务,照顾妹妹,还要想办法到处去赚钱,甚⾄打⼯只是为了减少⾃⼰在家吃饭,减少家⾥的⼝粮。虽然晚上⾃⼰刻苦学习,但那时候连起码的⽼⾼中课本和专业书籍都没有,即使⽗亲留下来的部分书籍,就他的⽂化程度没那么容易看懂。况且那个时候国内并没有⾃⼰的汽车⼯业,能⽣产的只是
解放牌⼤货车这种⽐较粗糙的⼤型机械车,⽽电路车等等根本没有。也就是说即使⽗亲在世,也还没有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穆林⼀个⼗年动乱中出来的初中⽣,没有任何⼈辅导,再怎么⾃学也不太可能变为⼤型机械⼚(国家级的⼤⼚)的副总⼯程师。何况到了九⼗年代,⼤量的正规学历和原来的⽼知识分⼦正在各⾏各业热情⾼涨为“建设四个现代化”⽽拼命。穆林最厉害也只能是技术科的⼀员或者车间主任,要成为国家级的顶尖科学家似乎有点夸张。
编剧在⽩歌与张⾠光离婚后,在穆家⼥⼉婚礼上救了穆林,然后两⼈⼜回到恋⼈模式,后为了⼤哥的孩⼦能够接受他们还要再等五年,这点也有点不符合逻辑。
总之为了描写⽼⼤的懦弱过度的渲染⽼⼆的刚强;为了描写⽼⼤的⾃私过度的渲染⽼⼆的⽆私;为了描写⽼⼤的⽆担当过度的渲染⽼⼆的“能扛事”;为了描写⽼⼤的⽆责任⼼过度的渲染⽼⼆的责任⼼:为了描写⽼⼤的⽆成就,过度的渲染⽼⼆的成就……,都给⼈感觉不真实。⽣活中不是所有事情都⾮此即彼的。
剧中还有许多⾓⾊的描述基本上都没什么特别,所以这⾥就不要浪费篇幅。总体上来说还是⼀部反映改⾰开放初期年轻⼀代热爱⽣活,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的很不错作品,值得好好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