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营销中旬刊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背景
国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起步较早,全世界的第一辆电动汽车于1881年在法国特鲁夫的手上诞生。第一辆蓄电池汽车于1890年在美国诞生。从20世纪初到1915年,美国的电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年产量达5000辆。美国政府在1993年9月发布了同汽车工业界的合作相关契约,旨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概念车;2002年9月推出的“自由汽车开发计划”,使其新能源汽车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与发展。欧盟则通过了FP (framework programme )多项发展规划,全面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端技术,包括燃料电池及能源可持续等。日本丰田的混合动力乘用车普锐斯于1997年领先所有国家在全世界第一批售卖,到2007年销售量就高达100万辆。此后,丰田又推出了具有持久的续航能力和短时间充电时长的氢燃料电池车,达到了这一领域的又一高峰。
吉利汽车介绍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于1991年到2005年进入钻研阶段,国家在“八五”期间提出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于2001年提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推进了电动汽车的革新。2008年,电动汽车首次在市场上大量生产,并投入使用。2009年,科技部和财政部实施了“十城千辆”计划,并给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次性定额补助,迅速拓展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10年,国家在浙江省、吉林省、安徽省等五个省的省会对购置新能源乘用车进行补贴试点。“十三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市场规模
大幅扩张,竞争主体愈发多元化,产品供给水平持续提升,充电结构得到了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新能源汽车,2020年,将近57.8%的新能源汽车在非限购城市购买,比2015年增长近27%。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会不断朝着低碳化发展。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更符合当今的时代。在新能
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龙头企业都在暗自较劲,以求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占有一席之地。上海汽车集团多年来在中国汽车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身份,一直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和联网汽车商业化,并努力打造驾驶技术智能化。上汽集团公告,2021年合计销量546.35万辆,连续16年保持国内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73.26万辆,同比增长128.93%。并宣布在2025年将正式推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面向商业应用的固态锂电池,解决电动车用户“安全焦虑、充电焦虑和经济性”三大关键痛点,着力做强可升级、可拓展、可快换的新一代电动车平台。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吉利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生产中也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有研究表明,汽车每减重100kg 将减少油耗0.45L,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1100g,减少污染物排放92g。轻量化不仅是减排环保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提高,更是目前汽车行业的整体趋势。吉利汽车建立了专业的轻量化团队,在先进轻量化技术开发上有非常大的投入,主要以设计模块化、集成化、通用化,材料的多元化、轻质化、高强
化为技术路径,在高强钢、轻质合金和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方面已有丰硕的成果。该集团于2022年1月6日宣布2021年12月汽车销量15.8765万辆,同比增长3%;12月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销量1.8813万辆。2021年全年总销量为132.8万辆,同比增长约1%,达2021年全年销量目标的87%;2022年销量目标定为165万辆,较2021年所实现的总销量增长约24%。对于汽车品牌发展而言,创新的产品是最为重要的基础。2021年,新红旗以“双碳”战略和一汽红旗的发展规划为牵引、以领先行业的品牌营销为助力,在产品创新方面,接连树立起民族品牌汽车产品的新标杆。在2021年4月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中,一汽红旗发布了“1+10”项重磅成果,其中以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目标的“EcoLin5五链融合”发展新模式,及担纲“EcoLin5五链融合”的重量级新能源产品红
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和路径探讨
王柔怡
沈逸萌
林怡婷
王思怡
吴莲倩郑璐婷
(嘉兴商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
要:随着我国交通的日益发展,汽车的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愈发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
述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及发展前景,出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阻碍,继而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长三角地区;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2021年度SRT 项目(A2)《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路径》(编号:CD8517211125)的部分研究成果。
055
现代营销中旬刊
旗E-QM5最为引人注目。新红旗E-QM5以超过200项专利和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103g 的清洁实力,遥遥行业领先,为客户带来新的惊喜;12月,一汽红旗在海南博鳌论坛宣布,此前为出行市场打造的E-QM5,将于2022年推出私人客户版新产品,为新能源领域满足更多客户需求提供了全新着力点。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行业近期的发展不容小觑。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时代变化,在新能源领域投入资金、人力资源等,力求能够占领并扩大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上的份额。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低端移动模式正在以其成本效益优势取代其他个人交通工具。购买电动化汽车不仅能够降低综合使用成本,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响应绿低碳生活。本文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广阔,原因如下:
(一)环境保护需要
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面积绿地减少,荒地被开垦建设。同时,汽车的使用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质量提高而增加,车辆尾气中包含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氮氧化物与一氧
劳斯莱斯俱乐部化碳等,不仅会使大气污染变得严重,影响气候和环境,还会通过一个区域扩散至周围,造成严重的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
(二)政策支持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突飞猛进,背后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财政部在2020年4月23日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存发展压力。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表明要加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行业蒸蒸日上。
(三)技术支持
2020年9月29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执行副理事长张进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20年发展,始终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特别是近5年,技术提升非常明显,总体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之列。王军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首席运营官,在2021年9月介绍,目前华为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产品,包括MDC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激光雷达、鸿蒙车机OS、AR-HUD、多合一动力总成等产品。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在不断更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团队也在不断壮大。
(四)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从2021年1月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上的比例高达51%。2021年10月,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9.7万辆和38.3万辆,同比均增长约1.3倍。新能源汽车风头正盛,各大电子公司,包括华为、小米等,纷纷加入造车行业。
四、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难点
作为我国经济最繁荣兴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借助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地区科技人才的集中,正逐步向新能源汽车的“新硅谷”发展,并且凭借其优势吸引了众多汽车企业。2018年特斯拉低调在上海落户,不仅增强了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度,还带动了上游配件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便利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制造业、先进的创新技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都有利于产业集协同发展。据数据显示,2018—2021年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数量的比重在40%以上,呈现总体增长趋势。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共有491家上市公司,其中长三角地区223家,占比45.4%,几乎占到全国的一半。虽然,从全国来看,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效率高于其他地区,发展速度也快于其他地方,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核心技术亟待解决
长三角地区农业基础雄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发展方面,却缺少应有的敏锐观察能力。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中最核心的部分,而长三角地区的动力电池却没有实现关键性的进步和根本性的发展,创新引领能力不足,一些核心部件仍需要依靠从国外进口,不能完全实现新能源汽车开发自主化。此外,续航能力不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等核心技术的研究都直接制约了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时常报道的新能源汽车爆炸着火事件,不得不让消费者在购买前望而却步,也导致了消费者购买需求的降低,购买欲望不强。
(二)市场机制不足,过于政策化
长三角地区长期执行政府补贴政策,导致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行业过于依赖政策,大部分企业都是在补贴的最低线边缘徘徊,有了补贴政策的保证,并没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从产品研发到汽车生产,再到产品进行市场销售,每一步骤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这也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够,所研发的产品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换句话说,当政府扶持政策消失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难以继续发展下去。
(三)配套设施不足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公共配套设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购车之后的使用便利性。新能源汽车对电力供应
的需求非常高,及时充电非常重要,但是长三角地区的充电设施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基础不牢固、布局不合理、安全系数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充电难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这在一定
沃尔沃旅行车056
折叠车论坛
现代营销中旬刊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以杭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例,如何制定技术考核标准,实现技术上的统一,提高安全性能保障;如何满足充电桩建设与新增新能源车的同步骤配对,为每一辆新能源汽车提供电量保证;新充电桩的建筑如何预留用电量,如何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增强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应对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切入,提出适合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路径和解决措施。
(一)政府方面
萨博价格
1.加大科技投入,减少发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发展,竭力为行业新进入者打造最优的产业环境。据相关数据统计,浙江省每年设立3亿元作为新能源汽车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培育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特小镇、推广各地市的新能源汽车等。如若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很难打造出核心技术,因此,应全方位加大研发投入,把科技经费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强化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促使高新技术企业繁荣强盛。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技术,并努力保持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经费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5%以上,使之成为研发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引领力量。
广汽传祺gm82.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步伐
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长三角地区应加快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民众意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稳步前行为重点,制定出台改造方案。通过统计分析现有数量并结合该城市的宏观发展规划,合理有效地布置充电桩,从而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以提高充电桩使用率。为鼓励加快对该项设施的进程,建议提倡投资多元化,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社会资本为辅的融资模式。长三角地区还应设置新能源汽车专用充电站、停车场引导标识。建议交管与运营商共同协作,在道路等显著位置设置引导标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便捷、更直接的引导。
(二)企业方面
1.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引领能力,敢于进入“无人区”
2020年6月5日,长三角地区召开的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发扬长三角地区的各项创新能力,加快创建长三角地区科技共同体,积极打造一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第三方平台,开展技术进行创新与服务,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国创中心建立资源结构和组织结构多元化的综合性产业创
新技术型平台,形成了独特的“同心圆”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在国创中心牵引下,通过综合政策、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渠道链,并结合内外层环境,通过对人才、资源等流动交换促进各层次协调有序推进,从而实现对杠杆、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创新。采用“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第三方”新势力。
2.建设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圈,减轻对政策的过度依赖为减轻企业对政策的过度依赖,企业可以建设新能源汽车长三角创新生态圈,调动国内外资源、企业、高校、研究院等的积极性,采用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构建多元、跨界的合作体系。促进与长三角区域各市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合,将吸引过来的各类专项人才培养成新能源行业的骨干力量。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依托长三角的人才优势,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力求与企业密切合作,实行“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各个岗位进行相应的培训,努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其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各个层次需要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
新能源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要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不能使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通过实施更有效的政策和方针,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1年3月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上提出要充分调动积极性,改革创新电力体制,构筑新型的电力系统,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结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应当在控制碳排放方面作出表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不仅能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率,治理空气的污染问题,还可以减少石油等能源的消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当前,世界正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气候异常现象,降低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迫切需要倡导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虽然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的发展经济前景还是一片大好,未来必定成为汽车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陈瑶,周颖.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探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10):30-32.
[2]许帆婷.“十四五”天然气行业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J].中国石化,2021,(01):38-40.
[3]雍君.全面推进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一体化[J].汽车与配件,2021,(12):28-29.
作者简介:
沈逸萌,(1993—),女,浙江省嘉兴市人,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环境管理会计。
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