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能源车辆越野性能评级方法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M1、N1、N2类车辆中新能源车型的越野性能等级评测,主要适用于混合
动力、增程式、纯电动力等有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类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T 12539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 1254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最小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测量方法
GB/T 12541 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
GB/T 12543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678-2021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GB/T 12782 汽车采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4172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静侧倾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8697 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
GB/T 38146.1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1部分:轻型汽车
GB/T 38146.2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2部分:重型商用车辆
QC/T 658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性能道路试验方法
QC/T 900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越野工况Off-road condition
越野工况,指车辆在正常高附公路之外的行驶工况。通常分非铺装路工况和无路工况两种。
非铺装路指表层没有铺设水泥层或者沥青层、仅有以使用砂土和碎石等材质组成的路基的毛坯公路。这种路面常见于人口密度较低西北地区的冻土地带公路和任何地区低等级公路。非铺装路通常也包含由车辆在无路的野外,长时间碾压所自然形成的道路。由于未经过工程机械铺设,此类非铺装路的不平整度较高,车辆所遇到的地质条件也更多样化。
无路工况指在铺装公路与非铺装路之外的、几乎无车行驶的工况。由于我国地域范围广阔、自然环境丰富,国内的无路工况非常复杂,几乎涵盖各种自然环境,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对车辆的越野性能需求也不尽相同。
3.2  越野性能Off-road performance
越野性能指车辆在越野工况中所表现出的行驶和使用性能,尤其指代驾驶员在越野工况中所使用到的、重点感知的性能。涉及到的车辆系统包括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底盘电控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系统及附件、座椅系统等。
3.3全地形驾驶辅助系统All-terrain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全地形驾驶辅助系统的作用在于提升车辆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越野性能,通常对沙地、岩石、泥地、雪地、砂土等工况设置专门的驾驶模式。如要完整评价具备多地形系统车辆的越野性能,则需在对应的地质条件工况中开展评价工作。
3.4越野轮胎Off-road tire
越野轮胎是对至专门设计用于在非铺装路面和无路工况中使用的轮胎。
常见的民用越野轮胎为All Terrain(AT)轮胎,此类轮胎可以兼顾日常公路行驶和越野行驶。根据性能设计的偏重,不同类型AT轮胎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越野性能各不相同。
较为不常见的民用越野轮胎为Mud Terrain(MT)轮胎,该类型轮胎主要适合于泥地行驶或攀爬岩石,但公路行驶性能很差。
竞赛用越野轮胎和其他特制的越野轮胎不适于本标准的评价工作。
4  评测样车准备
4.1  样车的调试与整备
评测前,应对样车进行以下点检、调试,点检结果记入附录1.1《越野性能评测样车信息记录表》。
a) 动力电池电量大于90%。
b) 轮胎规格和花纹应符合产品配置定义,轮胎花纹深度不应低于新胎花纹深度的90%。
c) 车轮胎压、定位参数调整至设计值。
d) 对于姿态高低可调的车辆,在进行试验前应将姿态调整到越野姿态中最常用高度。
e) 检查底盘各系统功能及连接件紧固情况,调整拧紧力矩至规范值;检查车辆润滑及
加注情况,其中燃油箱和散热水箱要求加满;检查车灯、雨刷器和喇叭等。
4.2  样车加载
样车在评测工作开始前,按照下述要求进行载荷配置。
a) 各类车型在评价时的理论载荷状态见表1。
b) 评价人员以表1中的乘坐方式,按照驾驶位——副驾驶位——第二排右侧——第二
排左侧——第三排右侧的先后顺序乘坐。缺少乘员的位置,应放置68kg配重。
c) 评价开始前,按照每车乘员的数量或载货量完成车辆配重的安置,评价人员体重与
标准重量68kg之间的差异无需体现在配重当中。
表1 评价样车理论载荷状态
车辆类型乘坐方式理论载荷状态
5座车前2人/后1人前68kg×2+后68kg×1+行李7kg×3
6座车前2人/后2人前68kg×2+后68kg×2+行李7kg×4
7座车前2人/中2人/后1人前68kg×2+中68kg×2+后68kg×1+行李7kg×4
双排皮卡前2人/后1人/货物前68kg×2+后68kg×1+货物 =(满载质量-整备质量)×50% 单排皮卡前2人/货物前68kg×2+货物 =(满载质量-整备质量)×50%
其他类型乘客+货物 =(满载质量-整备质量)×50%
5.  评测车辆的分类
由于车辆尺寸、重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车辆的越野性能实际表现,因此参评车辆将按
照车身长度、轴距综合判定其级别,被测车辆的评测结果只在其所属级别内有效。
评测车辆按下表方式进行划分级别:
表2车辆级别
车辆级别车身长度轴距范围
小型≤4450mm ≤2650mm
紧凑型4350mm——4750mm 2600mm——2800mm
中型4550mm——4900mm 2700mm——2950mm
中大型4800mm——5200mm 2800mm——3150mm
大型≥5100mm ≥2900mm
6.  评测结果的构成
车辆越野性能的最终评测结果由车辆配置评分、客观测量评分和主观评价评分三部分通过相应的权重系数折算,求和计算出被测车辆越野性能的总分。
N=C×30%+O×30%+S×40%
其中:N——车辆越野性能总分;
C——车辆配置评分;
O——客观测量评分;
S——主观评价评分;
7.  车辆配置评分
车辆的软硬件配置对于越野性能可以起到非常大的提升作用。其中,越野环境分为慢速和高速两类。慢速越野通常为泥地、岩石等崎岖路况,车速范围通常在0—20km/h左右。高速越野通常为沙漠、平坦的戈壁等场景,车速通常都能维持在20—60km/h左右,在部分极为平坦的沙漠地带,性能较好的车辆甚至可达到100km/h左右。针对上述低速、高速两类越野工况,所需要的车辆硬件配置类型也各不相同。
车辆配置分为基础分与附加分两部分。基础分部分的项目包括驱动形式、轴间限滑、前轴机械限滑、后轴机械限滑、轮胎,共计五部分。每部分根据车辆自身的配置进行单选,并最终求和得到车辆的基础配置得分。
1.驱动形式低速越野高速越野
后驱  5    5
分时四驱25 20
适时四驱10 15
全时四驱25 25
电控四驱25 25众神系列
2.轴间限滑
分动箱连接10    5
液力变矩器  5    5
多片离合器-可锁止20 25
多片离合器-不可锁止10 15 
托森差速器-可锁止25 30
托森差速器-不可锁止10 15
牙嵌式差速锁30 25
虚拟差速锁25 30
3.前轴机械限滑
开放式0 0
多片离合器-可锁止20 30
多片离合器-不可锁止10 15
托森差速器-可锁止25 25
托森差速器-不可锁止10 10
牙嵌式差速锁-主动锁止(驾驶员控制)30 25
牙嵌式差速锁-被动锁止  5    5
虚拟差速锁25 30
4.后轴机械限滑
开放式0 0
多片离合器-可锁止20 30
多片离合器-不可锁止10 15
托森差速器-可锁止20 25
托森差速器-不可锁止10 10
牙嵌式差速锁-主动锁止20 25
牙嵌式差速锁-被动锁止  5    5
虚拟差速锁25 30
5.轮胎类型
HT轮胎  5    5
小型越野汽车AT轮胎15 20
MT轮胎20 10 第二部分配置评分为附加分,包括悬架配置、电控系统、辅助设备三部分。此部分为多选,根据评测车辆的配置,选择多个对应的配置项,并求和计算附加分的分值。
6.悬架配置 
悬架高度可调15
减振器软硬可调10
稳定杆可断开15
稳定杆易拆卸  5
7.电控系统 
脱困功能(单一模式)10
多地形系统20
上坡辅助  5
陡坡缓降10
低速越野巡航10
转向辅助10
底盘透视系统  5
8.辅助设备 
绞盘-已装配15
绞盘-预留位  5
涉水喉-已装配10
涉水喉-预留位  5
外防脱圈轮辋15
最终,评测车辆的配置得分由基础分与附加分相加获得。
8.  客观测量评分
客观测量指标包括几何通过性、车轮接地性、四驱动力分配、,共计八个指标板块。
8.1  几何通过性
几何通过性指车辆与越障相关的车身几何尺寸,包括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离地间隙四个指标。几何通过性指标参数越大,车辆与地面发生剐蹭的概率越低。
对于具备姿态高低可调的空气悬架车型,几何通过性指标应在其可人工主动进入的最高姿态下进行测量,系统自动调节或在行驶中才能出现的的姿态不进行测量。
对于使用螺旋弹簧、扭杆弹簧、钢板弹簧等通常不可调节姿态的悬架类型,应在该车的设计载荷状态
进行测量。设计载荷的加载方式见表1。
各指标的参数范围及对应分值见下表,在区间内线性差值。
序号目标要素整车级指标度量单位参数范围得分
<20 0
25 60
1 几何通过性接近角度
≥80 100
<25 0
30 60
2 几何通过性离去角度
锦州机动车违章查询≥70 100
knight xv<12 0
18 60
3 几何通过性通过角度
≥50 100
<100 0
150 60
gmc保姆车4 几何通过性最小离地间隙mm
≥300 100奇瑞汽车配件
8.2  车轮接地性
车轮接地性指车辆在越野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接触的能力。包括接地比压、坡道行驶指数两个参数。
接地比压指轮胎单位接地面积所承受的垂直载荷。接地比压越大,车辆在松软地面上的下限量也越大,车辆的行驶阻力也越大,且有可能发生底盘触底。
坡道行驶指数描述车辆通过扭曲路面时,车轮接地的能力。测量该指标时,被测车辆的单个前轮驶上角度为20度的斜坡,当有任何一个车轮即将离地或发生滑转时停止前进,斜坡上的车轮在坡道上行驶的距离,除以被测车辆的轴距并乘以1000,所得结果即坡道行驶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则车辆通过扭曲路面的能力越强,扭曲路上车轮离地的概率越低,能够提供更良好的驱动力。
对于具备姿态高低可调的空气悬架车型,接地比压、坡道行驶指数都应在其可人工主动进入的最高姿态下进行测量,系统自动调节或在行驶中才能出现的的姿态不进行测量。
对于使用螺旋弹簧、扭杆弹簧、钢板弹簧等通常不可调节姿态的悬架类型,应在该车的设计载荷状态进行测量。设计载荷的加载方式见表1。
各指标的参数范围及对应分值见下表,在区间内线性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