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通过ICT技术改造实现“自动化”“网联化”的技术升级。新业态、互联网车厂突破传统产业链壁垒,通过鲶鱼效应激发产业变革活力,利用软件重新定义汽车时代,细化产业链延伸出诸多汽车产业发展新领域。伴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得到跨平台化的发展。随着人才需求的专业性结构调整,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发展也受到了行业更多的关注。该文依据部分国内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并结合生态学教育教学理念针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执行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生态学理念以及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然后对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的整体性、平衡性以及开放性进行研究,同时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中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育本身生态性的特点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整体性的特征进行研究,对涵盖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课程内容加以研讨以及对多维度课程目标、动态课程内容设置、丰富的教学技术手段为依据的建设思路等进行分析,希望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学视域;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建设
0引言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概念逐渐受到关注,而相关行业也开始兴起。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也设置了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以期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通过对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调查研究来看,学校纷纷开设了环境感知技术、自动驾驶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导航定位技术、汽车智能化改装等课程,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1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改装车网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就是一个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包含多种教学要素,且各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进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从某些角度体现了生态学的特征:
(1)整体性车钥匙手机
根据生态学理论,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需要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建立联系,并通过相互作用发挥功能,形成相互联系的生态结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也
是如此。第一,学生既是教学实践的主题,也是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作为整体的“人”,实现内在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并用自己的主体身份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智能驾驶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C/C++、Java等编程语言,学习MATLAB软件使用,了解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同时还应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在课程中赋予学生完整的生命教育,让学生以“全人”的状态发展。第二,教与学的关系影响着课程整体的关联性。根据生态学理论指导,传统的不平等的教与学关系需要做出优化,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对话、互为主体的生态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尊重教师的指导,与教师积极沟通,并进行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第三,课程体系与国际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心理环境等生态因子具有整体关联性。当前,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开始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开发相关产品和技术,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也不断拓展,社会文化对于技术创新也给予了更加宽容的态度,基于这些外部因素,高职院校积极设置相关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的未来前景也充满期待。影响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外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必然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作用,并影响教育整体的运行。
(2)平衡性
在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教育体系内外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会让整个系统出现不平衡,而通过内外物质的沟通和能量的置换,必然会从不平衡到平衡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其一,课程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例如从课程目标设置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目标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即培养学生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前沿科技,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未来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具备创新精神。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做出微调,提高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确保课程体系围绕目标实现动态平衡。其二,课程体系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外部环境的变化给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而高职院校只有从课程本身进行改革、发展、创新,才能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
油价上调(3)开放性
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内部的运转,更需要与外部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以生态学视域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提,自然也展现出了开放性q3 sportback
的特征。具体来讲:其一,教师、学生作为教学实践中两个最为主要的角,需要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调整思维模式,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凸显个性特征,此外,教师和学生存在于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并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特定的心理环境,这也会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其二,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突破单一学科的限制,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交流互动、兼容并蓄,这样才能让教育生态系统对外实现有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3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内涵
在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待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验。基于此,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态学的视角理解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育的内涵。
4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
太原汽车贴膜根据生态学理论,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够掌握汽车智能电器技术和车身控制
技术,能够从事汽车智能设备生产、安装、调试,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此,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在课程设计中也应不断调整,围绕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综合实践课完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必修课包含:汽车选购与使用、汽车结构拆装、汽车机械零件3D图形绘制、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车身电气检修、汽车维修接待与配件营销、汽车销售保险与理赔、汽车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EDA车载电子线路设计等专业技术课程,涵盖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5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学含义,把握其生态学基本特征,思考和研究生态化的课程体系框架。
最后,调整教学评价思路,构建综合发展性评价模式。教师应重视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的综合性,设计发展性的评价目的,实现诊断式评估、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以及动态性评价的融合。
6结语
高职院校应深入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从关联、平衡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进而抓住建设的重点,不断完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提高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邬江兴.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问题与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5(03):383-390.
[2]王莹,洪陆英.浅谈技工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时代汽车,2021(07):51-52.
[3]刘刚.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1):173.