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题⽬⾃主品牌汽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向
系(分院)汽车⼯程系
学⽣姓名某某
学号11111111
专业名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指导教师韩建国
年⽉⽇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程系(分院)
毕业设计(论⽂)任务书
姓名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班级
毕业设计(论⽂)
c4l 1.8题⽬
⾃主品牌汽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向
毕业设计(论⽂)选题的⽬的与意义
国产汽车品牌排行榜近年来,汽车⾏业作为⼀个国家的⽀柱产业,我国的汽车⾏业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取得了骄⼈的业绩,但是我国国产汽车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严峻的考验,⽂章将对我国国产汽车的现状与未来进⾏分析,现在⾯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解决的对策。
毕业设计(论⽂)的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 周三多等.管理学[M].复旦⼤学出版社,2012(2):289—297
[2] 尹海泉.⾦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业[R].2011(12):5-7
[3] 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等译.市场营销管理[M] .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2010(3):32-339
[4]曾珍,吴祥友.中国汽车品牌与⾃主开发[J].上海汽车,2012(4):7-9
毕业设计(论⽂)⼯作进度计划
[1]2012-11⽉中旬到2012-12⽉上旬指导⽼师对题⽬范围及其材料准备进⾏分析帮助。
[2]2012-12⽉上旬到2013-1⽉上旬利⽤学校图书馆,因特⽹等收集材料。
[3]2013- 1⽉上旬到2013-3⽉中旬进⾏论⽂初稿编写,并交予指导⽼师第⼀次审阅。
[4]2013- 3⽉中旬到2013-3⽉下旬对论⽂进⾏第⼆版修改,并交予指导⽼师第⼆次审阅。
[5]2013- 3⽉下旬到2013- 4⽉上旬对论⽂完成最终版本修改,并交予⽼师审批。
接受任务⽇期年⽉⽇要求完成⽇期年⽉⽇学⽣签名:
年⽉⽇指导教师签名:
年⽉⽇
系(分院)
主任(院长)签名:
年⽉⽇
毕业设计(论⽂)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姓名学号性别
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班级
毕业设计(论⽂)
⾃主品牌汽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向题⽬
评
阅
意
见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
毕业设计(论⽂)答辩意见表
姓名学号性别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班级
毕业设计(论⽂)
题⽬
⾃主品牌汽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向答辩时间地点
答辩⼩组成员
姓名职称学历从事专业组长韩建国副教授本科车辆⼯程
成员
周建军讲师研究⽣车辆⼯程
卢利平讲师研究⽣车辆⼯程秘书
答
辩
⼩
组
意
见
答辩成绩:
答辩⼩组组长签名:
年⽉⽇
⾃主品牌汽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发展⽅向
某某
摘要:汽车产业作为中国⼯业的⽀柱产业之⼀,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汽车产业不仅是⼀个国家综合性⼯业的直接反映,⽽且也是⼀个国家综合性⼯业发展⽔平的试⾦⽯。汽车产业在国家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可以从创造巨⼤国民⽣产总值、带动交通运输、军事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和外汇储备、增加就业和财政收⼊等多⽅⾯体现,尤其是中国⾃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只有建⽴起⼀个强⼤的中国⾃主品牌汽车体系,⼀个国家才能逐步发展成为⼤国强国。当前,⾃主品牌汽车处于⼀个快速发展期,我国⾃主品牌汽车竞争⼒现状如何、有哪些主要因素影
响着我国⾃主品牌汽车以及如何提升⾃主品牌汽车国际竞争⼒。
关键词:⾃主品牌汽车现状发展⽅向
⼀、我国⾃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业发展进⼊新阶段中国汽车⼯业发展我认为⼤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个阶段:中国汽车⼯业1953诞⽣到1978年改⾰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到有。第⼆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业获得了长⾜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业体系。从载重汽
车到轿车,开始全⾯发展。这⼀阶段是我国汽车⼯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时期的特点是:商⽤汽车发展迅速,商⽤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产能⼒逐步提⾼。具有了⼀定的⾃主开发能⼒。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得到改变。轿车⽣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业⽣产体系进⼀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企业⾃主发展、⾃主经营,⼤企业集团对汽车⼯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汽车⼯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业进⾏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业产品⽔平有了较⼤提⾼。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第三个阶段,进⼊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业在中国加⼊WTO后,进⼊了⼀个市场规模、⽣产规模迅速扩⼤;全⾯融⼊世界汽车⼯业体。
(⼆)产销量保持⾼速增长,国际地位⽇益提升 0
50
100
150
200250
cayennegts300
350
400
450
500
⾃主⽇系德系美系韩系法系其他
2011年1-9⽉乘⽤车国别销量份额销量(万辆)
2011年1-9⽉乘⽤车国别销量
奥迪公司份额份额(%)
图1 2011年乘⽤车国别销量份额
近年以来中国汽车⼯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从200多万台
增加到1800多万台,创造了年均增长20.64%的奇迹。但由于受到估计⾦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曾转⼊低迷,作为抵御危机的重要举措,2009年国家⾸批推出了汽车产业振兴计划,实施了车购税减征、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系列优惠政策,市场出现井喷⾏情,汽车销量两年翻了⼀番,2010年达到历史顶点。从2012年1⽉12⽇召开的中国汽车⼯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会)⽉度信息发布会上获悉,2011年,我国实现汽车产销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同⽐分别微增0.84%和
2.45%,商⽤车产销39
3.36万辆和403.27万辆,同⽐下降9.94%和6.31%。产销增速13年来⾸次低于3%,但我国汽车产销总量继续居全球第⼀位。
(三)产品结构进⼀步优化,出⼝增长较快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27万辆和958万辆,同⽐增长32%,已连续两年保持世界第⼀。2011年汽车产量为1842万辆,同⽐增长0.84%,虽然增速降低,但依然还是世界最⼤汽车产销国。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数据,2011年汽车出⼝81.43万辆,同⽐增长49.45%,⽐上年同期增加26.94万辆,创历史新⾼,对汽车销量增长贡献度达60.79%。汽车出⼝已连续两年呈⾼速增长,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开发国际市场。
(四)⾃主创新能⼒逐步提⾼,⾃主品牌发展较快
国内汽车企业实现了从简单模仿到正向开发再到⾃主创新的转变,⾃主创新
已经从单项技术和产品创新向集成创新和创新能⼒建设⽅⾯发展。“⼗⼀五”期间⾃主品牌轿车发展迅速,⾃主品牌经过持续的
努⼒和付出,与合资品牌竞争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量,但与外资品牌相⽐,⾃主品牌多⽽不强,份额稀少,仅占⽐31.98%(依据乘联会数据计算,不含进、出⼝乘⽤车)。2011年乘⽤车销售1447.24万辆,其中⾃主品牌乘⽤车共销售611.22万辆,同⽐下降2.56%(扣除出⼝国内销量同⽐下降5.42%),占乘⽤车销售总量42.23%,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37%。增长下滑,份额下降,⾃主品牌形势严峻。
图2 2009-2011⾃主品牌市场份额变化趋势
⼆、中国⾃主品牌⾯临的问题
由于国外汽车品牌及其它合资汽车品牌较深⼊国⼈之⼼,我国⾃主品牌汽车⾯临着严峻的考验。
(⼀)核⼼技术缺失
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合作,使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优势项⽬;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使整个中国汽车⾏业摆脱亦步亦趋的尴尬,都是需要中国汽车⼈思考的问题。
中国⼀汽集团总经理徐建⼀表⽰,核⼼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个根本性问题。⽬前我国汽车⾏业的零部件企业在传统的、低附加值的零部件⽅⾯已经形成⼀定配套规模,但⾼技术含量、⾼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技术零部件,⽐如空调、电动转向、电⼦制动、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仍基本由外⽅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控制。
新polocross(⼆)企业规模⼩布局分散
2009年国内汽车企业并购重组风起云涌,⼴汽与长丰、长安与中航先后“联姻”,吉利、北汽在跨国并购中收获颇丰。但这⼀光鲜成绩背后,仍旧是汽车产业集中度不够的⽼问题。
进⼊⼆⼗⼀世纪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井喷趋势,引发了各地发展汽车热潮,⼀些没有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的省份或城市,也提出⼤上或引进汽车产业的规划,甚⾄提出把汽车产业做为⽀柱产业来发展。有专家表⽰,⼜⼀轮蜂拥⽽上的发展热潮,很有可能加剧当前汽车⾏业存在的企业规模不⼤、布局分散等⽭盾。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对于⼤量的中国汽车⽣产企业来说,单个汽车⽣产企业的⽣产规模最⾼也只有270万辆,与全球最⼤的汽车⽣产商丰⽥年产900多万辆的规模还有很⼤差距。尽管近⼏年我国汽车企业⽣产集中度有所提⾼,但论单个汽车⽣产企业的⽣产规模,仍落后于国际⼀流汽车企业。
(三)新能源汽车阻⼒⼤
有⼈把2009年的汽车市场称为“政策导向年”,车市繁华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市场消费体系与各项刺激政策的落地。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为去年的车市添了⼀把⽕;“汽车下乡”政策补贴,促使全国各⼤微车的销量同⽐增长都在七成以上。有专家表⽰,这种短期刺激性的政策导向有可能使车市患上“依赖症”,⽽随着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爆的车市不可能⼀直“疯狂”下去。
很多⼈预计,随着政府优惠政策⼒度减弱,汽车市场主要靠政策外⼒拉动的爆发式增长很可能降温。⽐如⼩排量车购置税减征幅度上调2.5个百分点,再加上2009年下半年尤其是年底的疯狂购车⾏为,对
2010车市的透⽀作⽤明显,都会对今年的车市产⽣影响。
有⼈担⼼车市能否继续⽕爆,也有⼈担⼼新能源汽车路在何⽅?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汽车的节能减排问题再次引发⾼度关注。
有专家表⽰,随着我国跨⼊年产超千万辆的⾏列,节能减排的压⼒将越来越⼤。中国机械⼯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程学会理事长张⼩虞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1000万辆所处的环境,与美国和⽇本等发达国家达到1000万辆时不⼀样,如今的排放技术标准提⾼了,这使得我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需要承载更重
的压⼒。这就迫使我国汽车企业必须站在世界技术进步的⾼度,加⼤对新能源的探索,⾛出⼀条新的有中国特⾊的环境友好型汽车发展之路。
三、中国⾃主品牌⾯临的问题解决⽅法
(⼀)提⾼⾃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发展⾃主品牌,⾃主创新是提⾼汽车企业竞争⼒的关键,建⽴研发机构,掌握核⼼技术,这是我们今后⼀个很重要的任务。⾃主创新是提⾼汽车企业竞争⼒的关键。
(⼆)要⾯向两个市场,实施⾛出去的发展战略
⼗五期间我们已经实现了出⼝⼤于进⼝的突破,这是⼀个重要的标志性的⾥程碑。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前我们出⼝产品的技术⽔平和附加值还是⽐较低的,抗风险的能⼒也⽐较弱,市场次序也不够规范。因此,我们要把⽬光放在通过技术进步和⾃主创新能⼒的提⾼⽅⾯,来进⼊国际市场,以调整我们的产品结构,使产品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这样来拓展国际市场。你要想实现汽车强国,它的⼀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个产品可以打⼊国际市场。上午讲到我们现在的出⼝顺差不断的增加,我们现在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这样的情况还是⾮常少的。在出⼝⽅⾯,我们要实现四个转变,⼀个就是整车出⼝要以商⽤车为主,向商⽤车乘⽤车并重的⽅向转变。第⼆个,就是零部件出⼝要以售后市场为主,向售后市场和OEM并重转变。通过汽车产品的出⼝,在产品、技术、市场、贸易等⽅⾯提⾼我们汽车⼯业的竞争能⼒,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能⼒。
(三)注重和加强新⼀代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
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是能源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汽车⼯业乃⾄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国家发展战略选择,并已纳⼊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必须是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的⽅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同属于⼀类的整车产品,但在发展阶段⽅⾯,应该结合实际来考虑,由于以⽯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仍是现阶段的主要产品,所以占市场的绝⼤部分份额,现在还是以⽯油为主的产品,因此节能汽车的开发,我们当前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或者是加快对⽼产品的改造和新技术的采⽤,⽬前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展了这⽅⾯的⼯作,⽐如通过提⾼柴油机排放控制技
术,采取先进的汽油机节能技术,加快节能汽车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我们的战略重点,原始创新来实现技术跨越,需要通过制定发展战略,要明确思路组织实施。
四、⾃主品牌汽车的未来发展⽅向
(⼀)我国发展⾃主汽车品牌具有较⼤的优势和空间 0
50,000
100,000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2010年1-5⽉2009年1-5⽉
同⽐增长
crv2013图3 2010较2009中国⾃主品牌企轿车销量
⾃主品牌汽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对⾃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充满了信⼼,⽬前中国汽车销量⾥⾃主品牌汽车像长城,奇瑞,吉利等很多⾃主品牌销量超越合资品牌销量,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正在加快,⾏业⽣产集中度正不断提⾼,这⾮常有利于产⽣优势汽车企业和优势⾃主汽车品牌。当前,汽车进⼊家庭的速度在加快,随着私⼈购车热潮的兴起,价位适中的经济型汽车将是消费的热点,并具有很⼤的整长潜⼒和空间。这给⾃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的市场基础,在该领域内有望产⽣著名的汽车品牌。国内企业正在不断提⾼⾃主开发能⼒,为⾃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国内汽车企业把开发能⼒的培育和提⾼置于企业经营中的核⼼地位,充分利⽤国内的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如加⼤投⼊、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等,在政府的扶持下,汽车⼯业是能够在5到10年内将⾃主开发能⼒提⾼到⼀个较⾼的⽔平,并⼤⼤缩短与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差距的。国内企业已经⾛出了⼀条发展⾃主品牌的可⾏道路和模式,如⼀汽集团“以我为主”发展解放卡车品牌;奇瑞、哈飞、华晨等企业利⽤国外研发资源,逐步提⾼⾃主开发能⼒,培育⾃主品牌汽车;上汽集团则收购国外的企业和研发资源,“洋为中⽤”,发展⾃主品牌。打造⼀个著名的汽车品牌需要巨额的资⾦投⼊、较强的技术能⼒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根据国内汽车⼯业产品的开发能⼒、⾃主品牌发展现状及未来国内市场发展情况,⾃主汽车品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将⼤⼒发展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随着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