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正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因为在中国的一系列并购交易,以及与行业龙头企业的频繁接触,卡特彼勒被认为正野心勃勃地整合并吃掉中国整个工程机械市场。卡特彼勒的中国战略因此引起了中国业界人士、政府层面以及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卡特彼勒中国战略受阻
卡特彼勒正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因为在中国的一系列并购交易,以及与行业龙头企业的频繁接触,卡特彼勒被认为正野心勃勃地整合并吃掉中国整个工程机械市场。卡特彼勒的中国战略因此引起了中国业界人士、政府层面以及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不过,2006年3月,卡特彼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文斯的访华之行并未感到不愉快,并称还被中国政府官员鼓励收购更多小型企业。
3月28日,欧文斯访问清华大学,参观了清华汽车系汽车研究所。当日下午,欧文斯接受了记者采访,回应了一段时间以来沸沸扬扬的“恶意并购、蓄意垄断中国机械产业”言论。
欧文斯说,卡特彼勒所有在华收购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发展。与这些国内企业的合作,可以帮助他们做强做大,更顺利地进入卡特彼勒全球供应制造系统以及世界机械
制造领域。欧文斯认为,中国机械制造业水平不高,行业整体规模小而且技术落后,而卡特彼勒具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进行有效的产业整合,合并成大型公司,建立起世界级的大型集团。正因如此,欧文斯说卡特彼勒一如既往的中国战略不会改变,将继续帮助整合中国工程机械包括柴油发动机产业。
据悉,目前卡特彼勒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13个生产基地、2个研发中心、1个培训中心和 1个物流服务中心,并建立了由5家代理商组成的产品分销网络。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卡特彼勒开始加快实施其在中国的扩张战略。在完成对徐工的部分控股之后,卡特彼勒又兼并了山东工程机械厂。2006年初,中国机械行业内盛传,厦工集团总经理王昆东正在就并购事宜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进行谈判。同时,卡特彼勒还在谋求并购三一重工、桂柳工和河北宣工。中国业界担心,卡特彼勒的布局一旦实现,就等于“通吃”了中国机械工程行业,对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初进中国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起点是1975年,它向当时的石油部销售了第一批产品—石油钻井设备,自此卡特彼勒开始在中国参与大型项目。1978年,卡特彼勒在北京开设了一个办事处。1979年,卡特彼勒决定在中国投资建厂。与此同时,开始筹建在中国的分销渠道。
20世纪80年代,卡特彼勒与中国制造商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开始生产卡特彼勒租赁产品。从90年代开始,卡特彼勒加快了在华业务扩展,开始不断与中国企业接触谈判,希望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
1994年,第一家合资公司——卡特彼勒上海发动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5年,卡特彼勒与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机械工程集团合资兴建了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生产液压挖掘机和筑路机械。
1997年,卡特彼勒与日本伊藤忠及SNT公司在天津港保税区共同投资4765万美元组建了亚实履带天津公司和亚实锻造天津有限公司,制造履带行走装置。
1997年,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洲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了山西国际铸造公司,为卡特彼勒的发动机生产缸体和铸件。
amt变速器 此外,特彼勒还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帕金斯发动机天津有限公司和广州马克柴油机公司,生产发动机和发电机设备。
也许是因为行业方面的特点,直到1997年,卡特彼勒在中国还是一个不为人们熟知的名字。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Timothy.Elder曾说:“在中国,人人都知道可口可乐是一个大公司,但是卡特彼勒比可口可乐还要大,只是我们所处的行业不为公众所熟悉罢了。但是我们相信,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卡特彼勒是会成为‘明星’的。”随着对华业务的加快,卡特彼勒的名号很快广为人知。
加快布局
经过30多年的经营,卡特彼勒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既有生产、采购,也有物流、租赁等商业运作。进入2000年以来,卡特彼勒加快了在中国的行动。2003年,欧文斯向吴仪副总理表示,将投资中国100亿美元。消息一出,震惊了中国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这一年,中国业界老大徐工集团的销售收入才仅有154亿元人民币。
同年年底,卡特彼勒在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上公开宣布,将在中国扩大产能,参与中国
国有企业改制,购买部分国有股,计划在中国设立创新研发中心,发展物流服务,在华业务拓展到为建筑设备商提供零售融资和租赁。
烧机油 至于投资回报,卡特彼勒期望到201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能够达到20亿美元。2003年,卡特彼勒在中国取得了40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以此计算,只需要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就能达到目标。
在中国这个令人兴奋的市场上,实现这种增速绝非不现实。与发达国家或地区3%——5%的市场增长率相比,在“十五”期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局面,年均增长率超过30%。就在宏观调控之前,还出现了增长的最好水平——2004年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9%,4月份也有高达63%的增长佳绩。到2005年末,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总量已经达到250亿美元以上,占世界市场的1/5,成为北美和欧盟之外最重要的市场。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部分产品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2005年,中国装载机销售量为10.4万台,大约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而挖掘机销售量4.6万台,也占全球市场25%左右。
正如欧文斯在全球董事会2005年年会上所说,“中国市场代表着当今建筑机械行业最大的
增长机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多年来“卡特彼勒一直致力于与中国保持良好牢固的商业关系”。
迷你小吉普 收购山工
比亚迪 f3dm 最近两三年来,卡特彼勒遍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收购意向囊括中国最大的装载机制造商厦工集团、中国第一台压路机制造商中国一拖、中国最大的装载机发动机供应商山东潍柴、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发动机供应商上柴动力、中国唯一有能力生产8吨装载机的柳工集团、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老大徐工集团等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卡特彼勒的战略之一,参股国有企业一方面可以取得当地政府的认可,另一方面排除了徐工、山工等在同一个市场上的正面竞争,并能够利用上他们的销售渠道。更为重要的是,未来一旦国有股转让,作为股东,卡特彼勒具有优先购股权。
以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例,对于卡特彼勒,它的可用价值显而易见。经过40多年的发展,山工机械成为全国定点生产轮式装载机的重点企业,拥有总资产7.2亿元,年生产能力5000台,销售收入达10亿元,在中国装载机市场上排名第7,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产品支持系统和代理商网络。
2003年9月,卡特彼勒与山工有了第一次接触。此时山工机械改制成一家半民营公司未满一年,改制后的山工机械股权结构为国有股20%,管理层持股60.5%,优秀员工持股19.5%。根据公开资料,当时山工机械资产负债率较高,净资产只有436万元。2个月后,卡特彼勒与山工集团签订整体并购山工机械有限公司的意向。山工集团首次报出的山工机械售价为2200万元,经过数轮谈判,2005年4月,卡特彼勒以报价的零头收购了山工机械40%的股份,其余60%的股份在2007年前收购。
卡特彼勒为这40%股权付出的资金还不到200万元人民币。具体数额可见山东省外经贸厅的公告:“3月10日,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卡特彼勒(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30.8万元人民币和43.6万元人民币,以股权并购方式获得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30%和10%的股权,成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项目投资总额62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436万元人民币。”
借助参股山工机械,卡特彼勒获得了进入山东投资的通行证。根据2004年4月卡特彼勒与山东经贸委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工程机械主机、研发中心等领域展开全面的合作。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卡特彼勒将加大在山东工程机械行业的投资力度。君威汽车
失手徐工
徐工集团是江苏国有独资企业,徐工机械则是徐公集团全资拥有的子公司。2002年底,江苏省政府将徐工集团列入需要改制的82家大企业集团名单。
2003年1月29日,卡特彼勒总裁到访徐工,4月份,卡特彼勒明确表示愿意跟徐工合作。徐州市政府经过筛选,相中了6名候选人: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华平投资、花旗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和凯雷投资集团。
2005年4月,正当徐工机械的股权争夺如火如荼之时,卡特彼勒的一位全球副总裁乘坐包机,从美国直奔徐州,再次与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等公司高层就收购事宜进行了会谈。为此,当时有媒体断言:卡特彼勒9月入股徐工大局已定。
不料,4个月后,卡特彼勒被淘汰出局,徐州市政府选择了包括凯雷在内的另外三个候选投资者。
据徐州市政府人士透露,如果卡特彼勒入主徐工,“徐工”品牌很可能从此消失,这是政府
和企业方面都不能接受这种结果。
徐工集团希望保持自己的品牌,保持现有管理层稳定,一并解决所有遗留问题。这与卡特彼勒的构想差距甚远。最终徐工选择凯雷而非卡特彼勒,一个重要原因是凯雷非产业资本,本身没有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实业,不存在垄断市场的威胁。
采访中,业界人士一致提起卡特彼勒的强势:被收购方必须取消自有品牌;卡特彼勒要绝对控股。从卡特彼勒于2003年向国内某企业提交的一份投资合作意向书可见一斑:
合资要在卡特彼勒全球战略下进行,并服从卡特彼勒的全球战略;
卡特彼勒要求拥有品牌,强调全球一体化,限制使用原企业品牌;
卡特彼勒先投资10%的股本金,但行使100%的所有权利,其他股本金分为7——8年投资到位,在此期间卡特彼勒代管其余90%股权,同时要求该企业交代管费用;
该集团需向卡特彼勒在国内建立的研发中心购买技术;
其产品只在中国本土销售,限制产品出口,出口产品须打卡特彼勒品牌;
限制该集团和其他竞争者合作,对现有合资企业的发展进行限制;
在这样的基调之下,徐工和卡特彼勒的第一次合作不太愉快。
天津港汽车报价 1995年,徐工与卡特合资成立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生产液压挖掘机,双方总投资8200万美元,中外双方的股份比例为40∶60。
在进口散件组装生产的初期,徐工集团希望尽快推动零部件国产化,这样可以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自我技术控制能力。而卡特彼勒则希望在中国市场取得更为强势的地位。结果卡特彼勒从零部件上赚钱的同时,合资公司却连亏三年。1997年左右,卡特彼勒要求追加第二期投资,无钱可投的徐工被迫卖掉24.4%的股份,卡特彼勒顺利以近85%的股份控制了合资公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