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买车本地上牌189
华为重申不造车中国设备工程C h i n a  P l a n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北京小汽车中国设备工程  2019.06 (上)随着增压发动机的普及,发动机设计的更加集中紧凑,内燃机的升功率越来越高,热负荷也随之越来越大,对散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尤其混合动力车型,除了发动机散热还需要电机及电池的散热,在机舱前端集中了大量的散热元件,对整车的散热提出了新的要求,除此以外,今年来逐渐应用CVT 等变速箱,也需要通过冷却系来冷却,大大增加了机舱热管理开发的难度。此外,由于油耗的压力,对整车造型、风阻系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端进气格栅造型的影响造成冷却系统的进气量变小,散热需求的增加与系统布置更加复杂,空间尺寸更加紧凑的矛盾对目前的整车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热害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风险识别对整车热害性能开发至关重要,贯穿项目的整个热害性能开发周期,从前期总布置阶段的识别,到TG0和TG1数模阶段的仿真识别,再到试验开发阶段的测试数据识别。每个阶段的风险识别,都与整改周期、成本、工艺等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工程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进行高效准确的热害风险识别。本文通过参与多款车型热害性能开发过程,结合期间遇到的各种热害问题,综合考虑周期、成本、工艺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项目开发阶段,研究出三种风险识别方法:间距识别法、误差带识别法和数据库类比法。图1对三种方法的适用阶段进行了说明。
(1)间距识别法。间距识别法是热害识别的第一道大门。其特点是通过测量大量的对标车热害及热源的间距,对不同的车型,依据发动机的排量及排气形式(前
汽车热害识别及解决方法研究
陈雨,封云,夏炎,张春霞,蔡帅磊
别克公司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 101300)
摘要:在汽车性能开发过程中,零部件的热保护是整车可靠安全行驶的一项重要性能。本文结合大量的对标车数据及本公司新开发车型的数据,在充分的试验验证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详细的分析和统计,首次提出了3种工程适用的热害风险识别方法和3种热害问题解决方法。风险识别法包含:间距识
域胜007怎么样别法、误差带识别法和数据库类比法。其中,间距识别法是热害识别的第一道大门;误差带识别法是热害风险识别的第二道大门;数据库类比法是热害风险识别的第三道大门;热害风险识别后,接下来需要进行关键的一步:解决热害问题。根据零部件产生热害,从热源来源原因得出热害解决方法包含:辐射热解决法、对流换热解决法、综合影响解决法。在寻工程解决方法时,根据不同的热流来源,采用不同的方案,会高效地满足成本及项目周期的要求。通过以上方法完全可以达到热害识别早、识别全面准确、方案准确有效,成本低周期短的目的。
关键词:热害;风险识别法;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0)06(上)-0189-03
排气或后排气),对间距数据进行规律统计,并将其用做新开发项目的DMU 检查,作为总布置阶段热害风险识别的重要依据。在总布置期间,运用间距识别法,可以对关键的热害件风险进行初步识别,如果间距不满足,且预估后期会存在热害风险,就在总布置冻结之前进行间距调整,尽可能地规避一些显著的风险,可以有效避2014 e3
免后期因改动造成的成本增加和周期延长。间距识别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用图2进行说明。
根据多款对标车的静态间距测量表,总结得出间距规律统计表,见表1。
(2)误差带识别法。误差带识别法是热害风险识别的第二道大门。其特点是在TG0和TG1数模出来后,进行热害CAE 仿真分析,由于仿真存在误差,为了更准确的识别热害风险,通过大量的仿真和试验对标,对各热害件进行了误差带统计分析。作为仿真阶段热害风险识别的重要依据。对6个车型9款动总进行全工况下的机舱温度场仿真分析,仿真模型的所有工况条件以及各部件发射率进行统一设置,对现行计算方法进行验证。
其中:误差值=仿真值-试验值                    (1)
对各工况下的数据规律进行总结整理,并通过对
图1 识别方法适用范围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