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错别字
这是网上广为流传的两个笑话。
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第一天,老师叫他的名字“朱肚皮同学”,一连叫了几声,他都没有反应。老师走到他面前说:“我叫你呢,你怎么不答应一声?”这个同学委屈地说:“老师,我叫朱月坡,不叫朱肚皮。”原来,这个同学写字有些马虎,他的“坡”字的左右两个部分写的不够紧凑,结果,老师把“月坡”误念成了“肚皮”。
这事儿发生在古代。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第一天,先生叫他的名字“林蛋大同学”,一连叫了几声,他都没有反应。先生走到他面前说:“我叫你呢,你怎么不答应一声?”这个同学委屈地说:“先生,我叫楚中天,不叫林蛋大。”古代写字都是竖着写。这个同学写字有些马虎,
他的“楚”字的上下两个部分写的有些脱节,加上字与字之间没有合理的间隙,结果,先生把“楚中天”误念成了“林蛋大”。
这两个笑话都是因为写字写得不够规范造成别人误解从而造成的关于错别字的笑话。
写了错别字造成笑话还算好的,写了错别字丢了自己的性命甚至改变了历史都是有可能的。
1930年4月。阎锡山与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
为了集中精锐兵力消灭蒋介石在河南的有生力量,阎锡山和冯玉祥召开了联席军事作战会议,分别制订了精密的作战计划。会上决定,阎锡山和冯玉祥各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省的沁阳县会师,集中兵力,以强压倒的优势合围,一举聚歼驻在河南省的蒋介石军队。
沁阳在河南省的北部,离黄河北岸70公里,这个地方北靠山西,而阎锡山的军队绝大部分驻扎在山西。之所以选择沁阳为两军的集结地,当然是信赖阎锡山部队的地缘优势。对阎锡山来说,沁阳离山西较近,进可攻、退可守,非常有利。
散会后,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很快就拟定了一份调动部队的紧急命令:“命令某某部,昼夜兼程,直插沁阳,与阎锡山部会师……”谁知这个撰写命令的作战参谋官,地理知识甚少,做事粗心大意,把沁阳的“沁”字,多写了一撇,写成了“泌”字,这样一来,集结地点“沁阳”变成“泌阳”。偏偏河南省真的有“泌阳”这地名,这泌阳却在河南省的南部,离湖北省只有几十公里路程。当时湖北还是蒋介石重兵驻防之地,在那里集结当然对冯阎联军不利。
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冯玉祥这支奉调集结参战的部队长官,接到调动军令后,非常惊讶,脑子里闪过一个问号,总部到底是怎么搞的,怎么到泌阳与阎锡山部会师?这是靠近蒋介石势力范围的地方啊!但是因为冯玉祥平时治军颇严,军令如山倒,部下养成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习惯,故他不再向总部再次询问,立即带领部队星夜赶赴离真正会师地点相隔200多公里的泌阳,准备与阎锡山会师去了。特种车
再说阎锡山部队按预定时间赶到沁阳,左等右等,眼看会师时间已过,还是看不到冯玉祥部队的影子。阎锡山部队因人数少,不敢单独作战,眼看不妙,立即打电报询问冯玉祥,冯玉祥向参谋部一查,才知道奉调的部队已经奉命挥师南下,背道而驰,赶去泌阳了。而蒋介石的部队却已经在湖北集结,这里离泌阳很近,眼看就要被蒋介石部队重兵包围。冯
玉祥大惊,急令撤退,但想完成原定的作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就是粗心参谋多的这一撇,使阎锡山和冯玉祥的联军陷于被动,导致联合作战计划失败。这位参谋也因这一撇断送性命,受到军法处置,被决了。
学生的作文中,因为错别字引起的笑话更多。下面是有些老师从学生的作文中摘录的句子,有大陆的,也有台湾的,【】中是老师的评语。
1.就在这时,一俩“中风”牌汽车,正好撞到了丈夫身上。
【师评:“中风”牌汽车?不是拉登驾驶的吧?“俩”应为“辆”;“中风”应为“东风”;】
2.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吻于乌江。
长安福特10万左右车【师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吻”应为“刎”】
3.起初,我的心降到了珠穆朗玛峰最底峰……
【师评:珠穆朗玛峰最底峰在哪里?东经?北纬?“最底峰”应该为“最低处”】
4.一个女生的日记这样写道:我家周围有很多人养狗,没有一点公德,今天早晨我刚从家里出来,就看见门口有一堆不知哪条野狗拉的屎,我大吃一斤。
【师评:海量!海量!“斤”应为“惊”。】
5.早上起床整理“遗容”后,我们到学校集合,搭车前往垦丁毕业旅行。
【师评:不知道你家是哪一家殡仪馆?老师一直都不知道……“遗容”应为“仪容”】
6.报上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
【师评:一字之差,养蚵人家翻身矣!我是不是该赶快去养牡蛎?会赚到翻哦……“治癌”应为“致癌”。】
7.我认为自己是个品学兼忧的好学生……
【师评:你是该忧了──不及格。“忧”应为“优”。】
8.收表子的时候,我们从地里把表子拉到场里,开始打表子。打完就会晒表子,晒完就把表子收起来。
【师评:太可怕了!你们家是农村的吗?“表”应为“麦”】
众泰5008报价9.食食物者为俊杰,适者生存。
【师评: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挑肥拣瘦,不是养生之道。“食食物”应为“识时务”】
10.2060年早晨,甘肃九泉太空装置发射基地……
【师评:九泉?是阎罗王建立的吧!“九泉”应为“酒泉”】
……
相信大家看到了都会忍俊不禁吧?
在社会上,也有些人故意用错别字做广告来引人注目的。如:
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
可是,为了避免歧义,更为了正常沟通交流的需要,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中、考试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尽量不写错别字。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错字,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这称之为“错字”。如有人将“染”字右上角的“九”写成了“丸”,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或者将“曳”字的右上角多写了一点,这些都是错字。另外一个字,别字,即使误写成别的字,其他的长得音似或者形似的字,如“戊戌”写成了“戊戍”、“按部就班”写成了“按部就搬”,或者将“建议” 写成了“建意”,其中的“戍”、“搬”、“意”等都是别字。
俊杰汽车错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古代关于白字先生的笑话很多,基本上都是用来嘲讽那些写错别字的人。
有个人的官是花钱买来的,此人不大识字。一天,他坐堂问案,书吏呈上名单,上面开列原告、被告、证人三人,原告叫郁工耒,被告叫齐卞丢,证人叫新釜。
官拿笔点原告郁工来,误唤道:“都上来!”三个人就一齐上了堂。官怒,说:“本县叫原告一人,你们为什么全上来?”书吏在旁不好直说他念错了,就禀告说:“原告名字,另有念法,叫郁工耒,不叫‘都上来’。”官又点被告齐下去,误叫:“齐下去!”三个人又一齐退下去。官又怒,说:“本县叫被告一人,为什么又全下去?”书吏又禀道:“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官说:“既然如此,证人的名字,你说该念什么?”书吏说:
“叫新釜。”
官转怒而喜道:“我就估量他必定另有念法,不然我要叫他作‘亲爹’了。”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有个监生姓齐,家里很富,但不识字。一天,太守写了一张票子,要差役去买鸡二只、兔一只,差役不识票子上的字,央求齐监生给看看,齐监生说:“买鸡二只、免(兔)一只。”差役一听,买二只,免一只,不就是一只吗?所以他只买了一只鸡回来交差。
sebring排气太守怒道:“票子上写的是买鸡二只、兔一只,为什么只交一只鸡?”差役就说这是齐监生给念的票子,太守就把齐监生传来询问。齐监生来后,恰巧太守有公干,就叫齐监生暂时到斋戒库里等候他。
齐监生进了库,见碑上有“斋戒”二字,误认作他父亲齐成的姓名,睁大眼睛大为惊诧,接着就悲痛地哭了起来。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先人的灵座,不知是什么人给设在这里,睹物思亲,倍感伤情,怎么能不哭呢?”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古代关于错别字的故事也很多,其中一个就跟苏东坡有关。
有两个白字先生,一个把“進(“进”的繁体字)士”读成“道士”,另一个则读成“进士”。二人互不相让,争得不可开交。碰巧遇到一个和尚,两人忙请他仲裁是非,和尚边走边说:“贫僧急着去打齊(“齐”的繁体字,实应为‘斋’字),请二位施主去问别人吧”。二人转身又去向一位教书先生讨教,先生曰:“二位莫急,等我回去查查字曲(典)。”两人等得不耐烦,只好赶去问苏东坡,并陈述求证经过,苏东坡一听乐不可支,当即赋诗一首:“道士进士两相争,和尚打斋说打齐。教书先生查字曲,本府就是苏东皮。”
有些错别字的故事常常还有一些门道。
图中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错字案例之一,第一因为这个字的影响很大,第二因为是皇帝写的,虽然确实写错了,而且不到合理的解释理由。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块悬挂在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的牌匾,鎏金的“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字下部多写了一横,不过此乃康熙大帝的御笔,谁敢说错,于是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据说后来的乾隆皇帝看出了问题,于是用满、汉、蒙、藏、维五种文字,另题写了一块没有错字的“避暑山庄”鎏金匾,挂于内午门上。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这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就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这是怎么一回事?
据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
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后来,乾隆下江南时,还曾和诗一首:“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刻在碑后,成为一段佳话。
山东曲阜孔府的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
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对于孔府这两个错字的来历,也有传说。
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据说这以后孔府凡书写“富”上面皆无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